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然后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包括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树立“以情境游戏和企业案例为载体培养共赢理念,练就实战本领”的课程理念,树立寓教于乐的知识观,以期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本文引用格式:韩延慧.《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思政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9):193-196.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N Yan-hui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including the flexible use of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rse concept of"taking situational games and enterprise cases as the carrier to cultivate win-win ideas,and practice practical skills",and set up the view of knowledge that combines teaching with pleasure,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more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students'politic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Value leading
一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高等院校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地位,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各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伦理、人文修养、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院校教师有必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探索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路与方法,贯彻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政课程体系[1]。
《供应链管理》课程尝试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中,形成一套较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明确课程教学要讲授的核心知识、要训练的关键技能及形成的综合素养的目标,从而提升融入思政建设的混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问卷调查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在专业课程主渠道中增加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时候,完成德育教育的目的[2]。《供应链管理》课堂上,针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问卷调查,73位同学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现状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知:
(1)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或关心时政新闻的频率。经常阅读的27人,占36.99%;偶尔阅读的32人,占43.84%;较少阅读的14人,占19.18%。这表明63.01%的学生对于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和时政新闻关心不足。高校专业教师如果能够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人文科学方面的“思政”元素,强化专业课的德育功能,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提升滋生的人文素养。
(2)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或关心时政信息的主渠道。学生对于主渠道的选择中,课堂教学16人,占21.92%;书籍12人,占16.44%;报纸2人,占2.74%;微博、微信等新媒体62人,占比84.93%。因此,现在学生阅读或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已经转变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这种“碎片化”时间获取知识很难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网络爆炸的时代需要重视网络时政新闻的传播,保证时政新闻的政治立场正确的前提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针对大学生关心的时政新闻,进行定期的专题化推送,让时政新闻的影响插上翅膀。
(3)微博、微信、贴吧等新闻报道或时政信息是否会查证真实性。学生经常查证的11人,占15.03%;偶尔查证的42人,占57.33%,从未查证的20人,占27.40%。因此,提高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至关重要。
(4)平均每天用于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或关心时政新闻的时间。学生每天在1小时以内的29人,占39.73%;1-2小时的43人,占58.93%;2小时以上的仅1人,占1.37%。这表明学生对于人文社科或时政新闻有一定程度的关心。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多大影响。学生认为影响非常大的有23人,占31.53%;认为有一点影响的45人,占61.64%,认为几乎没有影响的5人,占6.85%。因此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并不强,68.47%的学生认为有一点影响或几乎没有影响。
(6)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学生非常感兴趣的10人,占13.70%;兴趣一般的55人,占75.34%;没有兴趣的8人,占10.96%。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一般和没有兴趣的占到了86.30%,因此如何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体现方式
针对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时的体现方式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学生认为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中可以融入人文情怀和时政专题的48人,占65.7%;融入道德教育的47人,占64.38%;融入法制观念的43人,占57.53%;融入爱国情怀的37人,占50.68%;融入心理素质的30人,占41.10%。有93.15%的学生认为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授课内容表现形式应该是“与授课内容融合穿插”。这说明专业课教师完全可以将课程的专业技术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德育元素无缝衔接,这也是学生更青睐的教学模式。
(三)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覆盖的教学环节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学生认为“思政建设”覆盖的教学环节如表3所示。根据表3可知,有61人,占83.59%的学生认为课程专业授课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德育元素融合;有43人,占58.90%的学生认为课堂专题讨论和生产情境游戏已经与“课程思政”内容有机结合;有44人,占60.27%的学生认为啤酒游戏已经与“课程思政”内容有机结合。这说明在典型案例的讲授过程中,还需要更明确的把其中蕴含的思政内容讲授清晰,以利于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为主线,“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重,通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人文素养、认知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实现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注重知识含量,提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力争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供应链管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在教学工作中,重点做以下工作。
首先,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发挥慕课在学习中的作用,课堂上“精讲少讲”,面向学科前沿,同时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思考、敢创新的能力。例如,通过生产课堂情境游戏学习项目,使学生充分认识生产控制的特点并深刻体会其对供应链的影响。延伸到生活学习中,每个人想要达成预期的目标,必须从最薄弱(瓶颈或约束)的环节大力改进,才可能得到显著的成效。
其次,树立“以情境游戏和企业案例为载体”的课程理念[5]。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共赢”是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活动的根本目标,“关系管理”是供应链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本课程始终坚持这一课程设计理念。在学生的培养中,既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强化素质的培养。例如:通过啤酒游戏学习项目,使学生充分认识牛鞭效应的原理并深刻体会其对供应链的影响;充分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化思想;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刻认识全局意识的树立、信息沟通的必要性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同学们在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及操作习惯,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良好职业行为能力,遵守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再者,树立寓教于乐的知识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于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消除抵触和对抗心理,乐于接受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穿插了大量案例分析,提倡寓教于乐的知识观[6]。例如:通过丰田汽车和福特汽车的供应链的对比分析,了解新的竞争环境对管理模式的影响,体会“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演进的过程,同时学会应用精益生产中消除一切浪费的思想以及准时制生产中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产品的思想;通过顺丰和UPS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辩证认识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与竞争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利用“标杆管理”的思想,找出自身的差距。
“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育人,通过《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在完成案例分析中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感悟蕴含其中的道德伦理要求,以期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思考人生”。
四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努力的方向
“课程思政”建设重在寻求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想德育教育的切合点。“教育者本人一定要是受教育的。”教师的专业知识、思想理论水平、教学技术能力等直接关系到课堂组织的水平、教学研究的能力。
首先,“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7]。因此,专业课教师作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实施主体,需要加强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化学习,提升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提高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才能帮助专业教师透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成为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合格时代新人。
其次,《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如何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专业课教师要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确保学科内容的准确性、先进性、丰富性;同时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8,9]。
参考文献
[1]刘宇利.工科专业课堂从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0):94-95.
[2]刘冰,牛莉莉,张璐.“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J].纺织服装教育,2018,(12):439-442.
[3]李文斯,凤美艳.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学》课程思政的构建与研究[J].智库时代,2019(19):222-223.
[4]缪宏超.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思考-以《纺织工艺设计》课程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11):66-69.
[6]刘永春,等.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数字电路”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3):31-32,38.
[7]沈红芳,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初探-《周易》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J].教育现代化,2019,6(42):126-128.
[8]周雅静.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2):200-202.
[9]王建国,翟丽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05):40,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