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0 17:39: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大学生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普通话口语课程内容失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单一;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不重视普通话口语课余教学。为促进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成效提升,提出的对策为:提升学生普通话学习重视程度;合理安排普通话口语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提升普通话口语教师专业素养;积极开展普通话口语课余教学。

关键词:普通话口语;重视程度;教学手段;专业素养;课余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余宣蓉.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4):94-97.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f Oral Putonghua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 Xuan-rong

(Xiangna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Chenzhou,Hunan)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ral Putonghua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oral Putonghua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eneral lack of at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mbalance of oral Putonghua course contents;singl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yle;professional quality lack of teachers;paying less attention to after-school teaching of oral Putonghua.To improve effect of oral Putonghua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untermeasures are as follows: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Putonghua learning for students;arranging Putonghua oral course contents reasonably;enrich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style constantly;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utonghua oral teachers;developing after-school teaching of oral Putonghua actively.

KEY WORDS:Oral Putonghua;Emphasis;Teaching methods;Professional quality;After class teaching

通过多年普通话口语教学,如今我国大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已得到一定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 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因此,高校的学生作为新一代青年,也担负着传承语言、传播语言的责任。

(一)进行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信心

许多高校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虽然能够逐步接受高层次的教育,但是不免在语言表达上会有一些问题。例如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因为从小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导致口语上有口音,在学校进行发言的时候,因为普通话口语能力较低,而自己觉得羞涩,不敢在大众面前进行表现,因此也错过了很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这些有口音的同学,即使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却没有展现自我的信心。所以,对高校的这类学生进行普通话口语教学,可以很好的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使他们变得自信,敢于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这样一来,这类普通话不够好的同学也能够因普通话的提升而积极展示自我,提高其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一个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人,通常也具有清晰的思维,这样才能使他在讲话的时候一气呵成。语言的表达也是思想的表达,如果需要表现出自己的感觉,首先要通过思想形式进行多次反馈后才能实现。所以如果加强语言训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清晰,思想更加明确。正如法国的作家蒙田所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由此可见,有一个人的语言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思想及意愿,加强高校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教学,也是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锻炼他们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多方面的思考,组织出合适的语言,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老师通常会创造出课文情景,通过挑选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来渲染气氛,增强带入感,这也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通过播放录音或者配乐朗读,可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对课文的联想,使课堂更加生动,富有情趣;而演讲、辩论等形式的语言,则是通过评论性的语言让学生对一个事情更客观的进行评价,通过交谈结果来对某一事件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语言方式都能够提高学生的情绪和审美能力,而使用规范的语言,也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思想行为一般和语言都是互通的,能够做好对高校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教学,也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都有一定的影响。

(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共同发展

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都是相辅相成的,在对于高校学生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共同发展。其中,听和读是用于进行知识的输入,而说和写是用于思想的表达。听、说、读、写能力都是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而其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便是口语表达。只有对高校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普通话口语教学,才能加强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

二 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关于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的研究极为丰富,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结合自身多年研究认为,截至目前为止,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业已取得一定成绩,具体表现为:第一,高校普遍重视普通话口语教学,并纷纷开设普通话口语课程;第二,大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普遍得以提升,这一点从历年高校普通话测试成绩可明显看出[1]。虽取得一定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存在问题主要如下:

(一)大学生重视程度普遍不足

虽然我国高校已普遍开设普通话口语课程,但很多大学生对普通话口语学习并不重视。在对29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仅18.1%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自身对普通话口语学习非常重视。大学生对普通话口语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影响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成效的提升,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大学生普遍习惯于用方言进行交流,日常交流中用到普通话的机会极少。所以,这部分学生对普通话口语学习不重视。

(二)普通话口语课程内容失衡

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主要考察的是大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规范及熟练程度,具体包括:①语音的规范熟练程度;②词汇的规范熟练程度;③语法的规范熟练程度。基于此种情况,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普通话口语课程均将上述三个方面作为教学重点,其中语音训练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由此也很容易产生重语音、词汇及语法教学,而忽视普通话口语综合表达能力训练的现象,此种情况的存在与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显然不符。众所周知,对大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其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高校普通话口语课程内容的失衡现象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重语音、轻表达的错觉,最终也很难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单一

在对部分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很多教师均表明自身在普通话口语教学中主要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仅部分教师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缘于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师对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探索实践不够。由此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目前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仍较为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利于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单一的进行知识的输入,却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如果只是按照学校的培养计划来进行普通话口语教学,很难有很大的改观。对于一些高校的学生,将普通话口语课程作为一门普通课程来进行推广,很难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以及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为提升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成效,未来教师仍需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与丰富方面多下功夫,采用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四)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众所周知,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主要依赖教师开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直接影响普通话口语教学成效。由于高校的普通话口语教学老师自身没有进行过培训,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许多教师即使自己已经通过普通话口语考试,但实际教学能力却依然存在不足,在对部分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大部分教师均认为自身可胜任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仅少部分教师认为自身专业素养不足,普通话口语教学胜任力不足。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缘于很多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师并不是专业出生,他们仅是从其它专业临时抽调的教师。再加上部分教师的任教时间较短,因此普通话口语教学专业素养不够。

(五)不重视普通话口语课余教学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仅在大一阶段开设普通话口语课程,且教学时间有限。对于部分受方言影响严重的大学生而言,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欲规范自身的口语很难做到。在许多学校,即使已经对普通话的应用进行了推广,处处挂着“学好普通话,争做文明人”的标语,却没有将普通话口语教学落到实处。由于对一些方言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口音纠正比较困难,而且说话带有部分方言对学生平时生活并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所以学校也没对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教学感到重视,只是应付性地进行常规课程教学。所以,为了提升大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将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落到实处,必须开展普通话口语的课余教学。具体调研过程中发现,我国几乎所有高校目前并未重视普通话口语课余教学,甚至从不开展普通话口语教学。此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提升大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更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 普通话口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对各个民族的文化十分包容,由于地域广阔,各民族居住比较分散,所以形成了多元化的语言文化。在每一个地区人们有自己的交流方式,但这也阻碍了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全国统一性的普通话口语教学显得十分重要。现在已经对普通话的宣传工作十分到位,也进行了足够的推广工作,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老师使用方言上课的现象。当这些学生进入全国各高等院校后,因为没有进行普通话口语教学,在课堂上的语言交流显得十分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对课程的理解难度。

因此,高校教师的普通话口语课程越来越重要,而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也需要进一步跟进。虽然有一些老师在考教师资格证时已经进行过普通话的考试,但不免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应用规范。目前的一些普通话口语教学方法也较落后。特别是在高校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都带有一定的方言特色,老师面对众多来源复杂的学生也无法统一教学方法。现在的普通话口语教学还没有办法真正改变学生的口音,所以对普通话口语教学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想要使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的水平上面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普通话口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完整分析,因材施教,以此来增强老师的普通话口语教学水平。

四 促进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成效提升的具体对策

上述论述中提及到,目前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相关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成效的提升[2]。为促进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成效提升,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学生普通话学习重视程度

提升大学生的普通话口语学习重视程度极为重要,关乎他们接下来的普通话口语课程学习参与积极性,关乎高校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为提升大学生普通话口语学习重视程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语言提示的方式。除教师采用语言引导的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普通话口语学习重视程度外,校方也应通过宣传标语、校园广播及宣传栏等多元途径,积极宣传学习普通话口语的重要性,从而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普通话口语学习重视程度。

(二)合理安排普通话口语课程内容

高校普通话口语课程重语音、词汇及语法教学,忽视普通话口语综合表达能力训练的现象与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不符。因此,建议高校在设置普通话口语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适度增加普通话口语综合表达能力训练的内容比例,让普通话口语课程内容更加合理。由于高校普通话口语课程整体教学时长有限,所以增加普通话口语综合表达能力训练的内容比例后,必然会占用原本的语音、词汇及语法教学时间。针对此种情况,可适度安排学生通过课余学习的方式提前学习相关语音、词汇及语法知识。如此一来,教师便可在课堂中留出更多时间用于大学生的普通话口语综合表达能力训练。

\

 
(三)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普通话口语学习兴趣,不利于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成效的提升,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为提升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成效,建议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研究表明,近年来流行的很多教学模式(诸如角色扮演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等)均适用于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具体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实践表明,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影响下,大学生参与普通话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所以,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师应做一名智慧教学者,应积极探索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让多元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并存于高校普通话口语课堂[3]。

(四)加强普通话教学的针对性

对于一些方言比较严重的学生,要通过了解他们语言上面一些读音的错误来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一些学生在平时交流的时候,存在in、ing,en、eng,n、l不分的情况,这些读音的错误表达也正是因为学生所生活的地区对他们平时的用语规范造成了影响,导致形成不同文化现象,这些学生在生活中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有比较严重的口音,而且在与人交流时也没有产生很大障碍,所以平时对于口音的纠正也没有特别重视。当老师了解到学生哪一方面的不足时,就需要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通常单一的让学生记忆这几个声母韵母,最后得到的效果都不是很明显,所以老师可以用一些记忆方法来针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常见的一些规律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都能使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有一个较大的改观,也能逐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改善。

(五)有计划性地进行普通话教学

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盲目的进行普通话口语教学知识的输入,很难对学生知识的吸收起到很大帮助。如果能够有计划性的进行普通话口语训练,使学生定时定点的进行普通话课程,就能在不断的复习中起到一个推进作用。如果只是不定时的进行训练,学生参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而在上课时的学习状态也只是处于平时的交流状态,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如果有计划的进行固定内容的教学,也能够使学生的普通话得到系统性的训练,长时间的进行下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六)提升普通话口语教师专业素养

具体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很难有效胜任普通话口语教学。基于此种情况,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水平。具体可采取的措施为:第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培训可采取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两种方式.不断提升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相关培训;第二,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师应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研修,学习了解普通话口语教学相关理论,学习普通话口语教学新型方法。与此同时,还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不断反思与总结,反思自身在普通话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普通话口语教学中形成的经验。

(七)积极开展普通话口语课余教学

为提升大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建议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课余教学,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同样可接受普通话口语教育。例如,高校可要求普通话口语教师单独建立一个普通话口语交流学习群,在群内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普通话口语教学,向学生传授一些普通话口语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群中适量布置一些普通话口语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4]。做好普通话课余教学,也能增加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时间,使部分在课堂上没有完全吸收知识的同学有更多机会进行知识补给,也能加快学生的进步[5]。

五 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成效的提升总而言之,为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整体普通话口语交际水平,高校应有针对性的加强普通话口语课程教育,提升普通话口语教学水平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董军.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创新策略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3):78.
[2]何静姝.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水平状况调查研究——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105.
[3]熊婕.高师院校普通话口语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7):115-118.
[4]李洁.大学生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与教学方法探索[J].语文学刊,2011(20):112-113.
[5]吴艳.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164-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