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班主任应对大学生非理性转专业问题的对策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0 16:26: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教育部政策的调整以及高校以本为本教育理念日趋形成,许多高校对大学生转专业放宽了条件,学生入学后可根据兴趣和专长申请转专业,但也存在部分同学由于自身及外界环境因素而造成的非理性选择转专业现象。该文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非理性转专业现象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高校班主任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减少大学生非理性转专业现象的发生,进而优化高校资源配置。

关键词:转专业;动因;班主任;学生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何宁.高校班主任应对大学生非理性转专业问题的对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50):116-118.

一 引言

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41号令)放宽了对高校学生转专业的要求,文件规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而学校应当制定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建立公平、公证的标准和程序,健全公示制度[1]。转专业作为我国高考制度的一种补偿性措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既是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也是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还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2]。

各地方高校针对转专业也制定了相应政策,放宽转专业要求成为趋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非理性转专业的学生人数增加,不仅会增加高校的管理成本,还有可能会带来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从而产生很多负面影响[3]。例如,转专业的同学中很多人存在盲目性和从众心理,一些同学转专业后发现新专业和自己预期不一致,以及出现无法融入新的班集体等问题[4]。高校专业中就业情况不好的偏冷门专业出现生存危机,转入专业的教学资源不足以及学生需求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展现出来。

高校班主任是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路人,身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在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专业,更好的规划职业生涯方面具有很大优势[5]。而今许多本科院校都要求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这些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更能够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和信任。此外,他们对本专业知识结构和发展前景都有很好了解,能够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该文以班主任的视角,利用查阅文献、观察访谈等方法,分析学生非理性转专业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减少大学生非理性转专业现象发生。

二 大学生非理性转专业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校申请转专业学生的调研访谈,笔者将学生非理性转专业的原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来自于大学生自我对专业定位模糊,从众心理,以及不适应大学班级生活等原因;外部因素来自于家长干涉,老生的负面影响,专业方面的影响,就业导向作用以及学费的影响(表1)。

\

在非理性转专业的内部因素中,多集中对专业定位模糊和从众心理两方面。在我校申请转专业的学生中,选择专业兴趣为转专业最主要动因的学生数量占到转专业总人数的80%左右,但这其中有近50%的同学专业兴趣是表层的、暂时的,对专业的没有清晰的认识。有些同学因为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就不喜欢基础课程中的一些科目,有偏科现象,因而出现畏难情绪而选择转专业。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专业定位不清晰,没有或是很少接触到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专业意识尚未形成,很容易产生本专业“无用”的情绪[7]。在学习过程中,当身边有优秀的同学申请转专业的时候,一些同学没有分析自己的需求以及申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觉得专业不满意或者不“热门”,就出现从众心理,导致盲目转专业现象普遍存在。

在非理性转专业的外部因素中,多集中于家长干预和就业导向作用。一些家长和同学持有投资回报的角度进行教育选择的功利心态,从职业和行业收益的角度去选择专业,然而过多过早地从利益的角度出发选择专业往往会适得其反。另外,一部分同学没有考虑自身兴趣、学习意愿的情况下,热衷于网络媒体宣传以谋求高薪职业,一门心思地往所谓的“热门专业”中挤。


\


对专业定位模糊 对专业定位不清晰,没有或是很少接触到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专业意识尚未形成,很容易产生本专业“无用”的情绪,受所谓热门专业的影响,导致盲目转专业。

三 高校班主任应对非理性转专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高校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发展和成长的教育者和引导者,是班集体活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与教师、院系、学校以及社会沟通的桥梁,承担着教育、服务、管理等多重职责[6]。作为高校班主任面对大学生非理性转专业现象,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提高班主任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高校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服务对象、尤其是它所具有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高校班主任需要提升自己的师德素养,坚定政治立场,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班主任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才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业基础、学术目标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最后,班主任还要有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应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广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仅要做好学生日常生活、思想品质、工作学习等诸方面的管理者、教育者和引领者,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自强不息,博学笃行的大学精神去影响、感染和鼓励学生,使他们找到自己学业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二)加强新生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自信度

针对新生专业定位模糊问题,班主任可通过入学专业教育,邀请本专业优秀教师分研究方向给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特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最大限度展现专业魅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兴趣。与此同时,可以适当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专业讨论课程以及专业实践课程,将这些课程与大学生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价值,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生个人的专业兴趣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三)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学生转专业申请的情况,有效增强教育管理的主动性,以朋友的身份与同学交流,引导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班主任要对学生及家长陈旧的就业观念进行有效改变,例如部分学农科的同学认为今后没有好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班主任这时就要把国家进行新农科建设的政策和趋势进行解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另外,可以开展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层面专业和行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认识,明确行业发展前景及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认识自身专业,切合实际地进行专业选择和专业调整。

(四)营造良好班风学风

做好班风学风建设工作,良好的班风学风可以留住对是否转专业思想不稳定,摇摆不定的同学。新生入学之初,选拔积极向上,执行力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依托他们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在班级内部通过自由组合,建立兴趣小组,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良好的班风学风影响下,使得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的同学都能够在班级中获得成就感,逐渐放弃转专业念头。此外,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社团,与社会接触了解行业发展;鼓励学生关注和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为今后的继续深造打基础。

(五)深入了解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

在学生提出转专业的申请时,班主任应与意向转专业学生开展深入的谈话交流,分析其转专业原因,以及他们对转专业的困惑,及时收集、整理他们提出的问题。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和内心真实诉求的基础上,分析学生转专业是内在因素占主导,还是外在因素占主导,抓住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尽量使学生保持稳定,通过积极开展思想工作。从兴趣与能力、就业前景等多个角度予以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转专业的利与弊,对本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树立学习目标,坚定专业方向,减少转专业的盲目性,避免转专业跟风现象的发生。

(六)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有效沟通

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也十分重要,对于外部因素中家长干预为主要原因的同学,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通过与学生多次深入谈心谈话,为同学剖析不同专业的优势劣势,新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前景的迷茫,增强学生学习和就业自信,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沟通,需要时间帮助家长去理顺关系,探讨同学未来发展方向,人生的路是同学自己的,父母只能是引导,过多的干预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进而影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当今时代很多行业都在不断发展,今天的所谓的冷门专业,随着社会发展需要也会变成热门,适合同学的才是最好的,现在各个行业都需要具备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亦可通过双学位学习,辅修专业等方式解决专业选择问题。

(七)落实国家助学政策,解决学生后顾之忧

关心所带班级中的家庭困难学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宣传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了解国家资助的各项政策,将助学贷款在班级工作中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解除因学费问题而转专业学生的后顾之忧。另外,班主任还应重视困难生的心理健康,一些家庭特殊困难的同学处于“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困”境地,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提供更多关爱。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生中非理性转专业学生数量增加会给学校各项工作带了挑战,高校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应对学生非理性转专业问题上具有明显优势。作为高校班主任,应注重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全面理解大学生转专业的相关政策,深入了解所带班级每位学生转专业内在原因,切实帮助学生解除疑惑,解决实际困难,从而避免非理性转专业现象的发生,为同学们正确选择适合自我的专业,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2017]第41号令)[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2/t20170216_296385.html,2017-02-16.
[2]郑永贤,薛菲.大学生转专业的多因素驱动机理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6):20-24.
[3]季翼平,包淑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转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丽水学院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8,218(3):113-120.
[4]唐志荣,冯飞芸,郑今欢,等.高等学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的思考—以纺织类学生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3):460-463.
[5]黄俊利.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及原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6]刘婧,张翔,杜娟.辅导员视角下新办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22-223.
[7]王淑梅.关于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调查及其分析——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1):163-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