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从书院的功能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出发,对高等职业院校引入书院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多个层面剖析了高等职业院校书院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以“专业式书院”为建设总体思路,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书院建设的基本途径及具体办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式书院;书院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尹航.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式书院”教育管理模式之我见[J].教育现代化,2020,7(51):92-95.
On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ode of“Professional Academy”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IN Hang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Yunnan)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academy of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troduced into college has carried on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from multiple level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nstruction facing the outstanding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and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professional academy”for the general idea,put forward the basic wa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rofessional colleges;The academy construction
一 引言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主要是聚弟子讲授知识,研究学问的场所。经过发展和改革,现代大学书院制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其功能及其任务,已经实现了由传统知识传授型向现代人文精神塑造型、由以课程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1],比如在香港中文大学,书院承担了除学科教育、专业建设以外的育人事宜,如通识教育、宿舍管理、奖学金评定及课业辅导等[2]。随着现代书院制的概念引入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书院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孙国峰的研究认为:书院将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课程形式的教育,配合书院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各个专业、各种背景的学生相互学习以及沟通进行鼓励,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以及个性发展,一方面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3]。范双利的研究提出:书院制是一种以学生为重点,将平台确定为宿舍,由师生所构成的微型学习生活社区,将出发点确定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除了理论研究外,很多高校也早已开展了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如复旦大学的任重书院、华东师范大学的孟宪承书院、西安交通大学的文治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知行书院以及南京审计大学的泽园、润园、澄园和沁园“四大书院”等。由此可见,书院制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及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达成共识的[4]。那么,能否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引入书院制教育理念?书院制的育人优势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特点能否有机结合,有效助力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这些问题就值得去思考和探究。
二 高等职业院校书院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书院制教育理念之“根”,可以强立德树人之“任”
书院以实现全人格教育为根本理念[5],主张通过活动开展及氛围感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提升素养、气质和能力,完善履行权利义务的资格。在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6]书院的这一教育理念,能够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添力量。
(二)书院制根本任务之“长”,可以助职业教育之“忙”
书院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活动开展,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混合住宿、共同活动、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自尊自信自强品质[7],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把全人格教育落到实处。高等职业教育以“做学合一”、“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为根本理念,历来重视人文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塑造,书院有助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的这一显著优势,既可以缓解高等职业院校师生实战训练忙、见习实习忙、社会实践忙等突出矛盾,还可以促进职业人才人文精神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服务学生的人格塑造。
(三)书院制教育目的之“求”,可以应职业教育之“需”
书院制管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掘书院的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等综合育人功能,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联合育人强大合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书院这一教育目的的追求,是完全符合教育部强调的“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时代要求的[9]。高等职业院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根、强校之本,在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还不够高、对职业人才质量标准的科学认知还不够全面的情况下,引入书院制的管理教育模式,对提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四)书院制活动中心之“轴”,可以合职业教育之“主”
书院的主要运行方式是开展各类活动,是学生实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强磨砺、全面发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始终是活动的“轴心”,是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的“主角”[10]。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坚持做学合一、工学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既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11]。显然,书院活动的轴心和主体与职业教育的轴心及主体,都完全聚焦到了“学生”这个对象上来。在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书院制建设,更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历练及发展。
(五)书院制活动磨砺之“式”,可以增职业教育之“效”
书院活动是涵盖了学术研讨、文化传承、专题讲座、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咨询指导、社团活动、学习交流、辩论演讲、技能竞赛、主题晚宴、游艺晚会等多种类型,让学生在开放共享、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和环境中进一步健全人格、提高能力。而职业教育是以对接社会需要、对接岗位需求为根本指导,以“做中学、学中做,团队学、竞赛学”为主要教学形式,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要桥梁,以提高就业质量、创新创业能力为重要指标。显然,书院活动丰富的内涵及生动的形式,不仅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育人形式相吻合,而且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多维合作,使产教融合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推进。
(六)书院制教育管理之“本”,可以促职业教育之“稳”
从本质上讲,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12]。以我个人的理解,这一种管理制度的显著优势在于:一是以全人格教育为指导,为科学管理注入了强大动力;二是以书院活动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心灵归属感的精神乐园;三是以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为主体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变革、自我提高的主体性。书院制管理制度的这三大优势,对维护职业院校学生在教学训练、见习实习、社会实践、校企合作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稳定,对有效缓解职业人才学习及就业压力,对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高等职业院校书院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建设思想“难”于统一
书院制建设的作用及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建与不建的问题上,无论是公办类职业院校还是民办类职业院校,往往都有两大倾向性意见。一种倾向性意见是认为:“书院”的地位与作用,“学院”是无法替代的,搞书院制建设是大有可为的;另一种倾向性意见则是认为:建设书院会增大教育成本,“学院”的职能任务已经涵盖了“书院”的职能任务,既然有了“学院”就没有必要再建“书院”。若要统一这两种意见,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障碍。
(二)资源使用“难”于协调
高等职业院校具有实践教学比重大、社团活动频率高、教学形式多样、教学资源紧张等显著特点,一旦实行书院制,“书院”与“学院”将面临着争教学场地、争训练场所、争文体活动设施设备、争建设空间及活动空间、争信息网络、争师生队伍等矛盾。从政府主导、国内各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制、社会参与等方面看,高等职业院校在运行书院制的过程中,资源使用难的问题在较短时期内是难以解决的。
(三)活动经费“难”于承担
一方面,从我国当前公办类高等职业院校和民办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及运行情况上看,政府、各公办高校、各法人企业在书院制建设的投入上,还没有进入主流、没有纳入规划、没有较强的投入能力。另一方面,书院各类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长期巨大的运行开支,会使学校、学生、家长、合作企业都难以承受。
(四)管理责任“难”于区分
严格地讲,“书院”往往是“非编制”单位,而书院中的学生又来自于各个学校正式在编的“学院”,书院院长大多又是“非编制”的聘任人员或兼任人员,在确保安全稳定方面,“书院”和“学院”同时面临着谁来管、怎么管、谁负责、如何负责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四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业式书院”教育管理模式的初步构想
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和现状整理,本文提出以专业为基础在高等职业院校推行书院制的总体建设思路来解决上述的困境和服务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即“专业式书院”教育管理模式,具体的建设构想如下。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立人格教育的价值取向
着眼职业人才发展需要,将道德素养提升、人格塑造、职业精神训练、行为习惯培养等融入书院教育的过程中。
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要求,把高等职业院校的书院制,建设成为全人格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途径。
②以“两个强化、两个提高”为基本职能,即强化人文精神,强化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提高职业智慧,着力增强学生的人格感召力。
③以围绕主体、开放共享、产教融合、联合育人为基本理念,推动书院制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以专业支撑为总体思路,形成统分结合的层次结构
“学院”与“书院”的育人主体都是学生,要两者协同运行,就既分得清责权,更要有协作,共同服务职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①确立“院中院”的建设总基调。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集约高效原则,打破“学院”与“书院”并驾齐驱的建设模式,而是把各个书院建在学院下属的各个专业上,以“学院”为统筹,将“书院”设置在学院之下来明确管理层级结构。
②确立“统分结合”的基本策略。学校层面或学院层面的核心书院、标志性书院,由学校或学院集中建设,以体现学校或学院办学育人的主要特色或突出优势;特色性书院则由各专业或专业集群进行差异化建设;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有机一体的层次结构。
③走开“独复并进”的建设路子。个性突出、专业化程度高、优势明显的某一个专业可以单独建设独立书院;共性突出、通用性较强,或与产业集群对接紧密、与产业链上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接密切的某几个专业既专业集群可以共同建设复合书院。
(三)以合署办公为基本样式,形成功能融合的总体布局
立足学生宿舍区域,以“合署办公”为主要思路,将书院活动与传统学生宿舍的管理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书院育人功能。
①独立书院合署办公。对独立书院而言,应按“一个场所、多个机构、多个牌子”的思路,把专业职能部门的工作地点与书院的设置地点整合起来,通过合署办公、区分场地功能的方式,实现业务工作、导师指导、学生活动、管理教育等功能融合并行。
②复合书院区域集中。对多专业共建的复合书院而言,则应按照区域集中、中心辐射的思路,把书院的设置地点选择在代表性较强的专业机构上,有效解决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等问题。
③坚持按专业划分学生宿舍区的传统做法。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实际,变革“学生杂居”的共性做法[13],使同年级、同专业学生的宿舍区相对集中,尽量减轻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干扰及矛盾冲突,有效管理,切实排解安全隐患。
(四)以文化活动为主体内容,建设氛围浓厚的精神家园
凝聚学院文化、专业文化、宿舍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及企业文化等,以各式各样,主体鲜明的文化活动为抓手打造书院文化,促进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
①打造主旨明晰、特色鲜明的书院文化。各书院应紧紧围绕支撑专业的实际需求及书院建设的主旨,从物质标识、制度约束、精神培塑等方面,打造融合了时代性、针对性、应用性于一体的职业精神、行业典范、企业发展、民族精粹、历史人物等文化内涵,着力增强文化涵育力和环境感染力。
②开展多元开放、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切实走开开放办学、资源共享、联合育人、合作共赢的路子,把社会名流、时代楷模、事业精英、党政机关、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力量引进书院的活动之中,适时的开展时势论坛、学术交流、时政评论、主题演讲、作品展示、经验交流、观点辩论、技能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院活动中敞开心扉、铸造心灵、提升智慧。
(五)以导师指导为重要节点,形成主体多元的运行模式
整合专业或专业集群的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队伍,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双元制”培养模式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势,为书院提供重要师资保障。
①完善导师制度。把导师制作为书院制建设的重要标志,以学生的职业化发展为主线,以高校专家教授、党政机关领导、行业权威人士、企业精英等人物为主要对象,建立起学业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指导队伍,对学生的学业、工作、生活有针对性的开展指导帮助和咨询服务。
②实行分类指导。采用统一筹划、分期实施等办法,开展专题辅导、学术讲座、技能培训、咨询答疑、心理疏导等指导活动,进一步拓展传道、授业、解惑渠道,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第三课堂”。
(六)以校企合作为重要手段,形成联合育人的共赢机制
紧紧围绕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心,以促进产教融合、实现互利共赢为理念,在“四个共同”上下功夫。
①共同建设专业式书院。充分发挥国务院关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政策优势[14],充分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与书院建设结合在一起,把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引入到书院建设之中,建立起企业把员工培训前置到学校中,学校把学生的教育、培养和就业延伸到企业中的共赢机制。
②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联合建设实践课程、“双师型”师资队伍、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③共同开展书院活动。把企业作为书院活动开展的主体之一,把引入企业文化、传授企业运营管理之道、介绍创新创业经验、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等作为书院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④共同开展应用研究。采用联合攻关形式,共同研究解决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在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五 结语
书院制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引入书院制教育理念必然要在充分尊重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实际、管理规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之上,创新书院制的建设模式,一方面划分清楚学院、专业、书院的权责关系和层次,另一方面更要有机整合学院、专业和书院的校内外资源,将“课堂上”的教学、实习、实训等延伸到“课后”的书院中,将“职业教育”融合到“书院教育”中,使书院制真正助力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发展,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提升职业素养,培塑人文精神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亮,徐婷婷.书院制模式下优化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初探[J].河南教育(高教),2019(12):44-47.
[2]何毅,刘海峰.现代大学书院兴起的意义与挑战——基于本科教育组织模式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9(06):80-86.
[3]孙绪光,黄爱玲.“书院制”视角下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的SWOT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7):121-123.
[4]苏文兰,朱为鸿.学院+书院:应用型大学组织发展的中国模式——肇庆学院书院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9,4(03):24-28+95.
[5]王弥笑.书院制视角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8(23):60-63.
[6]李胜杰.关于住宿学院制和书院制的大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63.
[7]钱穆.新亚遗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8]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R].2018.
[9]陈宝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8.
[10]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11]钱穆.诚明古道照颜色——新亚书院55周年纪念文集[M].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2006.
[12]《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
[13]黄飙,李小元.书院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效管理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17(9):24-28.
[14]范双利,彭远威.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J].高教探索,2014(6):1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