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弗鲁姆期望理论视角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机制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0 15:16: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制约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从期望理论视角看,严峻的就业压力、航空公司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不断提升等方面的原因降低了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期望值;空乘专业特有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因其严格的制度造成了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之高职学生存在自我认同感偏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未认识到努力学习对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目标定位也不清晰等问题,从而降低了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目标效价。高职院校需要从分析空乘专业学生的期望知觉和效价知觉入手,激励该专业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增强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期望理论;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王樾.弗鲁姆期望理论视角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机制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55):145-148.

The Study o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Flight Attendan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room's Expectation Theory

WANG Yue

(Suzhou Tourism and Finance Institute,Suzhou Jiangsu)

Abstract: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motiv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flight attendant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ctation theory,the sever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airlines for talents have lowered the expectations of flight attendan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The special semi-militarized management mode of flight attendant specialty causes some students'rebellious psychology due to its strict system,in addition,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problems such as low self-identity,weak self-management ability,not realizing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hard study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and unclear target positioning which reduce the target potenc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flight attendant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It is necessary for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o analyze the expectation perception and valence perception of flight attendant students to stimulate them to enhance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enthusiasm,effectiveness and sense of identity.

Key words:Expectancy theory;Students majoring in flight attendant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Incentive

mechanism

一引言

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是高职院校管理的目标之一。高职院校较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开设空乘专业旨在为中国民航培养服务专业人才,其培养结果直接关系到中国民航服务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民航服务业的发展。根据期望理论完善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机制,对于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是空乘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目标。

\

 
二 弗鲁姆期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弗鲁姆通过考察个人努力工作的程度与所获报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描述激励的过程。效价,是指个体对其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反映的是个体努力后获得的报酬对个体的重要程度或个体对报酬的偏好程度,期望值反映的是个体对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代表达成目标的概率。到后期,期望理论经过发展加入了媒介(或称手段)这一新的要素,其公式为:M=∑V×I×E,其中,M表示动机(Motivation),V表示效价(Valence),I表示媒介(Instrumentality),E表示期望值(Expectancy)。[2]相比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着重激励过程,根据其理论的基本模型:努力-绩效-报酬-满意,可知:个人通过努力完成工作,个人绩效提高,自然报酬相应提高,同时对组织给予的报酬满意度较高,那么个人将受到激励,内在动力更足,从而更加努力去工作,个人绩效更加得到提升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以上理论更多运用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以达到激励职场员工从而获得更好的组织绩效,当运用于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机制构建时,因考虑职场员工群体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除了因为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在知识水平经验、目标等存在差异性,职场员工群体和学生群体最大的差异在于思维差异,因为学校教育重理论,现实工作环境d更为复杂,因此会造成判断偏差。根据职场员工和学生的差异性,结合期望理论,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激励效果取决于三方面的关系。第一,是努力程度与学校认可度之间的关系。学生付出努力后能否取得学校认可的效果?第二,是学校认可度与就业率之间的关系。学校的认可能否带来高就业率?第三,是就业率与学生满意度实现之间的关系。就业率是否是学生个体所期望的?学生对就业率是否满意?然而,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由于努力程度与学校认可度、学校认可度与就业率、就业率与满意并能的关联性不强,即期望值(E)、媒介值(I)和效价(V)较低,因而激励效果并不理想。

三 新时代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困境及其原因

十九大以来,随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航事业也迅速发展。目前,中国民航已是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体系,广阔的就业前景,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加入设立空乘专业的队伍中来。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也发现,高职院校为满足生源数量和专业发展需求,通过降低录取条件的形式进行扩招,即文化成绩、个人形象条件和才艺综合评价的方式。总体来看,空乘专业学生外在形象较好、组织纪律性强,有较强的文艺才能和沟通能力,但也存在着文化成绩偏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和学习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下面概括几个方面的问题或困境。

(一)期望值:个体努力-学校认可度

根据综合激励理论可知,个体努力程度与绩效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2]。在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的校方认可度往往受个人能力、学习环境以及角色感知等三个因素的制约。首先,在个人能力方面,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化成绩不理想的问题。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积极性;也有部分学生因升学考试未正常发挥自信心受打击,失去学习动力。其次,在学习环境方面,高职院校学习氛围有待加强。一方面,高职院校重学生纪律管理高于学习管理,尤其以更为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作为空乘专业的管理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半军事化管理方式,主观上对管理方式的排斥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沉迷手机、上课睡觉、吸烟等不良风气严重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而高职院校学生因年龄、自控力和自制力等因素制约,很容易受到影响,若学生受到影响,形成不良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受到影响,而空乘专业学生由于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在手机使用问题上收到约束,但是不同专业的手机使用规定让空乘专业学生对学校公平性产生质疑和不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欠佳,在学生看来,学校并没有重视学习的氛围,自身也缺乏努力学习的动力,影响自己以努力学习为目标的设定,也必然阻碍着符合学校期望目标的成效的实现。最后,在角色感知度方面,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还存在角色模糊现象。例如,参加完中考还为摆脱中学生身份,对职业学校偏重职业技能教育的方式需要时间去适应,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习实训、学生管理等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经常出现学习标准模糊、学习方法模糊、学习程序模糊的状况,同时对民航业、空乘这个职业缺乏了解,导致角色感知能力较弱。这种较弱的角色感知能力同样影响着学习积极性。

学习氛围不浓厚,文化成绩相对欠佳、角色感知的模糊,导致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不确定。努力学习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绩,并不一定得到学校的认可,这降低了“努力→认可”的期望值,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媒介值:学校认可度-就业率

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决定了学生在校综合表现与学校推荐挂钩,学校会根据航空公司用人标准、学生综合水平进行推荐,体现优胜劣汰原则。学校认可是形成“学校认可-个体就业”的重要媒介。然而,根据调查发现,高职院不断进行扩招,与此同时,民航业对于从事民航服务人员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航空公司空乘人员招聘渠道也逐步改变原有的以校招为主的模式,慢慢向社招进行转变,导致高职院校和航空公司的沟通效果降低,大部分空乘专业学生需要通过社招的方式去应聘。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对自己未来能否顺利升空与学校认可度这一关系上并不持有完全信任的态度,因此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积极的激励作用。

(三)效价:就业率-满意度

效价是针对个体主观感受而言的,没有客观评价标准。高职空乘专业学生因为对未来是否能够顺利升空、与航空公司签约缺乏信心、或并无期待,所以对就业率的价值评价并不高。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对就业率的认可度并不高,目前中国各大航空公司逐步以社会招聘为主,且社会招聘面向学历大专以上所有符合招聘条件者且不受专业限制,因此空乘专业学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加之逐年递减的升空率,更是令空乘专业学生目标设定降低。受民航专业人才招聘现状和学校专业建设的限制,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普遍偏低,从而造成对自身目标设定也偏低,个人满意度随之偏低,学校就业率与个人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逐渐弱化。

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个体努力与学校认可度的期望值(E)、学校认可度与就业率的媒介值(I)、就业率与个体目标的效价(V)都比较低。高职院校应重视与学生激励相关的期望值(E)、媒介值(I)和效价(V),并从提高这几方面着手,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获得学校的认可,在获得认可后获得动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利用期望理论激励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策略

(一)处理好个体努力与学校认可度的关系


1.同时从学生管理和教学方面进行入手,过程中引导学生设立合理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在高职院校,学生获得学校认可的重要前提是有明确的努力方向,空乘专业的设立目的是为我国民航事业培养专业化人才,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目标是学习。是否能得到学校认可,学生需树立合理的个人目标并为之努力。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知,引导学生设立合理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生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努力程度[2]。高职院校应以可能实现的结果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对于空乘专业学生来说,未来以航空公司乘务员为求职目标,此岗位专注技能,因此高职院校无论从对空乘专业学生日常管理、教学目标设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还是授课过程都应以培养符合航空公司需要的人才为导向,也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会树立实事求是的、与自己综合条件相符合的职业目标,并且在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后,朝着目标去努力,以正确合理目标为导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共同性和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特征给予相应的提升方法,同时重点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入手。首先,针对学生综合素质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重要手段,通过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引进专业化人才走进课堂进行授课、推进实训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操技能培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职院校要在制度制定、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引导学生重视学习、严格自律,从教学和班级管理两方面抓,一方面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学习,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狠抓学生学习。同时,从班级管理和专业半军事化管理的角度出发,优化和完善运行机制,要求班主任应着力营造班级主动积极学习的氛围,面对学生上课的“手机”“睡觉”和“吸烟”问题,应发挥学生管理的智慧,加强学风建设。

4.增强学生的角色感知能力。在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班级管理和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应引入更多民航专业知识,营造职业氛围,引导学生增强角色感知能力。更多民航专业知识的引入、职业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学生有更强的职业代入感,在平时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空中乘务员这个职业进行更多的讲解,引导学生更多的了解这个职业、以及这个职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同时也要付出努力,从而使学生对这个职业更加向往,更加努力。

\

 
(二)处理好学校认可度与就业率的关系

适当对学生的努力成果进行激励。从成果激励的角度看,为了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努力成果,空乘专业需要建立系统的评价制度。首先,评价制度应当具有正确的导向性,以航空公司用人标准为导向,引导学生以此为标准进行努力,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绩。其次,评价制度应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入校时不同的基础和入校后的各项表现进行差异性评估,同时做到评估指标科学化和评估信息公开化。学校认可度、评价制度以航空公司用人标准为导向,激励学生向此标准努力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

(三)处理好就业率与学生满意度的关系

根据需要激励理论可知,个人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更加努力工作。同一个体,在一个时期内往往有一个主导需要,这一主导需要驱动着这一个时期内个体的行为[4]。另外,不同的个体之间需求也有差异性,要让学生对就业率满意,必须深入了解在不同时期以及同一时期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低年级阶段,学生更多追求文化成绩的提升,高年级阶段追求职业目标的实现,其职业目标也因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性存在区别,如部分学生职业目标是空勤,部分学生职业目标是地勤,根据学生职业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推荐制度,提升就业率,也将给与学生更大的信心去积极主动学习。在精神激励方面,高职院校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态度积极的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个体目标,以增强学生满意度,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同时,针对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的不确定心理,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引导学生向更多民航一线岗位,而不仅仅局限于空勤这一岗位,如:值机员、VIP贵宾厅引导员、安检等。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建设队伍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各航空公司空勤和地勤的用人标准,以此为导向,制定和优化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选派学生进入航空公司进行跟岗和顶岗实习,通过实际需求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另外,在课程设置中开设面试指导课程,尤其是按当前航空公司面试标准进行模拟面试,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航空公司面试流程、积累面试经验,提高学生就业信心。

高职院校应在期望理论的指引下,完善空乘专业激励机制,重视激励过程,无论在专业建设优化、教学过程和班级管理过程中,都应将进一步增强空乘专业努力程度与学校认可度、学校认可度与就业率、就业率与学生满意度之间的关联性,提高空乘专业学生的期望值、媒介值和效价,激励学生提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合理职业目标,为中国民航事业培养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56-161.
[2]高艳军.期望理论对高职院校教师激励的启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50-53.
[3]虞剑英.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31-34.
[4]周国华,蒋国伟.论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问题、原则及其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3(12):66-67.
[5]王丹丹.专业群建设背景下的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6):83-85.
[6]芦炜,张煊.自我激励在大学生团队学习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0):319-322.
[7]石蒙蒙.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7):105-107,112.
[8]沈延文.激励保健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27):72-72.
[9]周佩.高校学生组织的激励管理--基于双因素理论[J].才智,2018,(15):119.
[10]高职学生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17-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