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普遍将“职业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相分离,没有将两者相融合形成系统。大学创业生涯教育是在“大创业观”的指导下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和“经由就业走向创业”两层关系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内在逻辑打通,重新解析、定位两者的关系,并形成新的生涯探索的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生涯;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曾准.基于E2E模式的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93):23-24.
一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概念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当前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将创业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创办企业”的教育,没有树立“大创业观”。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就强调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价值定位。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要在有志于创办企业的大学生中培养创业精英,也要培养普通大学生的创业基因;二是将就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割裂[1]。很多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教育重心放在对大学生就业技巧的培养,强调就业成功率,强调“先就业后择业”,忽略了职业生涯系统的研究,没有从大学生自身的人格特质去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三是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割裂。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由两个独立的行政部门完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这导致了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没有从“创业带动就业”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教育的资源没有得到整合,教育效果没有最大化。
针对当前研究和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现状,本文提出“创业生涯教育”的概念,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行重新解析、重新定位、重新规划,并形成新的教育架构。从目前所掌握的国内外文献来看,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提法有“职业生涯教育”、“生涯教育”、“生涯规划”、“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几个。“创业生涯教育”提法在中国知网也没有搜索的结果,因此“创业生涯教育”是本文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将“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定义为:立足高等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合三个课堂,整合就业创业,贯穿职业发展,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模式[2]。
二 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一)本文提出的“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内涵
1.整合性。E2E是英文Employment to Entrepren eurship的简称,也就是有就业走向创业。E2E概念最早是由学者王占仁提出,E2E包含两层意思:①创业带动就业:一是通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基因,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二是通过培养创业精英创办企业促进和带动学生就业。②就业走向创业:一是进行完善、系统的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基因和就业能力;二是在培养创业基因的基础上挖掘少数的创业精英,运用科学的试错体系将他们培养为在校或者一毕业就创业的精英;三是拥有创业基因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就业后引导他们向两个方向发展:内部创业和外部创业[3]。
2.“大创业观”。对创业的理解不仅仅是“创办企业”,而是阐释为创造事业。创业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创办企业叫外部创业;二是就业后,用内化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在一个单位里面不断发展,取得成就,本文称之为内部创业。
3.内外性。创业生涯教育既强调外在生涯的发展,即职位、薪酬等的发展,更强调内在生涯的发展,也就是能力、知识、素质等发展。
4.普遍性。创业生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改变创业教育只是面对有创业想法学生的做法,重新确认为培养全体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素养的价值定位,既培养创业精英也培养创业基因。
5.贯穿性。创业生涯教育贯穿整个人生,包含了生涯觉醒、生涯认知、生涯选择、生涯训练、生涯行动等多个循环。
(二)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的价值
创业生涯教育的理是在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和“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帕森斯(Frank Pasons)提出职业指导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提出的。本文认为它有以下几个应用价值:
理论价值。创新了研究视角。“创业生涯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更好地概括就业创业教育,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准确化;提出了“大创业观”,更好地解释了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提法,强调创业教育既培养创业精英,也要培养创业基因;提出了E2E模式,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和“经由就业走向创业”两层关系将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内在逻辑打通,重新解析、重新定位和重新架构两者的关系。丰富了多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本文研究不仅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研究[4]。
应用价值。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代国际竞争对青年大学生的迫切要求。一个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力较低会使一个国家长时间处于国际人力资源竞争的不利状态。因此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的研究,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的是基于对社会经济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如果大学生就业不理想必然会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新的压力,导致经济资源的再分配,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E2E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大的社会经济意义。研究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创业生涯教育立足高等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合了三个课堂,使得三个课堂人才培养不在孤立地进行;创业生涯教育将专业、就业、职业、创业四位一体糅合在一起,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三基于E2E模式的大学生创业生涯教育的内容
(一)创业生涯教育模块
1.生涯认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自我认知,包括性格、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的认知。自我认知是创业生涯教育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认知自己才能客观地选择生涯发展的方向。选择创业和选择就业所需的人格特质是不一样。自我认知有助于经由就业走向创业过程中转换时间节点的把握。当创业人格趋于成熟的时候就是走向创业的时候。②职业世界和创业市场的认知。职业世界认知包括了行业、职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就业创业的形势。创业市场的认知包括了对政治经济环境、宏观市场和行业产业的认知。生涯认知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职业测评、市场调研、企业参观、生涯访谈、创业人物访谈等形式来开展[5]。
2.生涯选择。在生涯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生涯选择。这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思考方向,了解自己决策风格,尝试在就业和创业的方向做出选择,并在每一个方向做进一步的细分。
3.生涯行动。引导学生积极行动,参与就业创业学习与实践,并通过体验和反思重新认知自己。
(二)创业生涯探索的方法
生涯探索是一个反复确认的过程。生涯认知是生涯选择的基础,生涯行动是生涯选择和生涯认知的检验。当生涯行动不顺畅时,就要引导学生重新认知自己,然后调整生涯选择的方向。整个生涯过程,这个循环会反复进行。生涯探索的三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圈”,本文将其定义为“生涯探索圈”,用以经由就业走向创业过程中探索自己与资源的状况。
(三)创业生涯教育的资源和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创业生涯的教育,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方资源,包括课程、竞赛、创业实践、企业导师、企业参观等资源,让学生的生涯教育能够得到充分的资源保障。同时,结合学校的教育思路,以学校的创业类和就业类课程为基础构建创业生涯教育体系,包括全程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普及式的创业教育体系、驱动式的就创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市场式的就业创业精英培养体系。
四 结语
把培养大学生特别是工科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当前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当前许多高校积极开展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认为,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理念引人创新创业指导教育中,科学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对引导大学生人生目标的理性规划思考和提升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邓传军,胡继明,张万宾.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平台构建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0):36-37+41.
[2]袁翠娥.“互联网+”下应用型本科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和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李森,陆庭中,戴健男,等.基于不充分均衡概念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方向选择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40):50-52.
[4]李天英,李利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的“专业导论”精神探索[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02):66-70.
[5]冯勇,宋丽丽,康鹏,等.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和电子商务导论课程互动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4(04):377-3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