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CDIO的酒店管理专业(烘焙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4 15:39: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厦门理工学院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酒店管理专业烘焙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实验实践体系、软硬件条件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的构思与设计,构建以“术学并举,服务养成”工学交替,螺旋式上升的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烘焙技术与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温小娟,等.基于CDIO的酒店管理专业(烘焙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6):11-13.

CDIO工程教育模式发源于工科专业,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本科工程教育过程之中,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一种高效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程序,对非工程类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其他专业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如酒店管理专业就是其中之一[1]。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2]。

一 地方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脱离办学基础,导致培养与需求相脱节


对于地方本科高校而言,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培养既要符合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又要结合自身生源、师资、教学及实践条件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不少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忽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办学条件,盲目的向高水平大学看齐,追求“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全才通才”,导致毕业生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不如一流高水平大学,而实践动手能力又不如高职高专院校。最终造成“供需错位”,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不能有力支撑人才培养目标

一些地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核心主题,仅仅通过“重新组合”国内外高等旅游院校有关专业和课程来确立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体系,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当且相脱节,不能有力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的实践教学通常为大一认知实习、大二大三课内实践、大四生产毕业实习,由于大多地方高校校内教学场所有限,课内实践更多是教师演练,学生操作锻炼机会及其有限,由于学生前三年酒店基本技能及服务素养无法得到很好的训练,导致大四毕业实习企业能为他们提供的岗位也是从基层服务岗位开始,酒店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强度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最终导致很多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第一次择业就不愿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或者出现频繁跳槽现象。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材、教法、评价体系落后

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建设一支优秀的酒店管理师资队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资力量的薄弱尤其具有企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的缺乏等因素也制约了专业课程的实施效果。教材陈旧,缺乏标准,教学手段单一,大多数课程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讨论分析、实验实训锻炼、互动交流等所占比例较小。教学评价虽然也有学校学院督导团及学生的评价,但实施起来仍以学生评价为主体,而且还经常存在“晕轮效应”,打人情分的情况,对教学过程及质量的把控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因而无法客观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

二CDIO教育模式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思考和设计

针对这一现状,在充分研究与借鉴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对地方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体系、软硬件条件、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构思与设计,强调“术学并举,素质养成”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3,4]。

\

 
(一)明确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

秉持厦门理工学院“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及我校办学条件,首先改变传统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泛而不专,模糊不清的不足,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2014年我校在全国首创增设酒店管理(烘焙方向)专业,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及酒店专业烘焙方向特色有机结合,设计“术学并举,服务养成”的高级烘焙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将服务素质的养成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二)分解落实酒店管理(烘焙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任务

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烘焙管理人才,酒店管理专业组织校内外专家和业界导师对照CDIO大纲要求,遵循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三三三制”原则,选取有代表性的三所国内(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北二外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三所境外(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中华大学)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根据我校的办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烘焙管理人才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目标实现矩阵图,提出了在课程体系、教学结构与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考核方式、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目标,并逐一改进落实[5]。设计的培养方案还需征求了三家以上企业(厦门建发旅游集团、汇友国际旅行社、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充分论证。

(三)设计“术学并举,服务养成”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术学并举,服务养成”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服务精神培养为主线,构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实操能力及良好的服务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及烘焙方向特点,设计出前店“服务员、门店店长、中层管理干部”和后厂“西点面包学徒、西点面包师、西点面包主厨”工学交替螺旋式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按照“理论先行,实践跟进”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规划课程地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由原来的3:7提高至1:1[6]。



\


课程体系分三个层次,一为实操,基于学院占地300平方米的“前店后厂”实践教学平台,掌握面包、点心、巧克力、咖啡等制作;同时,学生将从大一暑假开始,由原来大一认知实习以观摩为主改为为期3个月的星级酒店专业见习,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吃苦精神。因实习时间的延长,为了不影响正常理论课程的学习,提出将部分专业理论课程迁移到酒店开课,在理论教学中还能将学生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作为课堂案例及时分享,改变了以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二为专业理论,设置食品化学、食品安全与卫生、食物学、烘焙制作原理等食品工业核心课程以及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创业等管理学核心课程。三为服务养成,从培养做人品德、生活情趣出发,掌握服务学、美学、心理学等基本原理与应用法则。同时,通过贯穿四年的实践环节、每周制服日、诵读国学经典、台湾文化周、导游大赛、海峡两岸职工技术赛、挑战杯、全国商务会奖大赛等各类专业竞赛,内外兼修,逐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服务养成。

(四)加强校内实践平台建设

烘焙业的发展已经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厦门理工学院倚重高新科技,在电脑设计、项目管理、视频制作及运用、多媒体视听设备、语音教学、情景模拟等方面,紧跟行业趋势,力争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按照CDIO教学计划的要求,本专业校内实习基地除了原有的实验酒店(有前厅、20间标准客房供学生实务操作管理)、Solo Café、微爱小巢、葡萄酒鉴赏室、酒吧等场所的基础上,还专门为烘焙方向增建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前店后厂”一期实践教学平台,前店为对外经营的咖啡馆,后厂以烘焙示范教室、烘焙车间、咖啡示范教室为主体,教师可以在烘焙示范教室利用互动投影系统完成烘焙制作的基础讲解与示范,让学生能更为直观地进行学习和互动;烘焙车间则由烘焙间和包装间组成,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车间里可以完成西点烘焙的相关训练,体验烘焙工厂的所有生产制作流程。“前店后厂”模式便于学生将实践操作、店面经营、销售营销等在实境销售演示里,所有的环节全部由学生自主策划和经营,教师后台指导跟踪。二期实验室规划占地300平方米,在其中能完成包括巧克力、拉花艺术等进阶型实验课程。

(五)引进来走出去,精心打造师资队伍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广拓校企联合、闽台合作途径,搭建专业与行业、校系与社会的互动平台,寻找烘焙专业师资,打造符合“术学并举、服务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团队。一是引进来,通过专兼职柔聘、外聘等形式多渠道聘请具有一定履历、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及台湾师资,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优势,与校内教师建立1+1授课模式,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又确保企业教师能迅速适应学校教学规律,保证教学质量;二是送出去,对现有中青年教师加以培养,努力创造机会每年推选2-3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到国内外相关院校进行学习、考察,全面提升其教学和实战水平,确实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兼职并重的师资队伍。

(六)切实推进本科生三导师制

CDIO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厦门理工学院酒店专业利用项目及专业竞赛等形式推动校内专业导师、校外业界导师和台湾导师的本科三导师制度[7]。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职业发展培训与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创业园等场所,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创业设计模拟。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组队参与校级“台湾文化周”专业比赛活动(“古龙杯”/“华航杯”托盘大赛、冷餐会、烘焙美食展示等)以及校、省、国家的“导游大赛”“海峡两岸职工技术赛”“挑战杯”“全国商务会奖大赛”等项目,导师为团队建立档案和能力培养计划,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来达成“术学并举,服务养成”的培养目标。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本专业学生有1人获得在马来西亚ITEX国际发明比赛国际铜牌和专利,获“全国会奖旅游商务策划大赛”一等奖2项,在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多项。

(七)构建全员参与、评价主体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

为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建立和完善各项质量监控制度、强化教学督导,同时构建全员参与、评价主体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教学监控制度,包括教师督导团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听课制度(院领导听课、教研室主任听课、集体听课、教师互相听课、业界导师听课)、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业界导师评价)、考试管理制度(试题库建设、考试巡查、严格考风)、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及年青教师、外聘教师帮扶指导等制度,规范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充分研究与吸收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术学并举,素质养成”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服务精神培养这一主线,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实验实践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手段进行了全方位的构思设计,通过构建、实施以烘焙技术与管理为核心“三位一体”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酒店用人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真正达到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多方面的共赢。我们也将在此基础不断深化酒店管理专业CDIO工程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徐菱苓,孙艳.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6,(02):19-24.
[2]王苗苗.基于市场导向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11.
[3]徐爱萍.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6,(01):75-79.
[4]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1):25-31.
[5]崔杰.酒店管理专业CDIO课程模式及信息化资源开发[J].电子测试,2014,(24):67-69.
[6]卢雪英.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烘焙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评论,2014,(12):18-20.
[7]倪健,孙胜娟,楚荣珍.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计算机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211-213.
[8]黎宏宝,丁乙欣.“新趋势”下地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构想[J].教育现代化,2016,6(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