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推动发展“新工科”为研究目的,主要以个性化、个性化耦合为研究对象,研究个性化、个性化耦合的基本含义与范畴,性质、特点与作用,以及理论渊源与发展,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到“个性化耦合模式”的转变及其应用。将个性化耦合教学理念在《城市规划原理》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分析实施结果,获取实践结论。
关键词:个性化耦合;新工科;城市规划
本文引用格式:赵欣,等.基于“新工科”建设的个性化耦合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6):234-236.
一研究背景与内容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正式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这对于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新工科是有别于传统工科的学科交叉的产物。对高校来说,新工科一方面是指新兴工科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原来没有的专业,另一方面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1]。围绕“新工科”,各大高校开展对其发展建设的研究,有对高等院校CDIO体系的改革升级[2],也有对个性化耦合教学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适应我国教育的个性化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3],例如张洁等学者研究的基于云平台下的个性化互动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为促进我国教育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参考[4]。“个性化”,主要是指关注与尊重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5]。“个性化耦合”,指学校、教师在“新工科”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个性优势特点与特长,实现教与学、教师以及学校、与学生自觉精神的“生态契合”关系,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本文主要以个性化、个性化耦合为研究对象,研究个性化、个性化耦合的基本含义与范畴,性质、特点与作用,以及理论渊源与发展,从而树立特别是“新工科”建设的“个性化耦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到“个性化耦合模式”的转变及其应用。具体内容和基本思路如下。
(1)个性化耦合教学理念的提出
耦合:①coupling耦合也叫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之间越独立,则越差。②自然规律的耦合现象;③教学关系引进与借助。④教育、教学中耦合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如何耦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实施教学。
个性化耦合教学理念研究:①个性化耦合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②传统的标准化课堂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压抑;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等;③个性化耦合教学理念与“新工科”建设的偶合性;“新工科”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趋势;个性化耦合教学理念对“新工科”的适应性。
(2)个性化耦合教学理念下的耦合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耦合研究:①对立—依存—作用—教师引导、适应—主体耦合;②教师权威—学生(个性)权威—权威耦合;③学生人格—教师人格—人格耦合;④教师观念的改变。既不是师道尊严,也不是学道,而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契合性尊严。
教与学的耦合研究:①教师知识—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教师所必须的新知识—知识耦合;②教师能力—学生能力—相互影响与耦合;③学生志趣的引导、指导、诱导、疏导—教化耦合与创新。教育、教学目的的一致性,同向性[6]。
二实践案例
《城市规划原理》是大学本科交通工程专业的理论必修课。依据“新工科”理念以及个性耦合教学理念,参考其他高校改革方法[7,8],对《城市规划原理》这一课程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在2018至2019第二学期中,实施该课程的改革,通过对比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统计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一)实施方案
(1)重新确立三大耦合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耦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之前的教师引导转化为主体耦合,并致力实现双方的人格耦合。教与学的耦合:从传统的教师赋予学生所需基本知识到教师不断获取并传递给学生该课程相关新兴的知识,实现知识耦合。并创新教学方式以便引导学生兴趣与此同时还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学校与教学的耦合:确立为教学服务的耦合理念;树立耦合的教学保障;创造耦合的教学环境。
(2)改革教学模式——“个性化耦合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由教师灌输、构建知识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由教师建构到学生主动建构;从书面知识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从知识的真理性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实践性。教学组织由班级制教学到“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小组研讨等。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增加教学实验、实习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教学形式、手段、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等。
(二)改革前后教学效果评价
对比2017-2018-2学期与2018-2019-2学期(个性化耦合教学改革学期)《城市规划原理》选课学生课程成绩分析个性化耦合教学改革直观成果。课程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与总评成绩,总评成绩为30%的平时成绩与70%的期末考试成绩累加而成。由于两个学期选课学生人数不同,因此采用各分数段学生成绩所占比例来比较。
由图1可知2017-2018-2学期学生成绩最多集中在81~85分数区间,该区间人数占到了将近39%。86~90分数区间占了将近30.5%。76~80分数区间人数为15.3%。其余各区间人数比例较少。由图2可知,2018-2019-2学期学生成绩最多集中在91~95分数区间,该区间人数占到了将近26%。81~85分数区间占了将近23%。所有学生分数均在71以上。从图3可看出,相较于2017-2018-2学期,在个性化耦合教学改革之后,成绩整体向分数较高区间移动,高分区间(91~100)人数比例较之前上升了将近38%,低分区间(80以下)人数比例较之前下降了将近15%。
从上述个性耦合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城市规划原理》这一课程成绩显著提升可知,通过学生志趣的引导、指导、诱导、疏导可以实现教化耦合,使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同向。
三 结论
本项目的创新主要有三点:一是提出一种新的适应现代教学及其教学改革的新的教学理念;二是与新的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与探讨了“无序化”“无课堂”教学的新概念,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要求。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主要有:①提供现代信息社会及“新工科”背景下的新的教学理念价值指导。②为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的支撑和教学质量保障。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价值与推广价值。可在高等院校进行广泛推广,特别是在“新工科”建设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文琦.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内涵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7(01):24-28.
[2]张颖,徐向伟,王一行.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对高校CDIO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01):151-153.
[3]王璐,段作章.国内个性化教学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13(12):36-38+138.
[4]张洁,梁欣娜.基于云平台下的个性化互动教研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3):147-148+160.
[5]张美玲.大学英语“教-学”耦合系统范式的实现路径[J].河西学院学报,2011,27(02):121-125.
[6]Yang Ge,Bo Shi.Training Method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New Engineering”Integrating TRIZ Theory[P].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ICCESSH 2019),2019.
[7]惠英.交叉融合突出特色——面向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城乡规划与交通》课程转型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33-135.
[8]赵响,陈宏滨,陈冬梅,等.新工科理念下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8):54-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