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再制造工程基础》教学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4 11:55: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再制造工程基础》是再制造技术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响应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将“课程思政”引入《再制造工程基础》课程。本文从《再制造工程基础》课程思政出发,阐述了在《再制造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引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再制造工程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素养,培养德育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为《再制造工程基础》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再制造工程;教学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陈玉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再制造工程基础》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94):240–241.

一 课程简介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传统制造工业的发展面临原料成本增加,废旧产品再利用等问题,产品的再制造成为制造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机电产品、特别是废旧机电产品正进入报废高峰期,如何有效使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提高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1]。中国特色再制造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把握中国再制造的特色,总结再制造发展成就,规划再制造的发展方向,推进再制造产业在新时代持续健康创新发展[2]。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是绿色制造的重要环节,是绿色制造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再制造是可持续化绿色工业化道路根本出路之一[3]。

“材料科学与工程(再制造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再制造工程基础》课程具有环保性,应用性及综合性。从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角度考虑,实施再制造工程具有重大意义。从国家建设应用型大学角度考虑,再制造工程将成为未来工业发展和资源再利用的必然趋势;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必修基础课程。

从工科学生培养的角度,《再制造工程基础》课程涉及机械工程领域的零件拆解清洗技术,材料成型领域的先进制造成型技术,表面工程技术,产品质量管理领域的质量检测和产品寿命预测及评价方法;以上内容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因此《再制造工程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基础课程,对学生职业规划和能力提升都有帮助。这要求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建起对国家再制造行业的责任意识。在未来实际工程及工业开发过程中,践行再制造理念、立和完善再制造行业质量保证体系,是每一名未来工程师的必备素质和使命。再制造产业发展迅速,未来应用型人才缺口大,目前我国急需培养再制造相关专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

 
二《再制造工程基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再制造工程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再制造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好本门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再制造工程技术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再制造工程基础》作为高校再制造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有必要,有资源,有义务帮助新工科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条件种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田。

再制造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的有价值资源的再利用。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知道如何将废旧资源实现回收再利用,发掘废旧物品的潜在价值,通过专业拆解技术,清洗技术,修复技术,质量检测技术和使用寿命预测技术实现废旧物品的再制造过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我国高校一项庄严而紧迫的任务革命。

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在当前国际竞争新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新需求下,“新型工科应用型人才”是在新形式、新背景下教育改革培养人才为目标[5]。课程思政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家发展计划,行业方针,帮助学生做到学习专业知识和服务社会同向同行。

三 课程思政理念下再制造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方法

结合再制造工程基础课程内容的再利用特征,制造方法和工艺过程,基础特性,分章节因地制宜的设计课程内容。

(一)引入“比较式”分析方法

再制造工程是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部分发达国家的再制造工程起步早,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方面存在一些成功的案例值得学习。在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引入“比较式”的案例分析方法,旨在通过丰富的案例材料逐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弥补单一案例分析在引导学生思考角度单一的问题,启发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通过对比典型的再制造国家模式:美国-市场主导、欧洲-企业主导、日本-立法主导讨论再制造在我国发展途径;通过视频播放国外再制造工程的生产流程图,从技术角度认识到国际应用水平,对比技术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了解并掌握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再制造工程的应用现状,研究前沿,熟悉不同行业再制造工程的可回收再利用设计理念,挖掘不同国家再制造工程的差异之处,按照行业分类学习不同国家再制造工程的优点,特征及不足之处。以课堂作业的形式鼓励每位同学设定专业学习目标,构想如何能够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并借鉴国外再制造工程的经验。最后通过对比法让学生认识中美日欧在再制造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差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类比方法讲解拆解和清洗的深层次内涵

第二部分零部件拆解与清洗技术采用类比方法从学生思想,观念和习惯等方面讲解拆解和清洗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能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观念,习惯等方面开展自我批评,做到深层次认识自我,清洗旧观念,坏习惯,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开展自我批评。

(三)结合再制造先进技术提升自我人文素养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再制造先进技术,是再制造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以表面工程的专业知识为铺垫,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以曲轴等再制造零件为实例,说明热喷涂在再制造工程中的作用,并将质量意识融入涂层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质量意识。对比早年电镀液乱排的危害,警示学生把握产品性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制约关系。鼓励学生研究新型无污染化学镀液。

大学生人文素养重点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健全的人格等诸方面[6]。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不断拓宽工科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善、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及悲悯情怀。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再制造工程基础》的课程思政是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指引课程,通过寻找思政元素切入点,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中去,通过拓展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

\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10–18.
[2]徐滨士.新时代中国特色再制造的创新发展[J].中国表面工程,2018,31(1):1–6.
[3]徐滨士.绿色再制造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1):4–10.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R].北京:人民日报,2016–12–09.
[5]曹胜彬,王馨.工科大学生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科技写作》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8:4–5.
[6]文良起.基于人文素养培育的《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5):362–3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