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应急管理科技发展趋势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3 10:29: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当前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发展的指导要素,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基本原则,明确我国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目标。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下,归纳总结当前需要重点攻关的重大科技,确定重大科技项目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按照“科创兴安、技术助安、人才强安”的思路,做好应急管理科技发展顶层设计,提出可以采取的重大科技举措。研究内容可以为我国应急管理科技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应急管理科技;发展;重大科技需求;趋势

本文引用格式:陈坤,等.关于应急管理科技发展趋势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5):329-331.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echnology

CHEN Kun1,WEI Xin1,QIN Wei2

(1.School of Scienc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China;2.Chongqing Gas District,Southwest Oil and Gas Field Co.,Ltd.,PetroChina,Chongqing,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the situ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China.By studying the guiding element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China,establish scientific guiding ideology and correct basic principles,and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China’s emergenc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der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it summarizes the major technologies that need to be tackled with emphasis.To determine the supporting role of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cording to the idea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eate safety,technology helps safety,and talents enhance safety”,the top-level desig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should be well done,and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should be put forward.The research content can provide helpful help for the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Key words:Emergency management technology;Development;Major technology needs;Trend

随着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应急管理涉及领域更广、内容更多、形势更复杂,对我国当前的应急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如何解决应急管理中所存在的挑战,最大程度降低人员财产损失程度,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推进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高速、高质量推进我国的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当前我国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思考,总结规律,为应急管理科技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

一 我国应急管理科技的现状

(一)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发展面临着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应急管理科技薄弱的形势。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1]。然而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基础薄弱,存在许多不足:(1)应急管理科技支撑项目的需求缺口较大,应急管理科技支撑项目与安全生产的现实需求不匹配。(2)科研机构和人才短缺,“产学研”机制建设相对滞,应急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3)应急管理科技装备落后,事故预警及监控能力较弱。(4)应急管理科技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5)安全生产科技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和相关省市相比差距较大。(6)应急管理科技相关标准和规范不完善。这些不足是造成我国事故总量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人身和财产损失巨大局面的直接原因。因此,当前我国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需求巨大。

(二)当前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方向

通过近几年来国务院、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改进,尤其是大部制改革以来,可以看出我国应急管理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归纳总结有:

1.加大应急管理科技的基础理论研究

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前端研究工作,关键性应用技术研发与集成,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框架,在应急管理科技后端基础理论、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

2.开展重大应急管理科技攻关

在油气及化工、非煤矿山、建筑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灾害与事故防治、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事故预测与统计分析、事故调查分析技术、安全管理技术以及安全文化等方面开展重大应急管理科技攻关,建立应急管理科技支撑平台。

3.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

建立运行可靠的省、市、区县、乡镇四级应急管理信息网络。加大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力度,建设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系统、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应急平台体系和指挥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等功能。

\

 
4.扎实推进安全类(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依托高校安全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等重点教学中心和智慧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面向油气化工、非煤矿山和建设等行业需求,以智能安评、智能安监、智能消防和智能应急等为突破口,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中介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应急管理科技创新联动体系。

二 当前应急管理科技发展的指导要素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把应急管理科技作为实现公共安全的基础保障,做出大量的指导工作,为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确定了指导要素,保障应急管理科技的顺利发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安全发展理念,遵循安全生产客观规律[2],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应急管理科技摆在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应急管理的科技实力及生产力转化能力,大力提升全国应急管理整体水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坚持应急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方向,通过“政府组织领导、部门推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3],整合应急管理科技优势资源,加快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应急管理装备升级,不断推进应急管理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力争在应急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支撑平台和示范工程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完善应急管理标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新发展和新突破[4]。

(三)发展目标

2021-2035是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全国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增强应急管理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应急管理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缩短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周期,全面提高应急管理科技的科技含量,“大数据”技术在应急管理有重大突破,“智能”安全技术全面推广,为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率,大幅度减少重特大事故,提升应急管理整体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 我国需要重点攻关的重大科技项目

为了打开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发展的新局面,我国政府应确认重点攻关的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当前发展的难点。通过重大科技项目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做好应急管理重大科技创新。当前需要重点攻关的重大科技归纳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理论

以应急管理科技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紧密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需要,对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研究。重点围绕油气及化工、非煤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典型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规律、典型工业事故发生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理论开展研究,为应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关键技术

针对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加强重点攻关,提高对灾害的控制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能力、应急救援和事故分析处理能力,为政府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5]。主要开展以下研究:(1)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评价;(2)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3)灾害与事故预警;(4)灾害与事故防治;(5)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

(三)先进装备

面向油气化工、非煤矿山和建设等行业,在智能安评、智能安监、智能消防和智能应急等方面形成一批先进技术与装备。(1)智能安评: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安全评价技术和装备,形成区县安全风险态势评价及预测预报工程和化工企业高风险工艺过程设备在线安全风险评价工程示范。(2)智能安监:重点开展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危化企业智能“双防控”技术研究,研发安全监管智能终端设备。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事故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测预警,事后应急救援;危化企业双防控智能系统实现“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测、及早防范、有效阻止及避免风险危机;安全监管智能终端设备实现行政执法流程全覆盖。(3)智能消防:重点开展大空间建筑/受限空间/高层建筑等高危场所火灾智能监测控和快速逃生技术及装备、生命探测智能关键技术、便携式全地形智能侦测机器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研发,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化示范。(4)智能应急:重点开展智能应急管理平台、无人智能化救援装备的开发与应用,在石油化工火灾处置和危化救援的防爆机器人、智能应急处置灾害事故的无人机、高危化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和无人船艇应急救援系统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化示范。

\

 
(四)管理体制

结合大部制改革,理顺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内部的分工机制,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的部门协调机制,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机制,应急管理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机制等。

四 需要采取的重大科技举措

按照“科创兴安、技术助安、人才强安”的思路,做好应急管理科技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合理的举措建议。

(一)制定支持政策,推进应急管理科创兴安战略

实施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兴安战略,加快科技创新,用应急管理科技保障安全生产,研究制定应急管理科技发展战略,积极争取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要尽可能地利用市场的方法,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引导、动员、鼓励全社会力量大兴安全科学技术之风,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兴安。

(二)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应急管理技术助安水平

在研究探索、防范重特大事故、职业危害、应急救援专项关键技术时,要利用现有安全科技资源推动原始创新,充分吸收具有行业特色先进的前沿科技成果,注重系统集成,超前感知,提前预防,继而实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营造全国范围内应急管理科技资源互补、配置科学、信息共享、协调有序的攻关工作机制,激发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积极投身于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的热情,努力打造一支富有生气、充满活力、能打硬仗的科技创新队伍。

(三)注重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安战略

建立和完善与应急管理科技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骨干作用,实行产学研结合,加强应急科技人员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树立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与社会氛围,稳定安全科研队伍;加大对优秀应急管理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注重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全面提高科技队伍素质。

五 结语

我国政府、党中央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和财产安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虽然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应急管理科技薄弱,但对广大的应急管理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人员,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6):18-18.
[2]贾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持续优化项目发展环境[N].青岛日报,2019-3-27(1).
[3]黄毅.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J].煤炭经济研究,2013(3):1-1.
[4]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八大要点——《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解读[J].安全,2017(3).
[5]江西省政府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Z].2015-12-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