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性别研究”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3 09:13: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性别研究”课程是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其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与传统课程有很大差别。本文提出性别研究教学具有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的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价值中立与价值倾斜相结合的理念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理念;并结合性别研究教学理念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性别研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梁丽霞,等.关于“性别研究”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1):160–161.

“性别研究”课程是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由于“性别研究”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可资借鉴的经验较少,对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拟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性别研究”课程的教学理念

性别研究教学与传统学科的教学相比有明显的特殊性,授课的内容、理念、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挑战、质疑传统社会性别制度和观念,传播社会性别平等理念,倡导践行两性平等意识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教学理念方面,有如下特点。

(一)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的理念

性别研究教学并非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强调教学过程是知识和经验相结合的过程,知识型的教学必须要和个体/学习者主观的、经验的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性别研究课程强调知识不是“外在”于我们身体的客观存在,而是与每一个人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所经历过的性别经验、性别体验密不可分。知识来源于每个个体的经验,新知识的产生也来源于对个体经验的反思。只有将知识与经验相结合,才能使知识的构建具有更深厚的经验层面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性别为切入点,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成长经历联系起来,课堂上应留出更多的空间,交流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性别经验和性别认知,倡导男生和女生注意倾听和分享对方的感受,相互尊重和理解来自不同性别群体的生活经验。

在与学生共同分享这些经验的同时,启发不同性别群体的学生的性别敏感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人性别意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从各自的经验中剥离出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性别意识,进而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性别盲视、性别偏见、性别歧视等现象进行重新审视,这样就把个人经验引入到对知识的解释和获得,最终在曾经的经验基础之上构建新型的性别知识。

\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性别研究”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仅要向人们宣传两性平等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强调其“行动取向”。“性别研究”的教学目的就是在反思传统的性别知识和建构新型的性别理念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个人行动的可能性和能力,以行动改变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因此,在授课中必须突出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理念。一方面,在讲授性别理论时,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学生的家庭、亲朋好友,联系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性别理论的生命力;让学生能够将生活当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自然地反映在课堂上,运用性别的视角和相关理论加以解读。另一方面,应该鼓励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性别知识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并以实际行动挑战传统的性别意识形态和现存的性别关系。“行动取向”要求每个人都采取积极的变革行动,因为每个人的行动都可能消除或减弱因性别偏见或性别歧视而造成的不平等,从而促进两性的共同发展和人类整体的福祉。

(三)价值中立与价值倾斜相结合的理念

性别研究关注的是男女两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女性或男性的问题,这也是性别研究区别于女性主义研究/妇女研究的关键所在。所以性别研究不会偏袒女性或男性中的任何一方,强调对两性的思考和行动方式进行重新建构,从而改变两性不平等的关系秩序,构建男女两性的和谐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性别研究秉持的是价值中立的理念。

另一方面,性别研究虽然将两性都纳入研究的视野,但是鉴于目前在大部分文化中女性依然处于社会政治经济的边缘,因此,性别研究更为关注女性这个弱势群体。而且,性别研究发轫于女性主义研究,妇女问题是性别研究的始点,所以,就决定了性别研究在“性别”这个价值取向上又不能完全保持价值中立,而是在价值中立的基础上,对女性这个弱势群体有所倾斜,通过改变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构建新的性别观念来影响和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这样才能体现性别研究的特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价值中立与价值倾斜的关系:既要同时关注男女两性的问题,保持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平衡,保证男女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都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和机会;又要特别关注女性的经验和立场,引导学生反思父权制度下女性的政治经济地位和面临的生活困境,唤起女生的自觉意识和男生的责任意识。

(四)学科交叉渗透的理念

性别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者说是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研究,即性别研究是综合各学科来创造一种新认识论,重建主要的知识结构,创造新的组织性概念、方法或技巧。性别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因此,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就必然发生,与性别研究发生交叉渗透的学科几乎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各个学科领域。

学科交叉渗透的理念使得“性别研究”课程的教学难度更大,教师必须拓宽知识面,密切关注其他交叉学科的发展,不断汲取其他交叉学科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方法,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由此向学生提供和展示新的、更丰富的知识范畴。

二“性别研究”课程的教学方法

“性别研究”所具有的独特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性别研究”教学方法的独特性,这些方法的本质是强调“平等、倾听、接纳、参与、互动”。

(一)“启发—参与式”教学

“启发—参与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它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而是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以“启发者”的身份诱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与教师一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性别研究”课程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以社会性别视角反思自身的生活经验”,强调知识与经验的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单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摒弃居高临下的权威,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角度出发,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经验,了解每个性别群体的反应以及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状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仅仅将理论知识单向度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以“启发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建立一个积极的“教与学”双向度的行为方式。

(二)互动式教学

在性别研究课程教学中非常注重互动式教学方法,主张以交往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灵魂,如师生讨论、男女辩论、参与游戏、小组交流、情景教学、组织活动等等,这些具体的方法直观、生动、灵活、有趣,能够形成课堂上师生的良性互动,创造一种开放、坦诚、亲和、民主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堂讨论是“性别研究”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使课堂讨论始终贯穿在整个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在每节课都设计一些讨论环节让学生发言,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我们的生活经验;并就大家的发言进行共同探讨。通过这些讨论引导学生树立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培养学生对性别问题的敏感性和反思性。

由教师或学生拟定某一性别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辩论中,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或者不同性别的个体/群体所产生的观点上的交锋,可以展示出学生的性别观念和性别立场。在这样的思辨与争鸣中,加之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被确立了,同时,学生也发展了一种质疑性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与目标,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开展小组交流,进行情景教学或组织或大或小的活动,将更多的学生调动起来,使之有愿望、有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使用互动教育方法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而不是指责和限制学生,教学双方平等协商、相互探讨、相互促进,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鉴于“性别研究”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会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选用的多媒体资料应注意形象化、生活化和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料都只是辅助工具,关键还是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反思生活中的两性关系,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就多媒体资料所展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性别经验加以分析,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相对独立、自由、丰富的思考,这才是教师应特别要把握的环节。

综上所述,“性别研究”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方法都具有与传统课程迥然不同的特点,这也向从事性别教学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需要大家不断地探索和总结。随着性别研究学科的日益发展和壮大,“性别研究”的课程设置必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其课程的教学也将会更为系统、科学和规范。

\

 
参考文献

[1]史静寰.教育与性别暨教材中的性别分析[A].文化·教育与性别[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65.
[2]李小江等.文化、教育与性别[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3]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4):65–66.
[4]徐维.论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3(13):121–122.
[5]刘祥霞,蔚文靖.现有教学条件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215–2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