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将红色文化资源恰当地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对实现思政课的目标旨趣有重大意义。通过探究红色文化资源的生成机制和本质特征,从中挖掘和探索出红色文化资源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路径,这有其深刻的学理渊源和紧迫的现实需要。提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要始终坚持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主体性建设,多渠道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发挥作用。在高校思政课中,重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性功能和作用,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和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政课;实践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呼和.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践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85):321-322,3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的要求,在高校思政课中不断创新,多途径发挥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思政课中,教师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思政课始终保持积极、热爱的情感态度,始终以高尚的教师道德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的思政课教学行为。教师的主动性体现在教师在思政课中始终坚持教学的主体性地位,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思政课的课堂建设中,以课堂建设者的姿态引导学生在思政课中真正学习到知识。创造性体现在思政课教师要有创新思维,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僵死呆滞,要创造性的将其他因素融入到思政课中,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这一形式来实现,本文即基于这一视角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 红色文化资源的生成机制和本质特征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和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本质内涵。从意识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的社会意识,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是一定历史背景的产物。从物质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资源是由一些特定的物质实体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物质构成形式。这就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其特殊的生成机制和本质特征。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
红色文化资源从其现实的表现形态来看,主要有三种典型的表现形态。首先,红色文化资源表现为精神形式。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精神形式如在革命斗争中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等,以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保留下来的、广泛传播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它们具体展现于确定的红色诗词、文学著作和党的相关文件之中,承载于一定的文化载体之上。意识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高度凝练的、具有抽象性的思维总结。其次,红色文化资源还表现为文学艺术形式。如在相关的舞蹈、歌曲、影视和戏剧中,确定时代的建筑物、革命标语和革命楹联等中,都包含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最后,物质形式的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直观的表现形态。物质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和相关的文物实体等。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
总的说来,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五大鲜明的特征。第一,从红色文化的创造者来看,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群众性,这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红色文化都是由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没有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就不可能创造出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毛泽东曾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群众性特征。第二,红色文化资源的诞生于传统的文化密不可分,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突出的民族性。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红色文化资源的诞生同样不是人们在“随心所欲地”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而是在保持自身的民族性的基础上,结合革命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果。第三,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指导下生成的,具有直接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个诞生、发展过程中,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突出发挥其强大的理论指导能力和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真理力量。第四,红色文化资源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具有社会历史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红色文化是确定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真切的精神面貌。最后,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指导思想,因此,具有凸显时代气息的先进性。红色文化资源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更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反映了人民的基本诉求。以上基本特征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中的现实性和条件性,思政课教师只有充分把握这些基本特征才能发挥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 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在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教育优势的发挥。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思政课教师等都应该综合起来共同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和作用。
(一) 挖掘和研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的教育资源内容之一,思政课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发开,潜心研究出符合教育规律、思政课目标的教学形式。要着力打造具有突出特色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挖掘出一系列核心概念。可以设立一些专门性的研究中心,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研究开发具有创新性的、包含红色文化资源的新时达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手段。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要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发挥出高校天然的优越的学术研究的优势和基础性地位,开发出新的思政课教学平台和实施媒介。要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极致,需要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创新的机制、政策扶持,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社会的广泛性的支持和参与。
(二)培育和打造教学能力高超、有信仰的优质师资队伍
鉴于当前思政课还缺乏优质的师资队伍这一难题,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效应该从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培育和打造一支教学能力高超、有信仰的优质师资队伍。王开琼认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要提高教师素质,要促使思政课教师形成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能力,要拥有监督的理想信念,要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4]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以最佳的形式融入高校思政课中,需要这样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来说,打造这样的教师队伍要着重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个方面是要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培育师德可以从红色文化资源入手,让思政课教师真切地学习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道德魅力和吸引力,做新时代红色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和追求者。另一个方面,也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提高驾驭思政课的教学能力和艺术。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以创新思维来审读和考察红色文化资源,全面地、多维地解读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本质。
(三)探索和完善科学的思政课教育方法
科学的思政课教育方法是将红色文化资源恰如其分地融入思政课的桥梁和纽带,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是思政课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同时,科学的思政课方法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的解读和分析向学生传递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本真内涵。探索和完善科学的思政课教育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实现。首先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直观地呈现出红色文化资源的形象和内容。这需要思政课教师通过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在借助于现代技术的辅助的条件下,让学生直接感受红色文化资源的魅力。其次,采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来自主建构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性知识,并深刻地融入到学生的内心和行为之中,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和体悟到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厚的理论厚度,生成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情感和发扬红色文化资源本真精神的能力。最后,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增加学生在思政课中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热情和兴趣,让学学生真实地参与到师生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中来,不断拓展思维视野和加深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和认识。除了这三种典型的思政课驾驭方法外,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思政课教师学习和借鉴。
三 多渠道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发挥作用
要提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发挥其在思政课中潜在的、可开发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其内涵的价值。除上述分析的红色文化资源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外,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一步探索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体制。首先,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准入标准。要从思政课教师选拔的源头做起,在遴选思政课教师时,应考察新晋教师的红色文化知识,将红色文化尤其是本校本地区的红色历史融入教师考察体系。其次,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部培训,创造思政课教师内部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思政课教师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去“再学习”和“二次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属于思政课教师的专有的学习环境。要为不同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之间的红色文化交流提供契机,如开展学术交流、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促进不同地区的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学习和切磋,有利于优势互补、相互监督和借鉴。
最后,适时邀请该领域内权威的专家学者为思政课教师开展红色文化讲座和分享会,将最新的思政课的理念、模式、课程发展方向、红色文化研究成果等信息传递给思政课教师,更新思政课教师的认识思政课的模式和理念,将红色文化同思政课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思政课的实施者和组织者的努力,红色文化资源一定能够以其内在的科学性恰当地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并发挥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5]要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之落实到生动的思政课之中。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生成机制和本质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可以理解红色文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对红色文化资源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的探索和透视,可以促进思政课教师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下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思政课的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创造性和落实育人的根本主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4]王开琼贵州大学.立德树人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N].贵州日报,2019-04-24(008).
[5]党评文.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