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思政课对于听障学生而言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课程,但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结合我校实践分析影响听障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习倦怠;听障学生;思政课
本文引用格式:张睿,等.高职听障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原因及对策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87):350-351.
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残疾人的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听障大学生的思政教学一直是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的工作,如何结合听障学生的特点打破他们思政课学习倦怠的问题,将思政课上的有声有色一直是特教思政教师普遍关注并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研究设计与操作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我校高职听障大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00名听障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分布在服装设计与加工系、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系、计算机技术应用系三大类。在各系不同年级随机抽取5个班级学生作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回收问卷,有效问卷为391份,其中男生为207份,女生为184份。
(二)量表编制与分析
使用连蓉教授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被试听障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再使用自编的《听障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可能导致听障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该问卷的a系数为0.83,经分析得到六个因子,分别是生理因素、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就业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可得,听障学生普通对思政课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倦怠现象,倦怠水平参差不一。
二影响高职听障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的因素
(一)个体因素
从性别因素分析,在情绪耗竭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上,男生的表现更为明显。男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倦怠性和学习的欠主动性方面明显高于女生。然而在低成就感维度中,女生表现比男生明显,女生普遍重视学习带给自身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期望从学习过程中得到自我肯定,渴望学习对自我的改变。在年龄方面,高年级的听障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发展,对社会的关注度比低年级学生明显偏高,他们更注重社会的变化对毕业后带给自身的发展和影响,政治的敏感度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在性格倾向方面,性格开朗活泼的外向型学生偶尔存在学习焦虑现象。但是性格孤僻、情绪波动较大的内向型的学生由于内心焦虑得不到有效纾解,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在残疾程度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学习的内容与公务员有关。部分学生因为生理的残疾产生自卑心理,不仅仅是在思政课学习产生倦怠情绪,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受影响。
(二)社会因素
第一,特殊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对听障学生的学习倦怠呈正相关关系。在重视特殊教育发展的生源地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普遍高于不重视特殊教育发展的区域,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也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积极因素之一。
第二,手语的熟练程度。部分听障学生不能熟练使用规范手语,地方手语的不统一性使学生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清晰的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知识内化无法正常完成,久而久之产生倦怠情绪。
第三,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社会支持的对象就是弱势群体,听障学生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如果家庭不能给这些听障学生带来温暖,孩子们在无声的世界中孤立无援,就会产生孤独厌世的情绪。失去父母的爱与支持,学习的动力更无从谈起。
第四,社会对听障学生的低认可度也是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倦怠情绪的因素之一。在听障学生就业方面,社会上普遍存在“听障学生毕业找份技术工人的工作就不错”的观点,至于其他工作残障学生不适合,因此多数学生也认为学好专业课混个工作就足够了,思政课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也与毕业之后的工作无关,因此丧失学习主动性。
(三)学校因素
第一,课程设置的价值冲突。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然而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部分课程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特殊教育院校的思政课因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过多,又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加之听障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等诸多因素而被排斥。倦怠学习心理由此产生。
第二,课程内容的匹配度。多数特殊教育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教材与普通高等院校一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自身通过课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授课。但是过多的纯理论性内容对健全学生来说都毫无吸引力,听障学生更是无法理解。
第三,授课方式陈旧,评价机制不合理。在调查问卷中,教师采用新媒体授课只占35%,“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在思政课堂上仍然大量存在,社会实践活动不多,理论无法与实践结合,“思政课无用论”的观点更是深入学生之心。在评价机制方面,考试仍是最主要的评价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突击背题应付考试的现象频频发生,这样的学习状态怎会不产生倦怠情绪?
第四,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够,幸福指数偏低。“桃李满天下”是所有老师的理想,但是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比普通教师付出百倍的汗水和努力。如果教师长期的辛苦奉献无法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难免会产生职场倦怠心理,不积极探索教学,没有教学创新,势必影响教学工作,这种不良情绪也会潜移默化的蔓延到学生之中。
三高职听障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的对策
(一)以思想的教育着力于灵魂的塑造,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目前,听障人士占残疾人总数24.16%,使残障学生回归主流社会是特殊教育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听障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品质,着力于听障学生灵魂的塑造,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基础。
(二)明确学习目标,因势利导,增强自我效能感
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趋势,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与学生目标相结合,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韶华、脚踏实地,通过点滴小事增强自我效能感,以校园思政课为主渠道,学生照亮前行的路。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听障学生不良情绪,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老师的鼓励,同学的肯定,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都可以帮助听障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在产生不良情绪初期,如果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疏导,学生就会少走弯路,及时调整自我,增强学习主动性。
(四)创新教学形式,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践地位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尝试采用自创的“多彩课堂”教学模式,收效显著。
(五)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政课堂,利用新媒体技术,新旧结合,优化考评机制,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
在“大德育”中糅合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德育课程内容的人文性,还可以将我国传统美德中真、善、美的属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听障学生存在言语和听力障碍,他们比普通人更加依赖新媒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新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思政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倦怠问题一直在大学生中存在,尤其是听障学生思政课的倦怠情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听障学生回归主流社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特殊教育职业院校应该努力积极引导听障学生克服思政课倦怠学习情绪,将思政课融入到听障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划中。
参考文献
[1]杨利利,汪勇.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倦怠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46-49.
[2]袁震.高职院校思政课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J].辽阳职业技术学院,2015(5):30-32.
[3]邵雅利.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倦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2):70-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