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说课在中药制药技术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08:27: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保障、教学案例、课程特色、发展目标9个方面,进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说课设计。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说课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秦枫,等.高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说课在中药制药技术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4):220–223.

说课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与质量的重要途径[1]。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现代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能从事中药的临床应用、生产技术、行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产品研制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2]。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以有效成分的结构为开端,以性质为依据,目的在于对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纯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对枯燥,如何做到学生乐意学,学得懂,用得实,值得教师不断探索。通过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课程说课,使教师对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及课程实施有充分的掌握,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一 说课实施

结合高职说课的要求,讨论《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说课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根据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生涯、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本着“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的原则,科学的选取教学内容,再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所学课程。同时,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顺利就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有仓库保管员、中药养护员、中药提取纯化,中药检验员等,其中,中药提取纯化和中药检验员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课程的要求较高。

本课程是在传统提取分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成分的提取、纯化和鉴定。本课程在中医药基础、药用化学基础的基础上开设,更有利于学生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理解与应用;本课程与中药鉴定技术平行开设,有利于学生将形象与抽象相结合;后期课程比如中药制剂技术、中药饮片加工技术和中药制剂分析都是在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开设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与后期的课程存在着一定的纵向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3-4]。因此,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经过走访与调研企业,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根据课程标准制定了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了解几种常见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生理功能,掌握几种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能力目标是掌握不同结构类型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并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检视方法;素质目标是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

 
(二)教学内容

基于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结构进行分类,本课程依据不同结构类型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划分了6个学习项目,详见表1。为了方便学生对不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成分的横向对比学习,依据职业工种的知识、技能需求来选取学习性任务,其中每一类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成分(学习载体)按照提取、过滤、分离纯化和鉴定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行展开。课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每个任务都包括该项目全部任务所构成的完整工作过程,且工作过程基本都是一致的。这种循环式项目教学设计,可能工作过程都是重复的,具体内容是不会重复的。随着任务和项目的推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提高。

\


根据职业发展的需求,本课程设计重点是掌握萜类和挥发油类、皂苷和强心苷类、黄酮类、醌类和生物碱类的提取技术,常见中药的提取技术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和升华法,其中,溶剂提取法最常用,常见的溶剂提取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超声法、超临界法等。根据前导课程教师反馈的情况,本课程难点主要有掌握常见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成分的理化性质、分离技术和鉴定方法。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薄层鉴定、紫外鉴定、红外鉴定、质谱鉴定、核磁共振光谱鉴定。常见的理化性质包括性状、溶解性、酸碱性、显色反应等,常见的分离技术包括色谱技术、常规分离技术和其他分离技术等。对于这些难点我们还将会参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微调。针对课程重点内容,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使学生多练习,多思考,多交流;针对课程的难点内容,教师要优化教学手段,使深奥知识通俗化,横向对比学习,掌握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鉴定、分离方法;并结合“技能训练“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逐渐掌握难点内容。

(三)教学模式

依据将知识、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教育思想,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授课为基础、问题为中心、网络为场所的教学思路,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科研与教学、基础与实践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构建“PBL-LBL”(基于授课与基于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5-8]。教学内容分为6个项目,选择典型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学成分作为学习载体并以此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把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技能实训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教学,确定问题(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辅导,学习效果评价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培养中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考核评价主要选择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方法,分为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过程考核成绩的评价指标:技能评价50%(资料查阅5%,方案设计10%,实验操作25%,报告成绩10%);知识评价35%;其他(平时作业、学生素质等)共占15%。过程考核每学期6次,每次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共占60%,期末考核成绩占40%,由此算出总评成绩。

(四)学情分析

目前大学生大部分为90后,他们标新立异、思想自由,信息化程度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接受能力不均等,文科生底子差,对于前沿的知识求知欲强[9]。针对这些情况,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教研室采取了鼓励设计实验方案、鼓励创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引导,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易于接受,将先进的科研动态和成果与此门课程的授课相结合等教学对策。我们课程团队还针对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结构复杂,鉴别方法多样,记忆难度高,各种分离过程抽象,难以理解,提取分离技术要求高,周期长的情况采取了横向联系、对比学习,采用动画和录像等方式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科研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模块设计、教学方法设计三个方面。教学过程设计中,一个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大致包括布置任务,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制定方案,仪器、试药准备,提取,分离纯化,鉴定,撰写实验报告和总结评价。在教学模块设计方面,主要分了三大部分,分别是“任务导入模块”、“技能导入模块”、“知识拓展模块”,通过这三个模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具体的模块教学过程见后述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案例法教学、联想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勇于探索的能力。

(六)教学保障

首先是课程团队保障。本课程教学团队有校内专任教师7人,其中两人为主任中药师;还有校外兼职教师企业技术能手3位,共同组成了10人的课程团队。其中中级职称有7人,占70%;高级职称3人,占30%;硕士研究生5人,占50%;博士研究生4人,占40%。该课程团队专兼结合,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学历结构都比较合理。其次是实训条件保障。我院建有中兽药与天然药物研发中心,其中天然药物提取实训室为学生实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特别是天然药物提取实训室配有多种先进的精密仪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再次是实训基地。学院除了建有每年可提供数千人次开展工学结合的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外,还有江苏中药科技园,中药科技园目前种植的中药为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定的实训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还有资源条件,我们课程团队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设计编写了《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教程》;并且还建设了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在线自测、互动答疑提供帮助。

(七)教学案例

以“项目六挥发油、萜类的提取分离技术”中的“任务一薄荷中薄荷油的提取分离”为例展示教学案例。先是“任务导入”,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分析重点薄荷中薄荷油的提取方法包括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难点是薄荷中薄荷油的纯化和鉴定,完成“PBL-LBL”教学模式中LBL部分,提出问题: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实施过程如何。让学生查阅资料,通过不同的题型测试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完成“PBL-LBL”教学模式中“PBL”的部分;接着按照事先分好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参照《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制定方案,包括提取纯化方法,鉴定要点等。

然后是“技能导入”。按照方案,分组准备相应的材料如仪器、试药;再按照方案分组进行薄荷中薄荷油提取、纯化、鉴定;记录所采用的详细的薄荷油的提取分离方法;计算出薄荷油中不同成分的得率,并记录鉴定结果。

接着是总结评价。教师组织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教师归纳薄荷中薄荷油的提取分离方法,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并结合薄荷油的结构、理化性质对单萜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归纳总结。

为了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和思维,通过提出挥发油的组成和通性有哪些,常用的挥发油鉴定方法有哪些等问题,进行知识拓展。

(八)课程特色

本课程团队有2个特色,一是“PBL-LBL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与基于授课相结合,形象教学。二是教学、科研的结合,促进资源共享、与时俱进。

(九)本课程今后发展目标

首先,网络课程资源库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平台,要及时的更新和维护,提供广大师生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空间。同时,也要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其次要加强与中药制药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加兼职教师的课程指导,多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体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另外,要促进教学、科研的交融。

二 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了更好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对课程的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实施等预先设计,有助于提高“教”的水平和效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的动力,使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学效果提高。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加强沟通,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随时日益扩大的知识量与相对有限课时、知识技能传授与素质培养、学科深化研究与社会迅速变化以及教师教学与科研等矛盾的出现,亟待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PBL-LBL”教学模式及教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随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教学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经验的积累,将会更加完善、高效,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PBL-LBL”已取得初步成效,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杨红,梁玉勇.中药炮制技术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3):53–54.
[2]高连丛,韩柳.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196,199.
[3]王慧娟,林冰,刘雄利,等.药学专业实验独立设课及合并教学的改革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11):26–28.
[4]高保英.对天然药物化学实践教学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0,28(21):92.
[6]张成宸,李利生,鲁艳柳.LBL、CBL和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 35(04): 612–614.
[6] 黄春江,刘峰.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用于临床药学实习教学的探索[J].中国药业,2018,27(02):95–97.
[7] 李子强,张圆.PBL与异法同步设计性实验结合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1):32–34.
[8] 李子强,张圆.PBL与异法同步设计性实验结合模式的建立和应用——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实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1):32–34.
[9] 李洪娟,王春华,侯桂革,等.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7,9(07):498–5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