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1 15:38: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智能手机的普及及使用在为高校学生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容易诱使学生沉迷网络,大大降低课程教学和学习效果的问题。本文从造成高校学生手机成瘾的可能原因出发,探讨了智能手机对高校课堂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分析;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盛东峰,等.高校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97):263-265.

The Caus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Smartphone

Addiction

SHENG Dong-feng,CHANG Yun-xia,LI Shu-mei,WANG Hong-x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Agronomy,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 Henan)

Abstract:The popularity and use of smart phones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college students.At the same time,it is easy to induce students to indulge in the Internet and greatly reduce the effect of course teaching and learning.Based on the possible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mobile phone addic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mart phones on college classroo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Smart phone;Addiction;Analysis;Countermeasure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有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为7.53亿,手机上网人数约7.25亿。其中,学生群体占24.8%[1]。更有调查表明,70%的学生中度依赖手机,20%的学生高度依赖,课堂上下低头玩手机已经成为高校中的一种新“常态”[2]。不得不承认,手机在实实在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课堂上、食堂里、宿舍中“低头族”随处可见,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手机的过度使用,特别是课堂上沉迷网络,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学习效果,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3]。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性格孤僻,对任何事情都缺乏激情、脾气越来越古怪、言语偏激,甚至有暴力倾向[4]。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科学引导大学生适时放下手机,回归课堂正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拟从造成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着手,剖析手机成瘾的主客观因素,并针对问题结合自己课堂改革的经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高校课堂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一 造成手机成瘾的客观原因

(一)移动互联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资费不断降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越来越便捷,各种功能的手机APP充斥着学生的手机桌面,逐步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标配[5]。运营商4G信号的强大覆盖、资费标准不断走低、流量永不清零等措施,再加上新生开学季竞相推出的诱人流量套餐,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移动互联网大军。

\

 
(二)大学管理宽松,学生自由时间多;学生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差

与高中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大、学习目标明确相比,大学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除了上课和紧张的期末考试,大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较多。离开父母家乡,没有了亲人的监督和约束,再加上学校对手机使用并不做强制要求,大学生的心态陡然放松,极易产生松懈态度[6]。周围同学、朋友们竞相购买智能手机,更加剧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可能性。面对相对闲散的课余时光,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很多学生埋头游戏的世界,不能自拔。

(三)教师的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地重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新知识的学习者和传递者,而很多教师,甚至是一些年轻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课堂上喜欢坐在凳子上给学生上课,造成教室后排的学生上课时只能看到老师的两只眼睛,课堂教学又以念PPT为主,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偏重理论,严重脱离生活实践,内容枯燥,气氛呆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学习动力匮乏,学习兴趣不高,只有选择用手机打发时间。

(四)教师课堂管理缺位,管理方法僵硬

很多高校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授课,对学生课堂玩手机,虽然偶尔会提出警告,但并不会采取实际性的管控措施,更有甚者部分教师选择性忽略玩手机的学生,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管理体系下,既不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课前预习,也不会积极响应老师的提问,参与到热烈主动的课堂互动。课堂学习陷入严重的形式主义[7]。老师上课为了完成学时,学生上课为了完成学分。

二 造成手机成瘾的主观原因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高


和高中的月月考,年年考,不是考试中就是在考试的路上的状态相比,大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对比较模糊,很多同学仅靠期末之前一个月的冲刺,就能拿到非常好的班级名次,这让很多学生养成了平时不学,考试之前熬夜学的坏习惯。懒散的日常时间,盲无目的的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刷朋友圈、追电视剧、打游戏,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学习兴趣不高。

(二)渴望成为社会人,被同学认同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对外界事物充满新鲜和好奇,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学校的小事,都能引起巨大的关注和反响,智能手机的互联网效应,让很多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很多即时信息,成为朋友圈中的影响力中心,集众人的羡慕与关注于一身[8]。大学生渴望被关注、被认同的成长心态,进一步助长了其使用手机的动机。

(三)调节心理情绪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快速成长期,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容易被情绪控制,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波动较大[9]。特别是面对学习压力和情感问题,很多学生往往没有科学的缓解方法,不和同学或老师沟通,反而转向沉迷于网络。

(四)课堂利用手机辅助学习

大学学习已经不是纯粹理论知识的学习,除了应对考试完成学分之外,更多的是技能知识的学习,比如社交、独立完成项目、实验操作等等。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知识经验的交流,利用网络可以快速提高学习效果,这也促进了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三 应对高校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手机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使用能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有效工具,使用不当不仅会影响大学的学习效果,还可能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端不利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为买智能手机深陷“高利贷”的泥潭。因此,高校应重视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上到学校领导,下到普通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当中来。通过学校的广泛宣传、辅导员坚持不懈的动员,任课老师的有效课堂管控等多种途径,上下同欲,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智能手机的利弊,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及自我规划,科学、健康的使用手机[10]。通过主题宣讲、榜样示范、周末论坛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并激励学生和导师一道,根据自身的能力制定科学的人生规划,继而激发个人的学习欲望。

(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课堂管理意识

很多学生上课玩手机有恃无恐的根本原因是学校层面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学校没有严格的课堂手机管理办法,造成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老师即使发现,甚至没收了手机最后还要还回来。另一方面我们要同时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让每一位授课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上好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科学引导。学校通过制定一些列规章制度,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引导广大教师加强对课堂使用手机的管理。

(三)授课教师要以身作则,强化课堂手机管理

在学生心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很多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若要课堂上禁止学生使用手机,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上课不带手机或带头将手机放入收纳袋。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清晰阐明自己的课堂要求,即:上课禁止接打手机,将手机关机或放入收纳袋。对不遵守规定的学生,教师要敢于履行自己的职责,果断要求学生收起手机,并坚定的扣除其当堂课的出勤成绩。

(四)加强课程改革,增强课堂吸引力

手机平台有丰富的学习和娱乐资源,如果教师授课内容和方式缺乏创新,一味地念PPT,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生搬硬套的挪到课堂上,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课堂,一定要与时俱进,花大精力设计课程单元,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内容,弱化理论教学,强化技能训练。以生活或企业的事实案例核心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用故事春风化雨般的感化学生。在授课方法上,改变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为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课程难题,并用积分制激励学生的行为,强化互动效果。

教师也可以积极推动小班化教学,进一步强化个性化教学和师生的互动频次,让每个学生每学期在课堂上都有表现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减少上课使用手机的行为。

\

 
四 结语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高校课堂的传统教学内容和手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在此社会大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强化手机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高校教师也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程度。同时,用包容的心态鼓励学生合理利用手机,了解社会发展,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决断力,提高课堂自制力,真正做手机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7-07.
[2]王海洪,曹阳.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教文汇,2018,424(6):159-161.
[3]王乾.刍议手机对学生的危害及解决办法[J].宁夏教育,2017,12):78-79.
[4]闫铭喆,佟博男,郭少帅,等.医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8):1066-1069.
[5]陶蕊,占清云.大学生手机app用户粘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7,19(6):105-110.
[6]陈晶.对高职高专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下旬刊):164-165.
[7]王园,马晓萍,王文龙.某高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442(16):23-26.
[8]吴诗雯.中职学校手机使用现状漫谈[J].现代德育,2018,2:103-104.
[9]田彩芬.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的实现[J].改革与开放,2011,8:173-174.
[10]唐海音.高校辅导员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方法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1,15:150-1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