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1 13:43: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社会的变化对高校实验教学、实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结构不合理、考核不科学、培训不足、与专业教师交流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该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结构、科学考核实验教师、支持实验教师外出培训、促进实验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合作,建设一支高水平实验教师队伍,支撑高校实验教学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韩丽华.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9):141-142.

随着社会对实践型人才需求的增长,传统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向交叉人才需求转变,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的综合性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成为高校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创新[1]。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发展的根本要素,好的实验教学,需要有优秀的实验教师支持实现。实验教学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转变的现实,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不尽人意。虽然近些年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建设一去合格的实验教师队伍,成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 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多数高校都在学生培养环节增设了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课程,配套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已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理论课程中所讲授的知识,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同时,实验室是高等院校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衡量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影响实验室建设成果的诸多因素中,关键的因素是人[3],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是实验教学最基础的资源,对实验教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首要条件。

二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现状

近年高校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还是不尽人意。

(一)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高校对实验教师的培养重视程度一直不够,实验教师的职称上升空间有限,很难吸引到高学历人才加入实验教师队伍。原有实验教师由于晋升机制限制,也很难实现职称的晋升。实验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表现为学历低、待遇低、职称低的“三低”现象[4]。

\

 
(二)考核机制不健全

由于高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足,多数高校实验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实验教师既要开展实验教学,还要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甚至包括事务性工作。但对实验教师的考核,主要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实验教师的很多工作在考核中得不到认可。这种以教学科研为主的考核,不能全方位、合理、积极地评价一个实验教师的所有工作,无法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4],进一步导致实验教师很难实现职称晋升,严重拉低实验教师队伍职称水平。

(三)实验教师培训学习不足

科学的发展、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变化,都需要实验教师能紧跟需求,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改革,甚至需要实验教师及时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动态,进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发和建设。因此实验教师需要获得相应的培养和培训,以提高实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5]。但事实上从事实验教学的指导教师外出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较少,或由于本身繁重的工作任务,难以抽身参加系统性的进修培训[6]。这些现状导致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普遍得不到提高,多数实验教学只能完成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难以开发创新性、自主设计性实验,导致实验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

(四)实验教师与专业教师交流不足

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而是需要根据专业课程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开发新实验,以适应学生培养对实验教学的新需求。这需要实验教师能紧紧把握专业课的前沿,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实验教师与专业教师就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甚至是共同设计实验课程,以满足实验课对专业课进行支撑验证的目的。然而理实情况是,高校实验教师是相对独立的教师群体,与专业教师之间交流不足,很难进行实验课程创新。

三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内容思考

(一)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结构建设


为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需要建设一支符合实验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一要严把进人关,实验教师招聘要有严格的需求和计划,按计划招聘学历、专业对口的实验教师,吸引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加入团队,优化实验教师队伍。二是通过校内教师转聘,鼓励和引导专业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充实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三是推进兼职实验教师评聘,吸收校外、企业优秀人才参与高校的实验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建设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二)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对实验教师实行聘任制,按照设置的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与基本要求,公开、公正、公平地招聘实验教师,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双方共同认可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为创新实验教学提供保障。从实验教学工作实际出发,推进量化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激励评价体系。通过量化考核,建立以核心教学工作量为主的绩效考核制度,确定实验教学的核心地位;通过定性评价,科学考核实验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外的其他工作。规范实验教学教师工作量,适当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的课酬系数,鼓励实验教师的工作。

(三)加强培训学习

随着科学知识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掌握新本领[6]。在实验教师培训方面,高校需要加强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培养进程,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内容方面,以对本学科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开展前沿性、专题性、全面性的培训学习;同时要加强相关其他学科的知识的补充学习,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开发做好知识储备。

(四)促进专业教师和实验教师的交流合作

实验的开发、设计,实验课程的开设、推进,都需要实验教师深刻理解专业课内容。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教师还要具有比一般实验教师更宽的专业知识,并能对专业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因此需要实验教师与专业教师进行深度的交流,必要时需要两类教师共同合作,进行实验课程的开发、设计。高校应该能为实验教师提供充足的与专业教师交流合作的机会,从制度上激励专业教师与实验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实验教师的水平和能力,进而提升实验课程的质量

四 结语

实验教师是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核心要素,但目前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考核不科学、培训不足、与专业教师交流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多方面招揽人才,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结构;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提高对实验教师的考核支持;从制度和经费方面,支持促进实验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提高水平和能力;促进实验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合作,提高实验教师在开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方面的能力。通过以上一些手段,提高实验教师水平,建设一支合格的高水平实验教师队伍,为高校的实验教学,提供基础的人才保障。

\

 
参考文献

[1]张磊,刘喜华,刘鸣,邱秉常,郝晓丽.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的内涵建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9):159-164+192.
[2]郑新民.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常熟高专学报,2012,29(3):348-350.
[3]吴育廉,柯行.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0,(12):182-183.
[4]张羽,李鸿儒,鲍艳,郭路佳.完善制度导向和目标激励_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229-232+273.
[5]范姣莲.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以北京地区22所高校为例[J].教育研究,2016,(3):150-154.
[6]李佳玮,刘志东,郝存江,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50-152.
[7]张明昊,潘晓丽,赵珍珍,龚曼,闫秀娟.医学院校实验教师科研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02):194-195+240.
[8]闫四海,刘建,方林波,刘晓,胡双演.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大学育人质量[J].教育现代化,2017,4(37):12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