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与个性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1 10:16: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当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个性化发展对策,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体育选项课教学更为完善,同时也对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借鉴。

关键词: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个性化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马红霞等.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与个性化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2):147-148.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要求我们“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学生是年青一代,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促使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因而他们是否拥有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成为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高校公体选项课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之所以称为选项课,是因为它能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选课、学习和练习,经过1至2年的课程学习,加深了对运动项目的了解,提高选项科目的运动水平,同时锻炼了身体素质,培养了终身锻炼的意识。

一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现状分析

(一)选课项目丰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第五部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中确定了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四结合,即:“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并且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那就是要做到“以生为本”。当前我国高校普通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开展形式基本是采用“选项课”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打破了原有的“教学行政班”的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意愿自由选择体育项目、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多数高校开设了田径、武术、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课程,还有的高校增设了比较受欢迎的太极拳、网球、游泳、瑜伽、跆拳道等选项课。这些丰富的教学项目,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但有些项目如攀岩、游泳、舞龙、舞狮等项目对场地或技术要求较高,师资也不是特别充足的话,开设起来就有些困难了,学生在选课时就会有所限制,再加上一些新兴项目教师的专业性不是很强,不能把课程的精彩部分展现给学生,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二)体育运动竞技化,教学方式单一化

从选课的项目分析还可以看出,普遍开设的项目如三大球项目,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上一直都会有接触,基本技术也有所了解,但是要想把技术练好,需要下很大功夫,学生缺少了新奇的感觉,就只会觉得枯燥,从而影响学生上课积极性甚至丧失对该项目继续学习的欲望。其他项目由于接触的少,兴趣高涨,可是场地、师资的条件又会影响学生不能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教授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全力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合理化,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三)体育场地、器材相对匮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资源,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高校相继建设了分校,学校面积增大,一般大众性项目的场地明显增多,例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但是还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一些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的项目场地几乎没有或者很少,例如:游泳、网球等,第二个问题就是随着学生人数逐步增多,生均面积、器材数量等就会减少,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四)课内、课外相脱节

课内指课堂教学,课外指课外体育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是落实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的最有效途径,也是课内教学内容的熟练化、精炼化,巩固、提高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前期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师只是课堂上的教授者,却不是课外活动的辅导者,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都是根据兴趣爱好下的随意行为,如果赶上有比赛之类的活动,只能聘请师兄或者体育学院专业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还有的学生本来就不喜欢体育项目,包括选课也是被动行为,那么他们课外一般是不会参加体育活动的,所以课内学习的内容,到下次上课时,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需要教师重新讲解、重新复习,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学习进度大大缩水,尤其是课程结业后,学生原来学习到的技能就会很快退化,这也是公共体育教学的悲哀。所以,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与延续是达到学习效果的有效保障,也为终身体育行为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课堂教学与体质测试相脱节

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是每个高校每年都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目的和意义是通过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从而鞭策他们有目的性的改善和提高,以致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许多高校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只是停留在“完成上报国家需要的测试数据”上,体质测试主管部门只是关心有多少学生及格、多少学生不及格。随后这些数据就被束之高阁,没有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学生也不知道测试后到底哪里好与不好、该如何去锻炼、谁来监督他们,这就失去了体质测试的意义。相反,如果这些数据反馈给学生,然后体育老师进行指导和监督,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反馈链,也使课堂教学和体质测试形成一个闭合通路,达到了教学与测试的完美结合。

二 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个性化教学改革

(一)合理开设新兴的和休闲的运动项目,并配备良好的师资


每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多的开设新兴体育项目和休闲运动项目,增加学生的可选项目,提高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既然是新兴的和休闲的体育项目,可能会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渠道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引进,即:通过招聘的形式,引进急需项目的教师,对于新任教师不仅要进行岗前业务培训,还注意体育教学中项目文化内涵和技术传承的同步契合性,也就是技术和理论不能脱节。再就是,对现任教师的再培训。现在国家政府部门、协会和其他培训机构,对项目培训做的很广泛,每个项目每年有很多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学校根据项目的紧缺程度,制定教师进修培训计划,每年分批次派出进行项目培训,既提高了教师的技能、理论水平,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高校体育选项课程的建设不仅需要项目和内容的增加,还需要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从方式上,体育教学内容与社会接轨,使校内校外一体化,为以后“家、校、社”联动机制创造有利条件。从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将课堂比赛、游戏、校内外竞赛、运动观摩等多种方法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广泛性,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体育欣赏也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加强对体育项目的了解和喜爱,增加对各类比赛的欣赏机会,多多参与运动比赛,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体育场馆、器材建设,满足课内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丰富的体育选项课程内容对教学场馆、器材提出更高要求,很多项目如羽毛球、网球、攀岩等都需要借助专业设备和场地。所以高校应重视场地设施的投入,如果资金有限,可以每年制定一定量的采购计划,分批次分年份把所学设备购齐,把所需场地配备好。另外,教师应加强教材建设,最好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当地的体育文化特色,可以加强“校本”教材的建设,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创造条件。总之,体育场地设施要满足课内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才能保证体育活动的有效连接。

(四)加强“课内、外一体化”建设

所谓“课内、外一体化”是指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相统一,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外体育活动需要有专门的教师给予指导,才能使学生课堂学到技术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很好的体验,也为“教、训、赛”的有机结合打下基础。

(五)结合体质测试数据,打造健康管理平台

每年体质监测的数据不应该只是测完数据上报就完成任务,而是要根据测试的数据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大一、大二有体育课的学生,健康档案由体育任课教师管理,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健康状况,因材施教,为每一位不达标的学生,制定运动处方,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外锻炼计划。大三、大四没有体育课程的学生,健康档案由其辅导员、班主任或专门的人来管理,任务同上述体育教师,如果不懂运动处方,可以向体育专业教师咨询。

\

 
参考文献

[1]王开珍.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改革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4):64-65.
[2]杨梅.高校体育选项课程建设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关系[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105-106.
[3]关璐.《学生体质测试标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7):160-161.
[4]朱永莉,薛斌.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看云南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思想战线,2008,34(S4):159-160.
[5]唐静萍,唐峰.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05):150-151.
[6]强磊,王轶,郑继超.新时代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61):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