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十分必要性,为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笔者从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入手,对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问题;改革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薛林月.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86):311-312.
一 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网络本身所表现出的双重性特点就决定了高校必须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使用网络这个工具,在使用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降低网络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从古至今,青年群体都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争夺对象,谁能抓住青年学生,那么谁就能把握未来的主动权。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敌对分子千方百计利用网络来控制大学生思想的主要原因。思想决定行为,只有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那么他们的行为才能符合人们的要求。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成为每个高校都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深化教育的意义,把“育人”的职能充分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促使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题中之义。因此,高校必须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中,着力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环境中构建“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情态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互动体验和共建共享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血脉,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二 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也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场所,成为很多大学生提升自己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舞台。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组织者,为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传统的课堂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课堂难以吸引学生听课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往往得不到保证。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弥补传统课堂思政教育的选择。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给网络思政教育带来很大的阻碍,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网络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带给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有些网络信息会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提高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独具慧眼,善于甄别网络信息。然而,有些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时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习惯于给学生讲一些教材上的知识,没有体现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的积极性。缺乏有效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保证,不仅影响到了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也降低了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满意度。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总会对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感兴趣,以一个“吃瓜群众”的身份去进行评判。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网络思政的优势彻底地显现出来,借助于网络这个教育平台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方式不合理
与传统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能够看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可以更好地将慕课、微课等教学方式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但在实际网络思政教育中,部分辅导员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没有按照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未能以碎片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把对思政的学习当成是一种习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受到很大的限制。网络是一个“大染缸”,学生能否接受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会对学生能否正确使用网络技术带来影响。有一些境外反华势力利用网络给一些大学生进行“洗脑”,向他们灌输一些错误的思想,导致这些大学生逐渐沦为他们破坏国内和谐氛围的工具。只有当辅导员采取的教学方式具有趣味性,学生才会对网络思政产生兴趣,学校才能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才能让网络成为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阵地,让那些反华势力的卑劣做法失去效果。
(三)辅导员网络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毋庸置疑,而辅导员作为提供网络思政教育的主体,其教育教学能力会对整个教育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化的网络思政教育教学培养培训活动,所以他们本身的网络思政教育能力确实令人堪忧。这就使得他们只能借鉴课堂思政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未能脱离课堂思政的影响,没有彰显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区别并不单纯地表现在地域上的差异,而是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不能照搬课堂思政教学的那一套理论,而是要因地制宜,一方面要考虑到网络这个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自己教学能力为重点,为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 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高校网络思政课教学工作对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网络思政教学有效性,避免形式化教学现象的发生,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思政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尽可能地扩大网络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高校网络思政课程教学工作并没有满足有效课堂视域下的要求,很多工作都是应付了事,学生对思政教育缺乏兴趣。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方式不合理、辅导员思政教育能力有限等,都影响了高校网络思政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各大高校必须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针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断优化教学工作,既要体现出网络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利益,把网络思政落实到实处。
(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选择那些热点话题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一方面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用更理智的思想去看待那些网络热点话题。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为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条件,辅导员完全可以利用微信、qq等现代化聊天工具来延伸网络思政教育,让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关注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个细节,逐步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还可以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自己挑选热点话题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先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小组讨论,并且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梳理自己的思想,而后教师进行评价。经过对学生思想上的不断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必将大幅度提升。
(二)改革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必须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更清醒的认识,既要有创新思想的融入,又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融为一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互动不仅是活跃传统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增加网络思政教育趣味性的有效手段。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想,也为辅导员改革教学方式创造了条件。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习惯,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优质的微课学习视频,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制作一些微课视频,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更好地进行互动。
(三)加强对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而他们网络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不足制约了其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作用的发挥,也使得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得不到保证。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大在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教学培养培训方面的投资力度,给辅导员安排专业的培训活动,提高其教学能力。辅导员也可以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技术学习那些名牌教师教学经验,体会这些教师教学的优点。只有让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性,并提高辅导员教学能力,我们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四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深化教育的意义,把“育人”的职能充分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由此可知,《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和对策》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天娇,李岩.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智库时代,2017(14):146+148.
[2]潘坡.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11,13(02):146-148.
[3]陈龙,汪斌.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J].现代交际,2018(08):14-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