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增强中小学生体质不仅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更好地发挥教育基础性作用的必然选择。发展体育运动对于中小学生体质的增强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所以学校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作用。由此可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中小学生体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笔者从发展体育运动对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影响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最后根据其现状探究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策略,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体育运动;中小学生;体质;影响;教学现状;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周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中小学生体质[J].教育现代化,2019,6(95):208–209.
一 发展体育运动对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而且与过去不同,很多家长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为他们的子女报了各种类型的“兴趣班”“补习班”,但是很少有家长会关注他们子女在身体上的锻炼情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学校通过开展体育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就显得更为重要。当前,国内所有中小学都会为学生安排了体育课程,这为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奠定了基础。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中小学生不是处于过度肥胖的阶段,就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甚至一些中小学生会在体育锻炼中猝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作为基础,即使学生再有才华和能力,他们也没有机会向别人展示,没有时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1]。因此,对于当前的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可能并不是知识,而是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 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运动对于增强中小学生体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如何才能保证体育教育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则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虽然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全面,但是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将体育教学放在了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上。不仅如此,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很多中小学已经将体育考试列入入学考试内容中,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地将体育考试规范化,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地影响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2]。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学课时太少
当前,虽然国内中小学都为学生安排了体育教学,但是绝大多数的学校只会为学生每星期安排一到两节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细水长流”,对于体育教学活动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每天都能为学生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而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体育教学,否则必然不能真正地保证学生身体可以健康成长。不仅如此,“占课”现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尤其是班主任“占课”现象更是像家常便饭一般。事实上,学校为体育课程安排的课时本身就比较少,而像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英语教师等用各种理由“占体育课”的现象更是让本身课时就“少的可怜”的体育课程“雪上加霜”,学生能够进行系统化的体育锻炼的机会也更少了。很多中小学生属于“宅男宅女”,对于他们而言,每个星期可能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就是体育课,而体育课时过少的现状就使得他们的身体得不到足够的锻炼,过度肥胖或者亚健康的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体育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也会受到遏制。
(二)体育教学内容老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中小学为学生安排的体育教学内容一般比较固定,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还会涉及到一些竞赛类的体育内容,比如跳高、跳远、铅球等。但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些平淡无奇、毫无明显特征,甚至是“老掉牙”的体育教学内容并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甚至还导致一些学生在体育课上自由活动以后,就回到了教室,并不能充分利用体育课上时间增强他们的体质,这种情况在女生群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3]。虽然说学生的这种学习习惯与他们自己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究其原因,教师也应该承担很大部分责任。体育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当成是学生中的一份子,每天只是简单地教授给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然后进行几次示范,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得他们缺乏体育锻炼的动力。可以说,国内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区别,甚至在他们进入大学以后,体育教学内容也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不得不说是当前国内体育教学的一大弊端,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三)教学形式单一
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性质不同,因为文化教育需要学生消耗脑力,属于“脑力劳动”,但体育教育则不同,其需要调动学生全身的器官,让他们的器官产生“兴奋”,从而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但是,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两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会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影响。教学方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文化教育过程相似,体育教师也只是遵循课前准备-课上教学的原则,而与课前准备工作相比,课上教学环节更为重要,因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取决于这个阶段。与单一化的教学形式相比,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形式明显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兴趣。但绝大多数体育教师也只是简单地将理论知识和基本动作教授给学生,然后摆出一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态度,做一个“甩手掌柜”,而不是从旁指导,或者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致不高[4]。
三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策略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已经刻不容缓,是每个中小学都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融入一些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学校也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作用,不仅要增加体育教学课时数量,同时还要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改革过程中,不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5]。
(一)增加体育教学课时数量
为了给中小学生提供更多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样才能使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效能更全面地体现出来。为此,学校首先应该增加体育教学课时数量,同时做出严格的规定,不能让其他科目教师随意“占课”,即使是体育教师临时有事不能给学生上课,也要让那些“占课”的教师将属于体育教学课时的时间还回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教育课时。学校要从制度上做出明确的要求,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向他们阐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尽可能地为体育教育创造优越的条件。除了要为学生提供正规的体育教学服务以外,“跑早操”也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类似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可以有更多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
(二)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国内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老套的问题,体育教师可以在学生群体间进行调研,询问他们渴望学习的体育教学项目有哪些,然后教师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选择,尽可能地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原则,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同国际接轨,将国际上一些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当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朝着国际化人才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
(三)改革教学方式
体育教师必须要意识到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异同点,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巧,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大程度上地深入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而不能只是将体育教育当成是一个简单地教学,要注入“引导式”教学的思想[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拉进与学生之间距离,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学生也可以主动给体育教师提建议,为完善体育教学工作、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时朵.增强小学生体质的方法及对策探究——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学生体质状况现状分析及对策制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05):14.
[2]陆作生,杨倩,陈金婵.21世纪日本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体育策略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3,20(06):91–93.
[3]陈冬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J].运动,2017(13):107–108.
[4]伊卓,梁安庆,刘美意,等.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8):383–385.
[5]徐奎东.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3):349–350.
[6]张娜.探索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8,5(39):385–3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