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开放式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9 17:29: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培养、拓展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构建由各实践环节层次化、课程内外相融合、开放式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中心资源、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科竞赛激励、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等,形成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朱卫华,王金江,李月华.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开放式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4):3-4.

为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对接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需求,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个基本理念,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教学环节、教育国际化等开展全面深入的专业建设。通过对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提出了构建开放式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旨在培养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的现代电子系统设计能力。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1]。随着“互联网+”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计算机技术、EDA技术、传感技术、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及片上系统应用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构筑开放式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开放式现代电子系统创新设计实验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新技术、新器件应用的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2]。

一 确定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及发展目标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创建“双一流”为路径,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从“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出发,符合学校定位、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和能“助推学生一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成长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提出“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突出集成、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创建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创新设计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四大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验教学课程模块、开放式实践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该方案安排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约40%,各类实践课的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近30%。要求和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在实践中用。培养方案呈现出“一个协调”、“两个加强”、“三个结合”的特点。“一个协调”是指:促进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两个加强”是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三个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构建课程体系,确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及新技术、新知识的实验项目,强化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改进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方式,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加强了创新意识培养的力度。要求和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在实践中用。将专业原分散课程有机整合和优化,充分使用现代设计手段,并让学生完成从系统建模,理论设计、仿真验证、加工焊接、测试调试的全过程,建立电子系统设计及系统研发的全面锻炼。在教学体系中融入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

 
二 实现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教学科研水平快速提高,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人才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体系。通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科学的考核制度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通过教学效果的科学化评价引导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立健全专业的教学评价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参与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际教育教学专业认证与评估推进教育国际化。专业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全过程培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校相关政策与制度的框架下,对教师做了许多明确规定,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业、思想、健康等方面加以指导,使其顺利成长[3]。

三 构建开放式创新设计实验室

实践教学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4]。开放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在开放实验过程中,在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自主选择的余地[5]。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创新设计实验室,实施开放性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更多的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建立开放式创新实验室,使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选做或自创实验,创新实验是任务型或项目驱动型,可做与课程有关的实验项目,也可与教师科研项目和自己的设计制作结合起来,由学生自己掌握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实现实验时间的弹性化和实验设备资源共享化。老师只需要提出功能与指标设计要求,在方案设计上只进行引导,在方案实现上只提供参考意见,具体如何实现,需要学生自己去设计,这样就能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要求。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符合教育部重点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增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立项率,加大经费资助力度,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加入开放式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学生队伍不断壮大。近几年来,国家级立项项目,省级立项项目和校级立项项目逐年增多,资助经费不断增加。学校实验设备经费投入大大加强,在新增设备的计划中,注重了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实验设备的配置。以“电子设计”、“机器人”、“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竞赛为龙头,组织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电子设计、科技创新活动。在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挑战杯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取得更优异成绩。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创新[6]。逐年积累学生的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已经逐步建设成了一个高质量的电子系统设计案例库。培养学生的电子系统研发能力、科研能力,体现出实际应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并在创新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提高,能适应一些前沿领域的要求。

四 结语

建立完善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建设一批一流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训练、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加快专业教学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基地改造和建设,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活动计划的实施,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构建了适应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层次步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达到一流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要求。

\

 
参考文献

[1]龚学余,朱卫华,黄智伟,等.大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方案及提高就业率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6(27):79-81.
[2]乔玉龙,张朝柱,廖艳苹,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探索[J].高教学刊,2017(04):152-153+155.
[3]郭玮,李月华,刘珺.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11(47):121-122.
[4]王磊,孟如,崔博.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3):96-99.
[5]房海燕,兰文军.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实验教学运行机制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79-280.
[6]范哲意,刘志文,何冰松王,等.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34):203-2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