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9 14:22: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障,而现有的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企业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创新毕业论文写作模式等措施,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背景,探讨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会计人才;教学现状;教学改革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秦红霞.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5):119-120.

一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般而言,地方高校是指位于省级以下城市,并且由省或省级以下单位管辖的各类高校,其最大特点是地方性[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现实选择。应用型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熟练的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技能型人才,其知识结构需要围绕生产实际进行设计,能力素质突出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具有较强的职业精神,培养过程更强调实践教学环节[2]。会计人才在服务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以服务经济发展的会计学专业来说,主要应培养具会计学理论知识和核算能力、审计知识和业务分析能力、财务管理知识和报表分析能力、税务知识和纳税筹划能力、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等。

根据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的“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的目标,在全国900多所本科院校中,有600多所高校(含三本)招收会计专业本科生,学校数量占63%左右,会计专业在校本科生数量达到58万人左右,但财会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单位,而用人单位不满意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所以,只有实施教学改革,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二本科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虽然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实际上仍然以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虽然设置了很多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但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会计操作的规则性,忽略了会计业务的职业判断,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缺乏判断能力,不能做出正确决策;实践教学以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为主,很少有学生能真正进入相关单位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虽然加大了实验实践的课时数,但很少有实质性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不能与企业实际业务紧密结合;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为主,缺乏生动性,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这样的教学现状导致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不如一流大学,动手能力不如专科院校的尴尬境地[3]。封闭的脱离实际的会计高等教育已严重滞后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制定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企业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为区域经济发挥重要作用,但多数高校没有根据区域实际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4]。过于理论化、过于全面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培养出“呆板、老套”缺乏灵活性的财会类人才,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要以服务当地企业为基准,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来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而不是参考其他院校,制定出千篇一律的培养方案。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财会类专业一般理论与实践知识,又要具备的“地方性”的优势,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使培养出的会计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理论课与实践课平行开设

应用型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合理调整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根据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课程内容,制定适合应用型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学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在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时,应把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放在首位,调整相邻学期课程之间的课程顺序,使各门课程的内容前后连续,各有侧重,课程知识相互渗透,实践技能相互融合,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要强调与行业化和区域化相结合,与地方的企业实际需要相联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平行开设。如,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有会计实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报表分析、审计等,开设顺序与实践内容如下表1所示。


\


理论课之后,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熟悉会计软件的应用和账务处理、报税的流程,通过上市公司的案例实训分析,能看懂报表,并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产教融合

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的业务复杂多变,只依靠在校内简单的模拟实践不能全面掌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学生只有深入到企业单位去实习,弄清楚会计业务和企业运营的相互关系,即业务与财务是怎样融合的,才能实现既会业务操作,又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因此,这就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与当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进入真实的会计环境中顶岗实习提供可保障条件。同时,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保障,一方面,高校可以长期聘请企业有实战经验的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另一方面,鼓励在校教师到企业去实践,将理论和具体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经理实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实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从校内实验室实习过渡到真实企业实践

一般本科高校在第七学期会有三个月的校外实践,学院根据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的实践实习基地,制定实践计划。前两个月分派学生到各实习点进行实践,将所学理论和实验室的模拟操作应用到真实的业务中,根据这些企业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馈信息来调整我们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内容,二个月的时间之后,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能完成的业务。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反馈,第三个月把学生召回学校,针对存在的问题回炉再造,形成“校企合作-岗位培训-实践操作-意见反馈-回校补漏”的实践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实习的效果,增加毕业生求职的优势。

(五)创新毕业论文的写作模式

近年来,本科生论文质量严重滑坡,会计学专业是个应用型专业,实践型毕业论文是更适合会计学等应用型专业的论文类型,改变过去纯理论的学术性论文形式,学生根据在企业实践的经验,收集企业在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论文中必须要引入案例分析,然后再将具体措施回到企业进行应用,最终完成论文数据整理和写作。实践型毕业论文一方面体现了应用型专业理论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通过论文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密切了应用型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将是未来应用型专业的主要毕业论文模式[5]。

地方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对现有教学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地方企业要求的应用型财会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泽芳,张继平.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J].高校教育管理,2007,1(3):12-16.
[2]王艳华,尤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协同发展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7,7:43-46.
[3]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7-11.
[4]池昭梅.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财会月刊,2009(21):111-112.
[5]刘勇,乔凌燕,姜双林,等.地方高校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01):110-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