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碑刻资源融入高校书法教育的实现途径 ——以湘中地区湘军名将碑刻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9 11:45: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湘军名将在湖南乃至中国近代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湖南尤其是湘中地区,跟湘军名将有关的记录兴建学校、官宇、水利、桥梁,修造墓地、祠庙、寺观等的碑刻资源十分丰富。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如何将这些地方碑刻资源融入高校书法教育,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湘军;碑刻;书法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彭建成.地方碑刻资源融入高校书法教育的实现途径——以湘中地区湘军名将碑刻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5):279–280.

当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建设文化强国、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推进中华儿女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等传统文化资源则是这些发展战略的文化根基之一,因此对湘中区域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搜集和整理,将这些地方碑刻资源有机融入高校书法教育,对于不断培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一经查阅资料和反复求证,发现与湘军人物及湘军历史等有关的碑刻研究寥若晨星

(一)刘刚主编《湖湘碑刻》》上、下卷


该著作收录了少量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图像资料并附简要的介绍,为湘中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但相关图像资料数量很少,并且以行政区域为主要划分章节的主要标准,深入探讨做得欠够,内在关联和体系性稍欠贯通。

(二)有关湘军或湘军人物的碑刻教育研究论文篇什甚少

1.湘军抗日碑刻。郭东升、杨旭东对《鞍山地区中日甲午战争的遗存》(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3)展开教育研究,指出鞍山地区作为中日甲午战争战场之一,留下了许多相关的历史遗迹。[2]研究者根据海城析木缸窑岭村《重修伯灵祠碑序》碑刻、千山龙泉寺《屏藩独峙》石刻和海城牛庄"湘军纪念碑"三处遗存,揭示了当年湘军与日寇浴血战斗的悲壮史实。袁晓春著《甲午战争辽东统帅宋庆碑刻辑》(碑林集刊,2015),袁从碑刻史料着手,探寻宋庆甲午战争辽东统帅宋庆率领毅军以及盛字军、吉字军、齐字军、铭字军、湘军等诸军抵抗日军人侵的英勇事迹。

2.湘军有关社会活动史料。王力明对《樊城湖南宾馆记》碑文进行了考释,考证碑文主要内容是反映曾国藩、彭玉麟、左宗棠、刘荫渠、曾国荃等11名湘籍高官捐资修建襄阳“樊城湖南宾馆”的记录、[4]宾馆的规模,宾馆礼节和修建的原因,认为此碑是有关曾国藩等湘军在鄂西北活动记录的首次发现,对研究清代湘军和鄂西北近代史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樊城湖南宾馆记〉碑》,湖北档案,2003)。

从已有研究资料可以看出,稍有涉及湘军碑刻的专著仅1部,有关湘军和曾国藩的碑刻研究论文合计6篇,仅4个碑刻被研究。内容基本只涉及史料的考据和历史事件思想意义的分析。简言之,相关研究屈指可数,研究范围很窄。加大与湘军名将有关碑刻的研究力度,从碑刻内容到书法艺术形式进行广泛的研讨。

\

 
二湘军名将碑刻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及反思

结合近年来对国内碑刻研究情况的搜集、整理和分析,[5]我国碑刻教育研究领域包括湘军名将碑刻研究领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值得深入反思。第一,区域性的系统碑刻研究少。南方系统碑刻者甚少,惟以湖南科技学院在摩崖石刻方面的研究效果突出,值得借鉴。第二,跨学科领域整理和研究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选择研究对象缺乏新颖性,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研究方法和手段欠丰富,总体上学术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第三,碑刻价值研究和价值认同受限。有相当一部分碑刻都在当地保管,由于缺少宣传或者其它原因,致使碑刻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书法艺术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还有大量精美的碑刻散布于荒野,一般人认识不到其价值所在,所以要让碑刻走进广大人们的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保护它、研究它。第四,有关湘中区域的湘军名将碑刻研究极少。希望通过有序的田野调查,推进湘中区域内有关湘军名将碑刻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为今后构建一个集采集、收藏、管理和应用于一体的开放式的湘中碑刻网络支撑环境做铺垫。

三 湘中区域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资源融入高校书法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对湘中区域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资源现状调查[6]


先通过网络资源初步了解湘中区域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资源的大体分布状况,接着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入农村,对湘中区域各县市划分调研的先后次序和进行大致的时间计划和安排,想方设法发掘和充分利用人脉资源,联络熟悉地方风物的长者贤人,尽量寻求最简捷径获取有关湘军名将碑刻的完整信息和资料。对一切有关湘军将领的碑刻,如实记载碑刻当下的存在状态,通过拓片、查找文献、注解诗文、照相配图等方式,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展开深入论证,进行分析与综合研究,不断沉淀收获。

(二)对湘中区域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进行分类整理与研究

1.志墓类碑整理与研究。志墓碑即为安葬而刻写的各种志墓文字。中国文化是把死亡当作生者世界的延伸,湘中区域亦不例外。湘军名将为别人撰写或自己为别人撰写的墓碑都值得重视和研究,应从这些志墓碑争取获得尽量多的有关地理、人物、民俗、宗教、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文字学等方面的信息展开探究。

2.志寺庙类碑整理与研究。湘中是梅山文化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军名将从小受梅山文化的熏陶,对梅山教诸神都很尊崇。对宗教的尊崇体现在各种与寺庙相关的活动中。如湘军名将为庙宇题写碑刻就是其一。对湘中名将为寺庙题写的碑刻,可以从题写缘由、经过、书法艺术特点等进行考释。

3.记事类碑整理与研究。对湘中区域与湘军名将有关的记事类碑宜以公益碑刻研究为主,其次为宗祠,最后旁及其它。其中公益碑刻有捐资兴学、建桥、修路、封山育林等,此类碑刻社会教育意义很大。如娄底陶龛学校(罗信南之孙建)、春元中学(蒋次煌后裔建)、古大埠桥(杨昌浚倡修,捐银3000两)和湘乡东山学校(刘锦棠倡修,捐银2000两)等。这些学校、桥梁和一些著名宗祠等的碑记大多由当地知名士绅或在外为官者书写,其内容不俗、书法艺术价值亦高。研究中要充分发掘它们体现的思想价值、道德价值、艺术价值等。

4.诗文、书法类碑整理与研究。一般情况下,诗文佳的碑,其书法亦好,故合二为一,书法类碑即主要为保存或传播书法字迹而刻的碑,包括摩崖题字、名家书迹等碑刻。着重从诗文艺术、书法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这类碑艺术价值一般很高。如湘西的黔阳古镇芙蓉楼的诗文类碑就有很多。

5.湘中区域与湘军名将有关的图像类碑整理与研究。对与湘中湘军名将可能存在关联的的图像类碑刻拟从美术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地域不同进行分区研究且对比异同,同地域的进行艺术流变研究,并研究产生不同艺术特征的原因。

6.湘中区域与湘军名将有关的令行禁止类碑整理与研究。如果有与湘军名将有关的令行禁止类碑,着重研究其刻造时代的乡规民俗、政治生态,发掘其教育功能,进行适当的当代价值转化研究。

(三)将碑刻图像与研究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利用效率

对集成的湘中区域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图像与研究资料,应尽快融入地方高校书法教育教学中。

总之,要通过围绕湘中区域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资源开展田野考察,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并进行科学整理与研究,着力构建气脉生动、科学严谨的与湘军名将有关的碑刻资料体系和研究体系,促进与湘中名将有关的碑刻价值研究和价值认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服务地方德育教育建设、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事业建设,同时充分利用湘中区域丰富的碑刻资源服务湖南地方高校书法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学科的综合改革,努力营造地方文化资源与湖南高校专业建设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

 
参考文献

[1]赵尔巽.清史稿:39–41[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邓王才.浅议书法艺术教育在学生品格养成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7,4(47):373–374.
[3]陈册.论高校书法教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06):68–69.
[4]郑祖玉.改进书法教学之我见[J].当代教育科学,2003(15):45–46.
[5]刘征坤.书法教育有促于和谐校园的建设[J].中国市场,2008(52):162–163.
[6]张震科.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145+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64.html
本文标签: 湘军 ,碑刻 ,书法教育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