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就业指导课程已经成为了当代高校中的必修课程,国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出了鼓励政策,所以学校要加强重视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当前很多学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教师们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并且合理的安排课程上课时间,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大学阶段;就业指导;教学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吴明轩,杨婉婷,王伟伟,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3):132-133.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较为严重,所以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突出,而且由于大学生刚从学校环境走出,很难在第一时间对社会进行适应,所以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上还有很多的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教育,让学生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更强,从而能够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参与就业。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在学校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由于课程刚刚展开,所以在课程展开时还会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去解决[1]。
一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所面对的就业难问题,帮助大学生懂得一些基础就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让大学生在社会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而且这门课程也能很好的帮助大学生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以及经济发展形式有一个很好地认知,从而大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而且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能有一个更加清楚的目标,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不断增强大学生们的社会竞争能力。
(二)课程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式有一个很好的分析,并且教师们能够根据学生们所学的专业来分析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去向,并且还能够对学生们应该学会的职业技能进行指导和总结,从而让大学生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职业观念。同时课程内容还要包括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大学生们能够在就业之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就业难题[2]。
(三)课程特点
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往往是由本专业的辅导员或者一些专业教师来担任,辅导员和专业课程教师和同学们的联系更为密切,所以大学辅导员和专业课程任课教师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们的心理动态和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所以这教师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学生们制定一条更为实际的就业道路。而且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与外界联系较多,并且和企业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这样一来,教师和辅导员能够掌握当前就业形势以及专业发展动向,从而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建议。而且辅导员在任职前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工作,从而辅导员教师也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们的性格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为学生们选择更加适合他们的就业方向。很多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了就是希望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让大学生们能够在步入社会之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就业,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 当前高校中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一)开设时间不合理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很多高校采用临时性开设方式来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这样的临时课程对于大学生未来就业是无任何帮助的,而且很多高校都选择在大学生临毕业时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希望这些课程能够对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就业时,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多少实际作用,很多高校在学生临毕业时不开设专业课程,而且很多大学生也面临着考研、找工作或者自主创业等压力,所以学生们往往会对这些课程不重视,所以在学生们将要毕业时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所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毕业生也会因为这些课程耽误宝贵的时间。而且在毕业阶段也很难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出勤率,学生们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在课程中所提到的一些基础职业技能对于毕业阶段的学生也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培养[3]。
(二)以择业绩效为主,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择业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就业的一项基础要素,但是很多学校却过于重视对于学生们择业的教育,学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课程指导时没有对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以及就业技能进行培训,所以学生们在对适应工作岗位以及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也会相对较差。当前很多学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很多学校采用传统的择业技巧教学为主,不能结合当前我国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市场对人才所需情况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所以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们进行就业指导。而且当前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大多都是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口头传授。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与学生们进行互动,所以这就导致了学生们缺少学习积极性,学生们也很难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所以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实际运用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方法
(一)对上课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现在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没有一个很好地理解,所以往往会将这类指导课程安排在一个错误的教学时间,从而降低了这类课程对于学生们就业方面的帮助。高校应该认识到对于学生们就业指导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学校要合理的安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学校要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对学生们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不但能让学生们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而且还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懂得专业发展前景和未来发展去向,同时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大学的事物更加好奇,他们要比毕业生更能吸取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而且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学校也不能仅仅在学生刚入学时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学校要每年定期开展课程,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当前就业形势。而且不同时期课程开展的内容应该是不同的,这样一来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们进行就业指导。在大一的时候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因为大学是一个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大学生活与之前的中学生活是不同的,所以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指导,能够让大一的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而且通过这类课程的教学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大学进行合理的规划[4]。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社会生活技能,而且他们的人格也逐步成型,所以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应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而且在这时候的学生也都对自己的职业和大学生活有了一定的规划,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自己需要培养的职业技能,所以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能够帮助提高综合能力。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了很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所以他们所缺的是理论方面的实际运用,教师们在对学生们进行实习方面的指导时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一些工作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面临毕业和找工作,所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理论方面的学习,教师要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看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能在复杂的就业环境当中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时间也要安排的相对合理,课程内容也要安排的相对紧凑,这样一来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作用[5]。
(二)增强课堂内容的多样性,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
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所以它会随着市场的需要不断地变化,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也不能一成不变,所以课程教师应当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有一个很好地理解,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能够及时调整,同时教师也要对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进项合理的规划。同时教师们也要适当的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们要适当增强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面组织学生们进行就业演说或者角色扮演活动,从而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提高就业技能,同时还能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对自己当前存在的不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能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 结语
就业问题一直是当前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学校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们要让课程的开展更加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能够在根本上帮助大学生完成就业,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莹莹.WPBL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改中的探索——以广西独立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27):173-174.
[2]张鑫,白鹏飞.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索[J].中国报业,2018(24):107-108.
[3]郭轶清.音乐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究[J].音乐天地,2018(08):4-8.
[4]邵欣.慕课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8):134+136.
[5]李琴.教学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反思[J].智库时代,2018(23):47-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