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传统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的关联与融合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7 11:44: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立足新时代,重新审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和传统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及推动传统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关联;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刘盆美.传统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的关联与融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3):201-202.

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他们正经历和参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高校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过程中,如何帮助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怀、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法治观念等一系列重要人生课题,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这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迫切需要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等传统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寻找历史感和归属感,从而在国内国际发展的大格局中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生命要义[1]。

一 传统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的内在关联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需立足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以中国精神为核心的传统核心价值观,把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历史观、国家观,国际观,在民族价值判断上有正确判断力和坚定爱国的合格大学生。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与传统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思想上的关联性,二者彼此融合,互相影响。

(一)民族文化属性的鲜明性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与传统核心价值观都归属于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属性。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具有时代烙印,蕴涵民族文化价值观,提倡讲仁爱、守诚信、遵礼法。而传统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精髓,古圣先贤崇尚精神生活、重视道德修养、推崇人格追求,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正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的核心和灵魂[2]。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行,让高校尤其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传统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凡的延续力,凝聚着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与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当今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与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支撑”。大学生应从传统核心价值观中进一步汲取“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天健行,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仁义未尝不利”的义利统一观,“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才能真正获得成长成才的发展精神动力,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更好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反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由人化文,给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和弘扬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

 
(二)人格塑造基本方式的相似性

个体人格塑造是在日常习惯、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理想追求、道德修养、心理倾向以及思维模式等方面形成一致性行为倾向的内在特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和传统核心价值观都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等方面对人格塑造进行外化和内化的引导和培养。不仅要学习哲学文化、道德修养和伦理思想等系统理论,还将古代思想家们提出对人格塑造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用于实践。学校方面教育学生“立德”、“立言”、“立功”;家庭方面教育学生“孝悌”、“忠恕”;社会方面教育学生“公正、平等、法治”;个人方面自我塑造要学会“慎独”、“重行”、“内省”等,坚持“以文化人”,塑造个体人格的德性涵养和可行能力,以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三)主体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大致也经历了一个由“天”向“人”的转化过程,所以在传统核心价值观里极富“人学”色彩,显现出“以人为本”、高扬主体性的精神特质,提倡“以和天人”、“君子和而不同”。儒家以“己”为核心,通过对父子、兄弟、朋友等人伦社会关系的构建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和传统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为了完善人格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此达到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

二 传统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融合发展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与传统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要求。对于这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高校、社会和个人协同推动,共同努力来完成。

(一)高校要做好融合发展的领导者

一方面,高校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对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培育实操能力,而且要非常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另一方面,新时代更加要求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面对自身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中独特地位,应当积极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与传统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融合任务,使得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资源,提升影响力,也反过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首先,建立健全弘扬传统核心价值观的保障机制。高校校级领导要制定各项保障政策,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软硬条件,为融合工作提供一个全方位保障的环境,使其能够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等条件去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融合。另外,学校各个部门如宣传部、团委等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大力宣传和组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协同联动机制从而形成上下一致,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和推进传统核心价值观育人新篇章。

其次,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融合作用。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统核心价值观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是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窗口,理应自觉承担起社会价值引领,民族文化引导的责任。一方面,在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内容时,要将传统核心价值观、伦理思想、哲学精神等内容纳入进来,将传统文化与当下情况结合起来给学生呈现一个生动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4]。另一方面,教师应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采取积极引导,运用启发式教学,代替“牵”、“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由此增添民族色彩,提升文化魅力,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最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核心价值观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包含党政干部、团学干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他们肩负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正所谓“欲施教于人,必先正齐身”,“育人者先育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融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时,自身要能够切实把握和认同传统核心价值观,这样在开展各种教学和活动时,能够真正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讲好中国故事,做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和传承人。

(二)社会要做好融合发展的守护者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当前,社会较之以往更加复杂多变,“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逐渐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些敌对势力借用各种新媒体荼毒网络虚拟空间,试图‘西化’和‘分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基础。”这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起着深刻的影响,他们的观念也呈现着多变性、多样性和多元性,如果大学生蜗居在学校之中,单纯地靠理论学习来澄清混乱的思想生活,是很难彻底根除不良影响的,所以还需要社会配合高校,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辅助。

首先,社会要积极协助高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合作,提供各类社会实践平台。例如当地的档案馆、纪念馆和博物馆设立大学生定期参观日、交流会、馆内资料整理员等项目,开辟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核心价值观。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从实践中深刻的理解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及其现代意义,自觉践行和成长为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

其次,运用公共媒介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传统核心价值观,公共媒介的宣传和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和平台,它以娱乐型、知识型、竞赛型等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和弘扬。作为时代先锋大学生来说,更是要利用公共媒介学习和吸收传统核心价值观,使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因此从电视宣传、平面媒体、新媒体传播等等手段进行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加强对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挖掘和阐发。像是《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唤起了大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这些节目一次又一次的兴起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把具有当代价值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挖掘出来,从而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5]。

\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切实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培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门献敏,武治国.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的四个维度[J].理论学刊,2018(02):24-30.
[2]孙绍勇,陈锡喜.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的意识形态逻辑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33-37.
[3]张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的优化——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迪[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03):44-48.
[4]沈桂登.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7,4(38):255-257.
[5]尹军宗,王莉,姚妍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189-1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