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自中国步入现代社会以后,民粹思想在以往的历史大背景下并没有被经常性的使用在现代文学当中,很多作家都是通过相类似的词语进行替换来表达自己在“民粹思想”方面的独特见解,而这类“民粹思想”更倾向于了解底层民众的苦难,揭露民间疾苦,反映民间文化。本文将选取中国现代文学当中著名的作品谈谈“民粹思想”是如何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影响的。
关键词:“民粹思想”;中国文学;现代文学
本文引用格式:张秋蘋.“民粹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0):262-263.
“民粹思想”最开始起源于俄国,在传入到中国以后,对中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粹思想”在某些精神表达方面和儒家思想不谋而合,更容易被文人接受和借鉴。“民粹思想”通过不同作者的刻画以后通过人物描绘和场景写实纷纷传达出了不同的侧重点,这对于丰富近代文化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民粹思想产生的渊源
“民粹文学”出现以后其实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界定,从很多作家的作品中其实不难看出大多数作品在传达“民粹思想”[1]的过程当中都是将穷人或者说是贫苦大众摆在了一个较高的地位上,反而会对知识分子和富人进行抨击。很多时候提到“民粹思想”很多人会和“民粹主义”联想到一起,但是单就其内涵而言可以说是大不相同的。这一思想最早从俄国传入中国,在当时俄国的民粹派发起了民粹运动,要求解放农民,他们宣传独立平等的思潮批判资本主义,逐步形成“民粹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农民仍然受到严重的剥削,人们为寻求利益这个时候“民粹派”才算是真正形成并不断壮大,而那时候的中国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着社会发展的主要地位[2],但是同样由于剥削和压迫中国人在这一方面和俄国人产生了共鸣,再加上伴随着“三民主义”的提出,人们开始寻求成为“民”的道路,知识分子作为最早一批接受新思潮的人们,开始通过自己的笔杆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民粹思想”也就在这个时候和中国文化发生了交汇与融合。
二 民粹思想在不同年代中的具体体现
(一)三十年代的民粹思想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大部分知识分子甚至意识到了只有民族强大才能真正帮助中国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中国已经形成积贫积弱的现状,因此以知识分子为首的农村改革运动开始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们开始宣扬农村的优势,认为资本主义的做派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改革最后虽未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却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人登上政治舞台的同时开始团结并重视农村的力量,开始强调工人和农民的重要性。人们的团队意识的觉醒推动很多文人开始抛弃个人主义色彩的文学表述,将更多地描写着重宣扬群众的力量,文学有了集体的力量,更加大众化,文学作品开始呈现出鼓舞人心的力量,能够帮助大众更好的发掘和体现群众的力量。
(二)四十年代的民粹思想
四十年代以来,由于革命的需要农民的地位开始有了更重要的体现,以毛泽东为主的领导人充分强调团结民众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武装夺取政权,强调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鼓舞农民士气,并在很多重要讲话当中强调“文学创作应当为工兵服务”[3]我们要剔除知识分子的劣根性,创作要更贴近农民生活。那个时代政治上的“民粹思想”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知识分子开始在艺术上主动寻找“民间化”的形式,开始在民间去观察和发现更多的新的事物,那一时期通过民粹思想来改变和剔除小资产阶级的落后思想,整个社会“工农化”趋势显著。
三 中国自由派小说中的民粹思想
(一)巴金与他的民粹思想
巴金先生作为自由派小说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当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俄国的“民粹主义”思想,但同时又包含着一定的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情调[4]。在那样的历史时期当中由于受到资本是主义浪潮和“民粹主义”的冲击,小资产阶级在当时十分盛行,自由社会主义思潮一度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主要思潮。再加上西方社会当时受到启蒙运动后期的影响,无政府主义成为窃取和拼凑思想的“合成品”他们将一切灾难的货跟归结于国家而不是制度的本身,这样的思潮为当时长期受到剥削和压迫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但是这样的思潮在一定方面带有一定的“反动”思潮,很多人因此对巴金先生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但是巴金先生反对的一直都是制度而不是特定的哪一个人。巴金先生作品中出现的“新新人类”常常都具有伟大的人格,他们可能出身富裕却愿意投身到底层民众的“作战”当中去,他们有着舍己救人的大义。巴金先生最著名的《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中都体现着知识分子肯为事业牺牲个人,这无疑不是体现着“民粹思想”的精神,他们反对现实不公正的压迫,冲破藩篱,最终走上革命者的道路。巴金先生用他独特的观点去改变这个世界,推动其发展和壮大,为当时青年人作出“革命”的改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老舍与他的民粹思想
老舍先生的大部分作品当中都体现着“平民化”的特点,他关心底层人们的疾苦,并通过简单诙谐的语言将这种感情传达出来,而真正在作品中体现出“民粹思想”则是开始于抗战时期,那个时候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期,老舍先生作为文人的代表投身于通俗文化运动的浪潮,并在时代的影响下老舍先生的创作开始倾向于抗战宣传。很多学者将老舍先生创作出的人物分成老派和新派两种,他同样批判着城市资本主义,这一点契合了俄国的“民粹思想”。《骆驼祥子》一书当中所描写的正是体现着这样的思想。老舍先生在最初对祥子进行刻画的时候仍就沿用原先的描写手法,甚至能看出祥子对着即将面临的生活还存有希冀,善良的祥子开始在这个格格不入的城市生活,和城市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资本主义的出现让农民丧失了自己的土地,祥子来到城市以后靠着拉车为生,却依旧无法逃脱压迫的命运。资本主义的金钱剥削关系,令劳苦大众无处可逃,很多恶劣的人性涌现,使得亲情都显得微不足道。
(三)沈从文与他的民粹思想
沈从文先生的文章虽然从表面上看和“民粹思想”不沾边,他虽自称自己是“乡下人”,但是创作的作品则是主要以表现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或者是都市的风土人情为主,这两种创作常常都处在一个对立面,也正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沈从文先生心中复杂的“民粹思想”。沈从文先生身上矛盾的特性使它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思想下,作为一个“乡下人”的知识分子他热爱乡村生活但同时对城市生活有充满着不安。沈从文先生作品中对现代文明带有批判,他认为正是现代文明的畸形发展才产生了许多拜金主义的错误思想,这一观点中体现出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带有一定“民粹思想”的。沈从文先生作品当中勾画出的很多都市形象都体现着一定的“崇洋媚外”“喜爱金钱”的特性,他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对这样的问题进行着批判,但这种批判是有针对性的,他厌恶金钱带给淳朴的乡村人的伤害,他觉得文明被毁,资本主义的无情渗透破坏了社会,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结构[5]。
(四)新感觉派作家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
在资本主义盛行的时期,中国的文坛当中涌现出一类新感觉派作家,他们往往热爱都市生活却又批判丑恶的金钱观,这种双重的矛盾观点是他们渐渐站在“民粹思想”的对立面。他们的身上有着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却又在这样的都市文化冲击下妄图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他们常常感到挣扎,他们从乡村文化当中寻找到城市文化的平衡,却又在城市文化的“熏陶”下开始渐渐迷失方向。她们常常借助女性的形象去描述和体现自己的观点,无论是“朝秦暮楚”还是“纤尘不染”,两种对立的女性形象都是作者表达当时都市生活的一种手段。新感觉派作家虽然生活于都市,但是骨子里仍旧对乡土存在着感情,并在资本主义强烈的冲击下体现出了批判的情感,他们“诅咒”资本主义的丑恶,并在无意识间表达出了“民粹思想”的观点。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民粹思想”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的影响,依托于文人墨客的笔触对当时在中国大陆上诞生的资本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他们赞扬乡土的淳朴,批判资本主义邪恶的金钱观念。这样的思想在当时为思想启蒙打下了基础,是旧时中国冲破藩篱的有力的思想武器,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希.论民粹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例[D].华侨大学,2009.
[2]栾梅健.试论中国现代民粹主义文学思潮及其特质[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50-53.
[3]蓝瑞荣.“以民为粹”与“民之精粹”——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两种民粹主义面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2):103-105.
[4]董必严.巴金与虚无主义民粹主义之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2):307-308.
[5]杨平.现代思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影响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02):281-282+2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