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动画产业也迎来了又一新的发展机遇。可作为一项动画传播媒介的“互联网+”,同时也被看作是可促进动画产业创新以及发展的一个平台。高校紧紧抓住这一时代机遇,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与企业展开合作,采用项目教学法,并将“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融入到了具体的动画教学工作中,比如为了促进动画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高校在进行动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媒体设备。必须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改善与学生技能的提高这二者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作为动画专业的教师,必须积极投身于自身教学方法的研革以及自身动画技术水平的提高当中。毫无疑问,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了教学环境的改善,而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且于长远来说,还极其有益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拓。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李伟程.“互联网+”视阈下的高校动画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6):99-100.
一 高校动画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
(一)高校动画理论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
“互联网+”的实质仍是一门信息技术,具体来说,是一项以互联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其诞生为时代发展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互联网”+“传统产业”的融合模式为后者资源优化与升级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从而最终实现产业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全面升级。”互联网+”不仅是动画的传播媒介,更是动画设计、动画创新发展的有利平台。[1]于国家与社会而言,教育行业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根发展支柱。因而,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变革传统的动画教育教学模式,在实现教育行业的转型的同时也实现教学质量的升级。作为一门综合了绘画、漫画、音乐、数字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高科技术的学科,动画所涉及的门类自然也就比较繁多。从动画产业的高度看去,其产品除了包括动画剧集与影片之外,更还包括插画、漫画以及一些其他的动画衍生类产品。而从高校的动画专业教学角度来说,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则主要呈现以“二合一”,也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在动画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互联网+”意味着二者各自优势的相互融合。首先,动画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所具有的信息搜索便利以及信息储备量大等方面的优势来充分升级自身的教育资源容量,利用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彻底摆脱传统封闭式校园教学环境的束缚。其次,动画教学可以搭乘当下移动网络在大众间高度普及的背景优势,利用不断更新的动画制作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令“互联网+”部分性地取代传统教师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老师”来辅助其专业学习。最后,动画教学中的一大板块——动画制作方法借力于“互联网+”这项新型的教学模式而发生了质变,也就是摆脱了以往的单一化制作方式,实现了动画制作方式的多元化。
(二)高校动画实践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
不止于前述的理论层面,高校在动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同样引入了“互联网+”技术,从而在大大拓宽动画教育领域的同时,也明显促进了学生动画技术水平的提升。动画产业在经历完由黑白时代向彩色时代的转变之后,如今又迎来了“互联网+”时代这一新的发展契机,而动画专业教育领域也应从中认识到属于自身的又一发展时机,为实现动画产业的真正长足发展培养坚实的后劲力量。“互联网+”为动画专业创新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现实支持,彻底革新了以往的人工式操作工序,如手绘与人工上色等,利用电脑软件轻松实现了这些工序的便捷式操作,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且时间与材料成本也因而大大降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动画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2]。
(三)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互联网+”的关系
为迎合时代发展之所需,高校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所应选取的正确方向之所在,也即摒弃传统的教条式教学思路,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勇敢拥抱新技术并促成其与专业教学工作间的融合,将培养动画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目标。采用“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设立动画工作室以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次建立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动画理论教学与实践部分的高度融合;最后,在与其他学科间展开交叉式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联系,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以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
二“互联网+”视阈下的高校动画教学改革实践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工作室项目教学实践
为了培养更适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高校在开展动画教学时,需将其与工作室项目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其可以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周期大大缩短。而其中原理则在于,高校利用“互联网+”所具优势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以促成学生网络学习的实现。总体来看,高校动画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掌握阶段,为期两年;二是工作室训练教学阶段。学生在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所规定的学习任务,达成其所要求后方可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过程。而第二阶段也就是工作室训练教学阶段的一大特点便在于其个性化。也就是说学生在该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特长来选择自己所想要加入的工作室。但与前一阶段的相同之处是,训练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以及时间同样需要教师来进行妥善安排,训练难度要循序渐进,渐次提高。此外,工作室在制度上的开放性为学生学习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就学习方法来说,工作室所采用的方法并不单一,而是以项目性质作为教学方法的选取标准。作为动画教学训练的三大主要模式之一,二维动画班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有二:一是二维动画技术操作流程相关应用;一是综合绘画技巧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既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项目的生产过程,又能够使自己的手绘技能以及工作效率获得提升。不同于二维班,同为三大主要模式之一的三维动画工作室将其教学重点放在了MAYA以及建模课程方面。这一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范围较为狭窄。另一大主要模式——定格动画班的教学重点则在于动画的后期制作上,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训练完成创意动画产品以及品牌的打造。
(二)“互联网+”视阈下的校企合作模式
高校动画教育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校方教学质量的提高,且之于学生方面而言,这也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锻炼与开发,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必须要遵循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3],另外最主要的,这种模式也令学生对于社会用人趋势以及自身就业方向等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然而这一教学模式也曾面临企业与高校双方间沟通难以及时的问题。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这一难题便也迎刃而解——视频或语音会议的召开、企业方资料数据库的建立等都校企间时空距离的拉近以及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助力和保障。此外,这一模式的另一大优势便是实现了企业实践的课堂化。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科研与资源共享
以传统的眼光看去,高校动画专业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教学理论充足而实践能力不足;教学理念强而创新能力弱;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孤立等具体问题[4]。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中,高校要想使自身的教学工作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建立一支具备更高素能的动画教师队伍。在教师方面来说,其若想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则可以借助互联网络的优势,实现彼此间关于优良教学方法的更充分交流以及关于丰富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彼此间的合作程度更加密切。此外,不同学科间也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以动画与软件两个专业为例,若其二者展开合作,进行交叉教学,便能够使学生同时掌握双项技能,即动画设计制作技巧以及软件操作技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动画产业有了发展方向。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在此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一名本专业的教师,我立志投身于自身教学方法的研革以及自身动画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去。
参考文献
[1]张玉琴,王涛,于昊田.“互联网+”趋势下高校动画教学方法改革[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25(05):129-131.
[2]赵冰瑶.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8(07):179-180.
[3]杨虎.新媒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动画教学改革探究[J].大众文艺,2017(14):224.
[4]上官大堰,王婧慧,滕云松.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04):73-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