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临床药学带教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6 09:38: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SBAR沟通模式作为沟通交流思路的整理工具,有助于降低沟通障碍,规范沟通方式。本文介绍了SBAR沟通模式的内容及使用方式,并以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药学药物咨询带教及用药宣教带教中的运用为例,探讨了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药学带教中的应用。该沟通模式的使用有利于梳理临床药学带教思路,规范带教方式,提高带教规范性与同质性,促进临床药学带教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SBAR沟通模式;临床药学;带教实践;同质性

本文引用格式:马晶晶.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临床药学带教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8):79-80.

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基础,注重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1)。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药学学科,并纵深细化至临床医学各专科,从临床医学的思维审视传统药学,又以药学角度探索研究临床医学(2)。2002年1月21日,原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在我国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度。随后,卫生部逐步发布了《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提出“药事服务”这一概念(3),临床药学及临床药师制逐渐走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

SBAR模式起源于美国海军,现已作为以解决病人安全问题为中心的医务人员交接沟通的一种标准化沟通方式(4)。该模式作为沟通交流思路的整理工具,有助于医务人员提前梳理交流信息,降低沟通障碍,规范沟通方式,降低沟通错误率,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本文结合笔者在美国耶鲁-纽黑文医院的学习经验,拟探讨在医院临床药学带教过程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教学,改善临床药学带教老师与临床药师学员之间的教学沟通,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保持了教学的同质性,降低了临床药师带教工作的重复冗余。

一SBAR沟通模式介绍

SBAR模式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和Recommendation。Situation即提出问题,简述问题提出的环境现状,患者发生了什么从而导致该问题的提出,问题表达应简洁明了;Background即问题相关的临床背景是什么,包括患者的诊断,现病史,过敏史,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等,如何提出了该问题,在临床药学带教中也可以作为问题的相关知识背景;Assessment即评估问题,通过阐述问题并分析问题,临床的发现是什么?问题是否严重或者危及生命?通过查阅资料及相关文献,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给出分析结果;Recommendation即给出的建议,解决问题的明确方案,如何做,何时做。药师需要对于提出的问题给出简单明确的答案,或者为临床问题提供何种解决方案,需要临床做什么以改善患者状况,以及上述方案的时间框架等。

二 SBAR在临床药学药物咨询带教中的应用

结肠癌FOLFOXIRI方案中伊立替康165mg/m2,奥沙利铂85mg/m2,亚叶酸400mg/m2,氟尿嘧啶1200mg mg/m2*2天;FOLFOX6方案为奥沙利铂85mg/m2,四氢叶酸400mg/m2,氟尿嘧啶400mg mg/m2 iv,1200mg mg/m2*2天;FOLFOX7方案为奥沙利铂85mg/m2,亚叶酸400mg/m2,氟尿嘧啶1200mg/m2*2天。亚叶酸是否与氟尿嘧啶的给药方式静脉推注或者持续滴注有关系?

Situation:不同的结肠癌化疗方案中氟尿嘧啶的给药方式有区别,亚叶酸作为氟尿嘧啶的增效剂,是否与氟尿嘧啶的给药方式静脉推注或者持续滴注有关?

Background:氟尿嘧啶从两个方面发挥抗肿瘤的药理作用机制:1.转化为氟尿嘧啶核苷三磷酸(FUTP)整合至RNA分子,从而破坏RNA功能。2.通过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代谢生成F-dUMP(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与还原型四氢叶酸及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S)竞争性结合,抑制TS将脱氧尿苷酸(dUMP)甲基化转变为脱氧胸苷酸(dTMP),抑制DNA合成。

Assessment:氟尿嘧啶的体内作用机制与给药方式相关,静脉推注时5-FU通过融合进入RNA发挥细胞毒作用,持续输注时则通过抑制TS酶发挥作用(5)。在亚叶酸存在时,氟尿嘧啶通过延长对TS的抑制作用抑制细胞生长。亚叶酸为TS提供外源性底物5,10-亚甲基-四氢叶酸(CH2-THF),F-dUMP通过与CH2-THF及TS形成复合物,对TS产生抑制效应。

Recommendation:联合给予亚叶酸通过延长氟尿嘧啶持续输注对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增强抗肿瘤疗效。

\

 
三 SBAR在临床药学患者用药宣教带教中的应用

患者,女,68岁,入院诊断:肺恶性肿瘤,骨继发恶性肿瘤,患者右腿部疼痛,使用芬太尼透皮贴止痛,4.2mg,q72h,药师如何对该患者针对芬太尼透皮贴进行用药宣教?

Situation:患者恶性肿瘤骨转移,使用芬太尼透皮贴止痛,如何对该癌痛患者芬太尼透皮贴的使用进行用药宣教?

Background: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癌痛的药物治疗应遵循口服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及注意具体细节五项基本原则。吗啡及其同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常用药物,在癌痛治疗时应用吗啡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芬太尼透皮贴的给药途径为经皮给药。

Assessment:

适用人群:常用于阿片耐受患者,阿片类药物耐受患者是指服用至少以下剂量药物者:口服吗啡60mg/d,芬太尼透皮贴剂25μg/h,口服羟考酮30mg/d,口服氢吗啡酮8mg/d,口服羟吗啡酮25mg/d,或等效剂量其他阿片类药物,持续1周或更长时间。

使用频次:持续贴72h。

使用部位:躯干或上臂未受刺激及未受照射的平整皮肤表面贴用。使用前皮肤应保持干燥。更换贴剂时,应更换粘贴部位。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尿潴留以及呼吸抑制等。除了便秘之外,上述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的或可以耐受的。在应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时宜常规合并应用缓泻剂。

注意事项:应按医嘱要求规律用药,不宜自行调整止痛方案和药物。吗啡及其同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常用药物,在癌痛治疗时应用吗啡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

Recommendation:

1.芬太尼透皮贴贴于干燥部位,每72小时更换贴剂,规律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2.便秘为常见不良反应,需常规合用缓泻剂比如乳果糖,其余不良反应均为暂时性的或可耐受的;
3.患者无须忍痛,无须顾虑芬太尼透皮贴类药物引起的成瘾现象。

四 结论

本文介绍了SBAR沟通模式的内容及使用方式,通过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药学的药物咨询及用药宣教中的应用实例,首次探讨了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药学带教中的应用。该沟通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梳理临床药学带教思路,规范带教方式,提高带教的规范性与同质性。而且SBAR沟通模式除了可以用于药物咨询及用药宣教,还可以用于临床药学带教的其他方面,比如药师会诊、病例讨论、规范建立等。本文旨在探讨临床药学带教过程中组织、沟通、表达及传递方式的同质性,有利于提高临床药学的带教水平。

\

 
参考文献

[1]蒋学华,李喜西,曾仁杰,等.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药房,2008(13):965-968.
[2]朱玲,贾欣,阿有梅,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53-154+161.
[3]张庆柱,郝国祥,邵伟,等.临床药学专业办学规范的思考与建议[J].药学教育,2014,30(01):19-23.
[4]王芳,王俊,宋燦,等.临床药学专业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6):148-149.
[5]Raymond M,Harrison M C.The structured communication t ool SBAR(Si t ua t i on,Ba c kground,Asse ssm e nt a nd Recommendation)improves communication in neonatology[J].2014,104(12):850.-852.
[6]Aschele C,Sobrero A,Faderan M A,et al.Novel mechanism(s)of resistance to 5-fluorouracil in human colon cancer(HCT-8)sublines following exposure to two different clinically relevant dose schedules.[J].Cancer Research,1992,52(7):1855-18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