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国际音标问世之前,中国人编撰了一系列的“中国式英语”教材,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语音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教材编撰者借助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的“切音论”,采用“汉字记音法”传授英语语音,并使用具象化的教学手段,解决英语发音抽象难懂的问题,对中国当今的英语语音教学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教材;语音教学;切音论;汉字记音法;具象化手段
本文引用格式:余德英,等.“中国式英语”教材中的语音教学研究——以《英语集全》为中心[J].教育现代化,2019,6(86):216-218.
一 引言
我们知道,正式的英语语音教学则始于19世纪末期。[1]英语语音教学得到重视并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标志是1886年国际音标符号确定,它不仅为英语语音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为英语语音符号的规范化以及语音体系的科学化打下了基础。史料表明,在国际音标问世之前的二百多年里,中国已经有了英语教学的史实。在没有英语音标符合及现代教学设施的情况下,当时的中国人如何进行英语语音教学呢?通过研究当时人们编撰的“中国式英语”教材(即以汉语语法体系为主要框架,采用汉字标记英语发音并以各地方言音系诵读英语的教材),可以了解当时中国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并为当今的中国英语语音教学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和思考。
二“中国式英语”教材中的语音教学法——“汉字记音法”
所谓“汉字记音法”就是将汉字作为表音字符,使其与英语原词产生“语音相似性”,从而实现有效传授英语语音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汉字记音法”传授英语源于1748-1761年间编撰的《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