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工科”背景下石油类高校开设地热相关课程的可行性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5 08:59: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建设“新工科”,提前进行人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要求。在当前“绿色发展”理念下,石油企业纷纷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积极推进地热、余热利用等新能源”的开发。对于石油类高校来说,由于“地热地质、热储工程”与“石油地质、石油工程”的相似性,开设地热相关课程是应对行业需求非常适宜和可行的一种方案。

关键词:新工科;石油类高校;地热

本文引用格式:段忠丰.“新工科”背景下石油类高校开设地热相关课程的可行性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91):95–96.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传统的石油类专业,包括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等,如何在“新工科”的浪潮下更新专业内涵、应对国家需求。这是石油类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开设地热相关课程会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一“新工科”内涵与能源行业的新需求

新工科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必然需求。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目的是为产业变革、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正因如此,建设和发展“新工科”,提前进行人才布局,培养紧缺人才,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的“新工科”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

要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的人才需要进行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调研,掌握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应地优化学科结构,修订培养方案,加快现有工科专业的升级,积极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在某些领域实现“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

石油地质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是传统的老牌工科专业,为国家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但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态势和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2],对石油类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造成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发展”理念下国家能源政策的转型

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明确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更加明确地指出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按照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提高2.6和1.9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5.2个百分点,清洁化步伐不断加快。这意味着传统石油行业面临产业调整和转型的重大挑战和机遇[3],石油类高校也需要响应做出调整。

\

 
(二)低油价背景下各大油田缩编提效,石油主干专业就业前景不明朗

2018年12月24日,国际油价下跌,布伦特下跌6.19%,至50.49美元/桶。自2017年10月初至今,国际油价下跌了个30%以上[4]。国际石油价格一路走低,导致国内石油行业发展放缓,不仅石油生产企业受到影响,与之相关的油服企业业务量也呈下降趋势,导致石油相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减少,一些生产成本较高的石油开采企业甚至出现裁员现象[5],石油主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就更加严峻[6,7]。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积极宣传,扩大就业渠道外,也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学生知识结构上进行优化,扩大就业途径。

上述两个方面的变革,从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倒逼石油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8]。中石化成立了新星石油公司,积极推进“地热+太阳能、风能、余热利用等新能源”,目前已是国内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龙头。2018年又设立中国石化资本公司,重点投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中石油也制定了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面对如此形势,石油类主干专业应做出如何调整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石油类高校必须做出的应对。

二 石油类高校开设地热相关课程的优势

(一)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能源政策明确了地热资源的重要性,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地热利用占能源消费总量由目前的0.5%提高到1.5%,占非化石能源“十三五”增幅的三分之一。2017年,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山西等省市陆续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及清洁供暖相关规划。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发布,规定地热资源将在雄安新区供热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行业人才需求

地热行业正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市场巨大。各大能源企业纷纷进军地热领域。中石化新星公司已成为国内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龙头企业,在华北地区开展规模化地热资源开发和利用,成功打造了“雄县模式”。中石油、中海油也在各自矿权探区内布局地热勘查开发计划。中核集团成立中核集团西藏联络部和中核(西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地热资源梯级利用、综合开发。地热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但各高校对地热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缺口很大。研究生方面,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天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设置了地热地质、热工等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方向。本科方面,2017年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招生。

(三)专业相似性

地热资源同油气资源有先天的亲缘关系,中国各大沉积盆地富含油气的沉积盆地同时也赋存有大量的地热资源,油气区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取得的大量地质资料,形成的钻采装备和人才队伍,对于地热资源勘察评价、开发利用都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各大石油公司转向地热资源开发的原因。“地热地质、热储工程”与“石油地质、石油工程”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等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石油类高校利用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工程热物理等领域的已有教学资源和人才储备,能够在短期内就能够整合力量,为地热行业提供专业人才。

三 结论

新工科建设要求高校培养人才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国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石油企业已在布局新能源开发。对于石油类高校来说,因时制宜,适时调整课程结构、培养方案,是保证学生就业、追踪学科前沿的必要举措。由于“地热地质、热储工程”与“石油地质、石油工程”的相似性,在石油类主干专业中开设地热相关课程是非常适宜和可行的一种方案。

\

 
参考文献

[1]林健.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工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40–43.
[2]刘朝全,陆如泉,杨兆明,等.从2019年“剑桥能源周”看能源行业发展趋势[J].石油科技论坛,2019(02):1–6.
[3]孙祥栋.对能源行业发展的再认识[N].国家电网报,2018–03–06(005).
[4]焦聚,王博.低油价背景下油田开发研究的几点思考[J].石化技术,2019,26(03):186+189.
[5]苏越.江苏油田采油厂在低油价条件下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9):78.
[6]严维博,孙会珠.低油价背景下石油主干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与对策[J].石油教育,2016(03):102–104.
[7]罗万静,高志前,刘琴,等.新形势下石油类专业发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135–136.
[8]陈九霖.不要因为低油价而忽视了新能源[J].中国经济周刊,2019(02):102–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