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和谐之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4 15:18: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音乐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渴望与他人交往,但在人际交往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误区。由于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服务岗位的工作,因此学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们步入职场适应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人际关系;辩证;游戏;团体

本文引用格式:胡智华,吴琳,戴健斌“.和谐之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90):157-158.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中职国规新教材(高教版)《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二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音乐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与运用,但哲学知识普遍薄弱,思考问题深度不足;渴望被群体接纳和认同,但在人际交往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误区。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幼儿教育、音乐表演培训、文化宣传等服务岗位的工作,因此学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们步入职场、融入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三 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中职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教材学情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人际和谐的关键、特征及本质;理解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学会尊重个体差异、悦纳他人;培养包容、分享、互助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冲突。

情感目标: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增强职业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五 教学思路及方法

本次教学依次按照【热身导入】——通过热身活动“雨点变奏曲”调动学生情绪、营造学习氛围;【走进和】——通过人际关系网络绘图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究和】——通过团体游戏“和谐之圆”理解人际和谐的关键、特征、本质与作用;【践行和】——通过人际冲突案例讨论践行实现人际和谐的哲学原理;【和之美】——通过欣赏视频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五个环节的设计思路由感性认识深入至理性认识,继而上升至情感认同,环环相扣,逐层展开。

教学方法:团体游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 教学过程

(一)课前


教师制作并发布《人际关系自我评定》电子问卷,通过分析问卷数据了解学情,设计课前任务。学生在移动学习平台领取课前任务:①分组完成家庭、同学、师生、职场四类人际关系网络图,以ppt形式提交;②学生发挥表演特长,扮演幼儿园中的人际冲突情景剧,拍摄并制作成案例视频上传至平台,并开展关于解决人际冲突的主题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人际关系网络图,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角色扮演人际冲突情景剧,发挥学生专业表演特长,体验本专业未来职场中可能遭遇的冲突情境。分析学生应对人际冲突的讨论结果,确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

(二)课中

1.热身导入。开展热身活动——“雨点变奏曲”。活动规则:当听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请配上不同的动作。小雨:相互敲打食指;中雨:轮流拍打大腿;大雨:用力鼓掌;暴雨:用力跺脚。在学生熟悉规则后,教师说出一段引导语,要求学生听到不同的词语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易学的热身活动,调动学生情绪,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进入本次的教学主题。

2.走进和。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课前制作的人际关系网络图。教师对各小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2]。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并演示,将抽象、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网可视化、形象化,便于理解。通过课前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汇报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加深了对人际关系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和认同,有利于明确个人社会角色与定位,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3.探究和。开展团体游戏——和谐之圆(共两轮)。材料准备:①圆形底板:在圆形底板上挖出三角
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图形空缺;②图形卡纸: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卡片若干。

第一轮游戏规则:①利用材料包中的圆形底板和图形卡纸完成任务;②将图形卡纸严丝合缝地嵌入圆形底板,并举手视为完成任务;③小组之间不接触,独立完成;④限时1分钟,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

【游戏设计思路】每组都有一张图形卡纸不能原样嵌入圆形底板的空缺,其余图形卡纸都可以原样嵌入[3]。

游戏开始,教师走近学生,观察学生言行,评估游戏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和获胜原因。

【设计意图】设置游戏困境,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主动思考、大胆尝试、勇于探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的科学精神。在学习平台发起投票,快速掌握学生对待差异的看法,便于后续开展针对性教学。对投票结果不作评价,设置悬念。本轮游戏引导学生将游戏体验与人际关系相联系,认识到:不同的图形代表差异(承认差异);圆形底板代表集体;个体与集体出现冲突时,适时调整、主动融入集体,就能实现和谐(尊重差异);承认并尊重差异是实现人际和谐的关键,顺利解决教学重点。

第二轮游戏规则:①小组之间可以交流沟通;②不可以改变图形卡纸的形状;③限时1分半;④其余规则与第一轮相同。

【游戏设计思路】每组都有一张图形卡纸不能原样嵌入圆形底板的空缺,但是每两组之间可以通过互相交换图形卡纸完成任务。

游戏结果:两组获胜、两组失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和获胜原因,再次在学习平台发起投票:差异是好事还是坏事?并分享各自观点和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本轮游戏中两组间交换图形卡纸、互通有无的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差异不是坏事,它让不同的任何事物之间具有互补性、借鉴性和交往性。通过前后两次相同主题的投票结果对比可知,学生已在游戏体验中形成对待差异的正确态度。本轮游戏引导学生理解人际和谐的特征与本质,顺利解决教学重点。游戏结束,教师在学习平台发起主题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游戏心情的讨论,反映出人际和谐让学生身心愉悦。学生对于游戏感触的讨论,反映出学生对于如何营造人际和谐的认同。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下,感悟人与人的相处之道,理解和认同人际和谐的重要作用,完成教学目标。

4.践行和。回放课前作业中学生扮演并拍摄的幼儿园人际冲突案例视频。并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未来就业环境中可能发生的人际冲突为案例开展教学,贴近专业,产教融合。结合人际和谐相关知识原理,引导学生辨析课前讨论中不恰当的看法,再次开展正确处理人际冲突的讨论,实现理实一体化。引导学生将自身践行思考与一线幼儿教师的现身说法相对比,增强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4]。

5.和之美。播放视频“2分钟,读懂和的境界”(视频来源:新华网)。

【设计意图】教师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由人际和谐引申至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和谐。学生欣赏视频,感受和谐之美,引发情感共鸣。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5]。

\

 
(三)课后

教师在平台推送作业:以《谢谢你,出现在我生命里的每一个人》为主题,拍下身边感动你的人和事,上传至学习平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哲学观点运用于人生,体验感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

七 教学反思

哲学原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中职学生不易理解,学习积极性不高。鉴于团体活动已在《心理健康》课程广泛开展,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寓教于乐,教学成效显著。因此,本次教学设计尝试将团体活动与《哲学与人生》课程有机融合,创新德育教学模式,使抽象的哲学课堂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在团体活动的互动、体验和反思中领悟哲学观点,并将哲学观点运用于专业学习和工作情境的实践案例中,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任欣悦,夏良田.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中的守法习惯之养成[J].甘肃社会科学,2012(6):53-56.
[2]陈蔷娥.心理调适: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28(3):90-93.
[3]罗正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J].青年教师,2003(7):21-23.
[4]董素雅.漫谈和谐的人际关系[J].考试周刊,2015(28):158.
[5]李朝娟,付湘晋.基于图论构建班级人际关系定量分析新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8,5(48):124-126+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