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高职ESP英语人才培养进行了“供给侧”分析,提出了培养ESP英语人才的新策略,旨在提高高职ESP英语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和社会对ESP英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ESP英语人才;职业教育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陈淑芬.“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ESP英语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3):15-16.
“供给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来的战略方针,主要用于解决我国经济领域“供需错位”“供需不匹配”导致的问题。该理论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高教领域[1]。从高职教育来看,职业院校大幅度扩大招生导致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生均办学资源被大量稀释[2]。由于在办学自主权方面、聘用有经验的教师方面、教学资金投入方面等等不能完全“大展拳脚”,致使作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的高职院校,不仅教师很难适应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职场岗位的新变化,也无法满足社会新产业形态、新职业岗位对在职员工培训的新需求。虽然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年高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总体就业质量不高。
在英语人才培养方面,蔡基刚学者谈到大学英语的地位时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危机说明课程原有的通用英语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一门外语课程不顾形势的变化,不顾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需求,坚持打语言基础的定位,为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消亡[2]。”他的话仍然适用于高职。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多关注专业学科的发展,英语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正在动摇,处在被忽视的状态,包括与专业发展紧密联系的ESP英语。因此,如何适应国家新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实现新突破,提高ESP英语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和社会对ESP英语人才的需求,这是高职院校需要直面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高职ESP英语人才培养“供给侧”分析
(一)ESP英语人才培养跟不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这是国家层面上对职业教育实施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此后,各种改革热词如“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高职扩招100万”、“生源结构”、“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改革”“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相继成为职业院校改革的指南针。ESP英语人才的培养只有顺应时代改革,才能生存与发展,因此,ESP英语人才培养首先要充分考虑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大方向的问题。其次,ESP人才培养必须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3]。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ESP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在层次、范围、要求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观。最后,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也是ESP英语人的责任和担当。基于上述因素分析,ESP英语人才改革已成为大势所向。
(二)人才培养过程中问题突出
现阶段,高职院校ESP英语教学仍问题频繁,一是教学模式上仍是行政班教学,“萝卜白菜一把抓”,无法有的放矢。二是在教学内容上所有学生同一个教案,同一个教学内容。三是教学方法上没有将ESP英语与普通英语区别开来,有的老师甚至将ESP英语课上成了翻译课。四是人才培养方案里没有开设ESP英语课程,或者ESP英语课程被列为选修课,课时得不到保证。上述这些问题导致了培养出的学生要么同质化严重,要么职业技能水平与企业期望相差甚远。更令人担忧的是2019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对高职招生做出“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部署。“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将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生源,“生源多元化,学生综合素质差异较大、接受能力千差万别”已是所有高职院校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下,高职ESP英语教学即将面临一场“不得不改”的改革风浪。
(三)教学团队综合素质无法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ESP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即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英语知识,能进行交叉教学,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知识传授和指导。但就目前ESP教学团队的现状看,绝大多数ESP英语教师要么是“英语专业”毕业,要么是相应的专业毕业。英语老师缺乏专业知识,而专业老师缺乏英语知识。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英语知识很难通过简单的培训便能完成的,这是目前ESP英语教师最大的困难,也给ESP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阻碍。另外,ESP英语教师也逐渐趋于年轻化,工作经验不足和教学经验缺乏,也导致ESP英语培养的质量不高。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多措施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急需打造“双师型”的ESP英语教学团队,否则,整个教学改革将缺乏强有力的保障。
二 高职ESP英语人才培养新策略
(一)以“职教20条”为指南针,准确定位ESP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首先,培养目标应体现改革的大方向,例如针对生源结构不同的学生引入“学分制银行”,制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分层次、分类别管理。将“1+X证书制度改革”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的比列,满足“实践性教学不低于50%”的总体要求。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列为必修课,使培养目标紧密配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其次,ESP英语作为语言类课程,语言基础永远是重要的培养因素,但ESP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更强调的是教育的实用性,即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英语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内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英语应用型人才。与理论性人才注重理论研究相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学以致用[4]。因此可以看出,“知识应用”应当成为ESP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二)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深入,ESP英语的教学内容如何与思政内容相结合已成为教师必须要行动的事。这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专业,挖掘ESP课程的思政元素,使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微课、慕课实现信息化教学全过程。打造ESP英语教学“金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最后,针对学生生源结构和英语基础水平差异可采取小班制和分层次教学模式。
(三)强调实践性教学,将“知识应用”列为培养重点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目标作为教育核心,解决的是能力问题,强调的是实习、实训、实践。因而实习、实训和实践培养教学也是ESP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ESP英语的实践性教学来讲,校内实训设施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同等重要。但从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来看,高职院校一方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解决这个矛盾,高职院校需要强化合作企业的主人翁意识,重新设置和调整与“校企合作”企业的课程内容,发挥企业专家在大赛指导中的作用以及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在师资培养上的密切合作[5]。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企业短期的“逐利性”和人才培养性的“长期性”存在的突出矛盾。
(四)多措施并举,打造‘双师型’ESP教师队伍
2019年10月17日,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六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举措:①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②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③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④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⑤创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六、以“国家工匠之师”为引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6]。应该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高职院校全力打造下,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计日可待。
三 结语
通过对目前ESP英语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分析,可以发现,目前ESP英语人才培养存在跟不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人才培养过程中问题突出以及教学团队综合素质无法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的问题。要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四方面改革:一是以“职教20条”为指南针,准确定位ESP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二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三是强调实践性教学,将“知识应用”列为培养重点;四是多措施并举,打造‘双师型’ESP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张黎明.基于需求分析的ESP实践教学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1):178-179.
[2]乔琼.基于ESP理论的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商业,2011(09):278.
[3]赖文斌.就业视角下的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04):43-47.
[4]顾云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教学模式开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3):139-141.
[5]陈淑芬,谭波.基于“术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术科班”为例[J].大学教育,2018(5)162-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