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经济的迅猛增长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各界逐渐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出符合现代要求的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融合了双创教育,从而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双创教育的简单概述,进而对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之后以此为基础,以服装专业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双创教育与服装专业课程融合实践思路,以使我国高校更好的将双创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当中。
关键词:双创教育;服装专业;课程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陈素莉.双创教育与服装专业课程融合实践思路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6):30-31.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大高校逐渐将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出新时代所需求的人才。但深入研究后可以发现,很多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力度依然不是很高,导致学生的培养情况受到一定干扰,很难真正意义上培养出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对双创教育与服装专业课程融合实践思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校更好的将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到一起奠定良好基础。
一 双创教育概述
双创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简称,指的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与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通过该教育模式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理念,从而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在该教育模式内,共由四部分构成:一是意识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创新与创业的内容,并逐渐提升其创业精神与创新理念;二是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观察、决策等多方面能力,为学生未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环境认知[1]。使学生了解行业、国家乃至整个国际市场的实际情况,确保其能够准确抓住市场机遇,为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四是实践模拟。用来培养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以使专业知识能够与实践活动有效融合到一起。
二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重要性
高校运营的过程中,有效将双创教育与展业课程融合到一起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只能传授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在毕业之后,很难将这些专业知识融合到实际工作当中,对学生未来的工作造成一定影响。而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之后,则能够改善上述这一情况,学生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有利于其未来工作的开展。其次,符合社会发展需求[2]。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增长,逐渐提升了各行各业的竞争程度,企业想要在这一背景下更好的发展,就要引入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员。而高校将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之后,即可达到这一目的。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逐渐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很难找到适当的工作。而高校将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之后,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寻找到机遇独自创业,无需到企业寻找工作。
三 双创教育与服装专业课程融合实践思路
(一)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想要有效将双创教育与服装专业课程融合到一起,必须要对逐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即以现有教学内容为基础,逐渐加入双创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在传统专业课、素质课程的基础上,设定一些与专业课程整合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并将其设定为必修课;在技术类型课程方面,可社指出主管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训项目;在专项能力课程方面,可以针对专业的具体情况,设置出相应的主干课程[3]。以中外服装史课程为例来说,可以在教学教材的基础上,从而互联网当中选择一些与服装创新创业相关的案例,如杉杉西装创业史、80后开服装店成功案例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程度,从而为未来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调整课程安排
对于高校现有课程体系来说,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专业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当中的主体,课时一般在2/3以上;二是素质教育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育课程等,通常占总课时的1/3左右;三是双创教育课程,由于大多数高校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每年只是利用几节课的时间开展双创教育课程,有些高校甚至只有在学生最后一年才会开展几节双创教育课程。由于双创教育知识面涉及非常广泛,很难通过几节课的时间使学生对创新与创业具有准确了解,导致双创教育教学结果并不理想[4]。因此,高校想要将双创教育与服装专业课程融合到一起,应调整课程安排。如在第一学期当中,每周共有29课时,其中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计算机基础、服装结构制图、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美术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共11门课程,对于这些课程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以及三门专业课程(共18课时)同等看待,按几个课程平均课时来计算,即每周3课时;其他4门课程共占8课时等。
(三)丰富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当中,一直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的枯燥,很难对学生产生较高的吸引力,导致教学结果并不理想。所以,想要使双创教育与服装专业课程有效融合到一起,高校必须要丰富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吸引,以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更多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内容[5]。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服装市场营销为例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寻找一个典型的案例,并根据教学要求,对案例适当调整,以设计出一个适用于教学表演的案例。之后在课堂上,教师从班级当中选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由学生完成整个创业过程,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作出相应总结。这样由学生参与到表演当中,由于趣味性较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四)充分发挥榜样力量
高校对双创教育与服装专业进行融合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通过榜样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如高校每年在校庆时,将本校走出的一些创新创业人才请回来,并举办创新创业讲坛,由这些创新创业人才向在校学生讲解自己的创业过程,讲述自己创业成功的经验,阐述自己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的具体手段等,从而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此外,高校还可以将这些创新创业人才的典型事例加入到校园网站上,这时,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只要登录校园网站,即可获取这些典型案例信息,并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阅读,逐渐提升对“双创”的认知程度。
(五)构建创新创业氛围
校园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与生活场所,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双创教育与服转专业课程融合时,高校还应构建创新创业氛围。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等多种途径,播放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文章,如80后开服装店成功案例,《迅速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等,通过这些文章的播放,提升学生对“双创”的了解。另一方,高校还可以举办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活动,如服装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演讲比赛等,利用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为其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对高校、学生与社会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应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安排,丰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构建创新创业氛围,以加速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韩丽娜.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路径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时代金融,2017,12(27):294-295.
[2]张润昊.构建立体多元“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41-44.
[3]朱思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7,24(9):76-77.
[4]阿拉腾巴特.大学生创业素质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7,18(08):94-96.
[5]王慧敏,张庆庆,赵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4(39):20-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