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手机媒体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3 08:57: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研究手机媒体对95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手机新媒体,科学使用手机媒体,使其积极影响充分发挥,并降低手机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针对95后大学生,高校思政教师需要通过构建手机媒体教育平台、加强当代学生媒介素养、加大手机媒体监管力度等路径,实现手机媒体的有效应用,促进手机媒体发挥思政教育功能,满足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需求。

关键词:手机媒体;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任苹,韩艳君.手机媒体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9,6(81):289-290.

随着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媒体已经充分融入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而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教育95后大学生的重要阵地,需要在教育工作中融合手机媒体,在应用手机媒体过程中,通过一定工作改革措施,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积极影响,最大程度地降低其负面影响,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提供有利保障[1]。

一 手机媒体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提供教育新平台


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无法与现今社会的热点新闻与知识结合,造成95后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知识的过程中缺少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在当代大学生之间缺少教育说服力。但是手机新媒体的出现能够弥补以上思政教育的不足。手机媒体具有信号范围广、携带方便等特点,使95后大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相关知识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借助手机媒体使用,95后学生可以对最新信息进行掌握,加强师生联系,同时,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有利于思政教育理论与信息通过手机平台在95后大学生群体之间实现有效传播。

\

 
(二)丰富教育的内容

针对95后大学生,高校思政教育应用手机媒体,能够有效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在手机媒体出现之前,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形式为思政理论课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热情,限制高校对95后大学生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但是应用手机新媒体,可以显著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借助手机媒体结合软件,以此为教学手段推进思政教育革新,通过手机媒体连接网络教学资源,获取更丰富的教育信息,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因此,手机媒体为95后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发展新方向,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新体验,满足高校对95后大学生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2]。

(三)提升教育时效性

95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在互联网不断发展背景下,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沟通减弱,使学生在遇到学习与生活上的问题时,更倾向于独自承受与做决定,不能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身想法与心情,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思想定位错误,限制学生思想素质的健康发展。但是,高校思政教育应用手机媒体可以在课外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利用手机中的多种社交软件与通讯方式,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思想问题,掌握学生思想偏差,方便学生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使用手机媒体,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思政教育新知识,结合95后学生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 手机媒体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弱化传统教育渠道功能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政理论课,借助课堂教学向学生传递信息,发挥思政教育功能。这种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用的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性问题。同时,教师属于信息知识传播的重要主体,对信息传播进行主动权控制,以自身教育的权威性传播思政教育知识;学生属于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客体,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就是课堂,在课堂上接受知识与提升自身思政素养。

综合以上现实情况,手机媒体的兴起,冲击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信息中心,弱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功能与主渠道地位,影响思政教师权威性与改变学生学习模式[3]。

(二)冲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手机媒体的兴起,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同时,手机媒体中教育内容的复杂性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冲击95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手机媒体的开放性造成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大量与复杂的特点,同时,手机媒体自身具有较低的入门门槛,现代社会上的任何人均可以借助手机媒体对自身意见进行发表,为不法分子传播不良信息提供有利渠道。而95后大学生对手机媒体使用频繁,与不良信息具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容易受到不良信息与错误观念的影响,产生思想偏差与非规范行为,容易造成95后大学生价值观模糊、信念缺乏等,冲击95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三)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负面影响为限制95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如,手机媒体影响学生智力水平,95后学生普遍应用手机媒体,部分学生将其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存在依赖心理,上课不认真听讲,同时,遇到问题就使用手机搜索答案,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限制95后学生智力发展。在此基础上,手机媒体限制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部分学生患有手机综合症,对手机的强烈依赖感使学生一旦离开手机,就产生烦躁与焦虑等不良情绪,制约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另外,手机媒体容易造成95后大学生沉迷游戏,影响学生身体健康,限制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 基于手机媒体的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路径

(一)构建手机媒体教育平台


高校针对95后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需要构建手机媒体教育平台,加强思政教育成效。首先,高校需要使用手机媒体网络功能强化学生思政教育。高校可以借助手机媒体在WAP网络上进行思政理论教育网站的构建,使95后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站与高校思政教学进行良性互动;其次,高校需要整合使用手机微信、手机QQ等通信工具,在思政教育工作中使用这些手机媒体中的软件与95后学生建立具有深度的联系,提升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知识与相关理论的程度,同时,高校还可以使用手机媒体建设微信公众号,借助该平台推送思政教育信息与资料,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革新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再次,高校可以使用手机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联合通讯公司,引导学生创办手机报,以手机报内容的丰富性与新颖性提升95后大学生学习与参与的兴趣,以思政教育信息在手机报上的定期发布,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

(二)加强当代学生媒介素养

高校教育基于手机媒体革新95后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学生媒介素养,借助媒介素养教育,有效培养95后学生媒介意识。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教育学生对大众传播的资源进行正确理解与合理享用,提升学生媒介批评能力与媒介资源利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完善自我、健康发展。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媒介素养课程的方式,提升学生媒介意识与能力,例如,高校可以结合95后学生学习需求与喜好特点,根据具体事件或活动,组织95后学生参与手机媒体相关比赛活动[4]。

(三)加大手机媒体监管力度

由于手机媒体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与传播范围,因此,手机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有益教育信息的同时也会相应的带来不良信息,需要高校思政教育为95后学生净化手机媒体环境,加大手机媒体监管力度。例如,高校需要建立手机安全管理网络,保证网络有效规范。思政教师需要规范信息发布,在95后学生群体中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宣传与严树立,保证大学生受到正确引导,使其拥有自身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辨别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同时,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积极研发手机媒体新技术,基于技术角度,对信息污染问题进行解决[5]。

综上所述,手机媒体对95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为提供教育新平台、丰富教育的内容、提升教育时效性,消极影响为弱化传统教育渠道功能、冲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基于手机媒体的影响,采取构建手机媒体教育平台、加强当代学生媒介素养、加大手机媒体监管力度等措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手机媒体有效融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革新发展。

\

 
参考文献

[1]王国军,王小青.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1):93-96.
[2]钱冲.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4):190-191+206.
[3]方婷.手机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03):121-123.
[4]史凌.心理咨询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47):1-4.
[5]何颖,徐笑,朱昱熹.微信时代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J].求知导刊,2017(3):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