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声乐课堂教学中歌唱艺术美的分析认知与理念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2 11:49: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声乐技能教学中普遍采用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刻板、不能完全贴切表现声乐文章主要内容:作品的演唱模式。不利于学生歌唱技能的提高和正确歌唱发声理念的建立。而声乐美学讲究声、字、情的有机结合,其中字依托于声,情也融于声,可见,出色的声音技巧是歌唱的最基本要素。可是,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其音乐形象需要与之相符的情感、语气来体现。掌握恰当的用声原则是准确表达作品内容的主要方式方法。因此,在声乐课堂中应正确引导学生以声乐理论知识与课堂、课外演唱实践具体结合,学会认知、分析不同声乐作品中,不同的风格、内容、情感所需相应的歌唱表现,构建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歌唱理念。只有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下,将声乐理论美学知识与演唱实践相结合,声乐课堂教学才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关键词:声乐;艺术美;课堂教学;演唱风格;声音观念;歌唱理;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廖霞.声乐课堂教学中歌唱艺术美的分析认知与理念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78):264-265.

一 引言

声乐是指人声用语言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艺术是一门学科,是歌唱的艺术化,是运用艺术嗓音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高度凝炼的歌词与情感化的旋律结合,歌者以艺术化了的歌声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并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1]

美妙的歌声,是清晰自然、质朴真诚、干净灵动、情感丰沛而富于柔韧的,能演绎出这么美妙动听歌曲的人必定具备扎实的声乐基本技能,对音乐有较高的领悟和敏锐的感觉,对声音调控操纵自如,感情自然挥发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清晰了解掌控,文化素养以及音乐底蕴的深厚等等。

享受美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心理现象。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一种无限的向往,一切美的感受,能带给人爱和欢乐,使人沉醉。美是高于现实的,是富于想象的。歌唱的艺术美,需要一个创造过程。当今的声乐课堂教学是艺术审美和歌唱技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3]歌唱训练中,无论是发声训练还是歌曲练唱,都希望通过发声机能的训练,有效地控制发声机能,发出清晰明亮、自然通透、敏捷灵动的声音,唱出连贯富于韵律感的音节,甚至完整稳定表达出优美音质,流动感强烈,高度真实、情感浓郁的歌曲作品画面。[2]

二 歌唱艺术美的分析认知与理念构建

可是很多时候,声乐课教学中普遍采用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刻板、不能完全贴切表现声乐主要内容作品的演唱模式,不利于学生歌唱技能的提高和正确歌唱发声理念的建立。歌唱教学中,为了达到声乐教学中训练歌唱机能的同时既培养对声乐艺术美的了解认识,又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歌唱理念,需要进行歌唱艺术美的分析认知与理念构建。[6]

\

 
(一)训练良好的能自然发声的有效发声机能,建立正确声音观念

我们知道,声音训练中老师会强调喉咙打开,吸气,气息保持,然后练习a母音,发声的过程不时会被打断,因为喉咙打开不够,或者气息对声音没有作用上,声音挤了,或者舌根太紧张导致声音僵硬暗哑。在不断积累经验和学习运用中我的认识是,遵循自然规律,让学生体会呼气时的各发声器官的相互作用,在说话的音调中寻找肌能的平衡感,找到不挤不掐不难受的发声状态,多体会多感受,熟练以后逐步放大强化这样的肌能协作能力,音域也一步步向上向下拓展。

(二)教学中训练追求自然美好的声音

首先歌唱训练也需要遵循自然法则。很多时候我们练声是一回事,唱歌又是一回事,明明声音练得挺好了,突然就不知道用什么声音唱歌了。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马上大声朗诵歌曲当中的歌词,音调一遍比一遍略微提高,练到声音比较通畅字声连贯流程时,以歌曲的正常音调及时切入歌词,通常这样的方法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逐步培养了寻找轻松自如,自然流程的声音。其次,准确示范能引发对美好声音的追求,喉咙打开,牙关松开,建立u通道,高位置,气息有力支持等等所发出的声音,与歌唱的音色有什么关系,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歌唱音色切换示范。经过长时间训练的艺术化了的声音和没有训练的声音去唱同样的一首歌曲,然后进行音色对比,音质对比,色彩对比,情感内涵对比等等。通过课堂上给训练中的声音做对比训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不同声音运用不同肌能的演唱效果。[4]

(三)准确把握作品风格,掌握准确的歌唱理念

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时代,都会在各自不同歌曲中体现出其特有的独特性,以其旋律、语言、调性、速度、声音色彩等等来进行呈现。歌唱学习中,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不同曲目的不同风格,以符合歌曲本身风格的声音、语言、语气、情绪,去酝酿、诠释、表达,是对词曲作者最大的尊重。掌握了全面扎实的声乐技能,对歌曲风格具备了良好的认知,在正确的声音观念和歌唱理念的指导下,一定能尽情诠释曲子所要呈现的意图,很好地动情歌唱,极尽渲染、情绪高涨、富于美感。[5]

能做到歌唱美妙动听吸引人、打动人,有一定的准确的对作品的表现力,除了具有扎实基本功和文化底蕴、音乐素养以外,应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多听著名演唱家演唱的不同风格曲目,既丰富了学生的曲目种类数量,又提高对声音不同色彩美的鉴赏力,更增强了音乐艺术素养。聆听的不断增强中有对正确歌唱方法的感悟。学习过程中学生回课,演唱中避免不了有很多的模仿,可以和学生分析模仿的好处和坏处,告诉单纯模仿声音会把演唱家一些个人特有的习惯也模仿了进来,会导致“东施效颦”,这样的演唱是没有内涵的。就算模仿的像模像样,也是只有形没有神,空有声音的演唱是无法完全展现歌唱艺术美的。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更好更快促进歌唱表演能力

经常带领学生经常观摩歌唱大咖的现场演唱,应该也是声乐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近距离感受大咖的表演,一字一句,一抬手一投足,细细领悟,用心感受。优美动听的歌唱很容易打动人心,舞台现场的演唱氛围中,处处能感受到激情激情四射的歌声,使得聆听着血脉喷张,激情澎湃,如痴如梦,沉醉其中,这就是歌唱艺术美的魅力所在。课堂里我们指导学生分析曲目,了解词曲家的写作意图、背景,尽力表达曲目的意思和内涵,舞台这个大课堂,能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歌唱家自然、从容、淡定;表演的自如、亲切、热情,富于个性魅力的形象。自信的歌声,富于音乐感染力的表现,与作品形象贴切真实吻合。这样的歌声技术含量高,声音技巧等方面运用游刃有余,控制自然,无任何牵强晦涩艰难痕迹,极富个性魅力。

培养学生自主演唱的舞台,需要给学生创造不同场合演唱机会。诸多演唱经验说明,面对观众的演唱,更容易激发演唱者情感表达欲望,这样的演唱在进行中时,声音更明朗,情感更丰沛,语言更动听,因为有了倾诉、表达的对象,歌者更能快速敏捷地进入歌曲作品的意境当中去。有观众的地方就是舞台,除了每学期学校提供场地的观摩会,多给学生搭建演唱的平台,一次小型的音乐沙龙,家里也行,教室也可以。多参加比赛,社区公益演出,尽可能不断激发自己歌曲二次创作的机会,进一步深化歌唱演绎艺术美的能力。

\

 
三 小结

总的来说,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引导,努力认知,刻苦训炼,不断提高,巩固应有的声音观念,建立正确的歌唱理念。只有多听多看多领悟,细心揣摩,认真领会,多实践,多积累,才能做一个真正领悟歌曲本身所蕴藏美的演绎者。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3.
[3]威廉·文纳著.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2000.
[4]薛良.歌唱的艺术(第2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
[5]刘大巍,夏美君.声乐艺术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6]冯兴荣.声乐艺术中声乐美学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8):211-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