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积极发挥党的组织和引导功能,发挥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有效保障广大青年知识分子政治素养提升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需严格落实党建工作各项责任制度,并不断创新其工作管理方法与思想理念,由此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理念,在严明的纪律下深化校内党建风气。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大学生;党建工作
本文引用格式:张庄庄.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213-21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知识分子群体是民族发展的未来,是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积极发挥党的组织和引导功能,发挥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其他学生带来更为深入的示范性、指导性政治知识内容,进而引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政治素养的提升,是当前我们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 全面从严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发展新要求
(一)发挥党建工作效用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效用,在此过程中贯彻理想信念,成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党建工作体系制度,由此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开展效率。同时,党建工作的开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从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自身立德教育功效,由此获取师生对党建工作的政治认同感、理论认同感、情感认同感,让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可由此获取精神动力与实践动力[3]。
(二)从群众角度出发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坚持一切以群众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难以化解的矛盾因素,从此改变高校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注重发展忽略人才培养、注重班级干部忽视学生、注重学生管理忽视学生服务等问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突破与普及应用,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也随之收到严重影响,从而需要高校积极创新与改革党建工作,动员全体党建工作者与参与者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启新型党建交互模式,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凝聚高校党建工作战斗力。
(三)推进党建工作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需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建设进度,深刻了解党建工作只能够存在的影响因素、相互因素与制约因素之间的关联,从中发挥从严治党的真正作用,凝聚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动力。同时,高校党建工作需全面考虑、整体着眼,做到全面覆盖式工作范围、全方位覆盖式工作内容、全过程覆盖式工作周期,合力规划部署党建工作协同性、整体性内容,将建设党建工作制度置放于收尾,从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让各个环节都可在此过程中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效率。
二 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现状
(一)入党目的频出多元化现象
理念信念便是共产党的精神骨钙,如若失去理想与信念,则会精神缺钙,进而出现软骨病。高校学生中理想信念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多元化的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入党积极分子现象。据有关调查现实,非党员学生认为入党的学生具有理想信念的不足百分之一,而为了增强自身就业能力、拓宽发展空间、追求荣誉感的入党分子则占据较高比例。由此可见,当前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二)党员发展程序并未规范
当前,我国诸多高校在选拔学生党员时标准过于单一,基本都是先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中优先选拔。高校学生处于一年级时,评价是否符合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便是学生学习成绩。同时,高校党员发展中不规范现象也频频出现,无论转正与发展过程中的民主评测,或是团内对党员的推优环节,都没有彻底保障普通同学对此的民主权利,拉票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三)入党后管理程序流于表面
目前来看,高校在学生党前教育方面相比党后教育要突出很多,很多学生在入党后都可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参与到推荐团支部、党员培训、班主任意见、培养人定期汇报等管理过程当中。但在学生入党前,党支部明显对非正式党员的管理教育过于轻视。不仅如此,部分院校党建组织管理人员还过于重视管理党员党前教育,从而对学生党后教育流于表面,令一些学生在成为正式党员后便对自身要求有所降低,不仅不如入党前学习一般努力,更出现明显成绩下滑现象,在工作方面更为懒惰,不愿去服务高校同学。甚至部分党员频频出现无故旷课、上课迟到等违规现象,从而对党内工作开展造成严重阻碍,更对党员形象造成巨大影响[3]。
(四)党员教育机制并未健全
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在党建工作上制定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多处于完善阶段,严重缺乏执行力,从而导致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效果并不显著。如党员队伍引入制度并未遵守,多数院校都将相关制度当做形式材料,而院校学生也很少予以公示材料关注,更无从提及监督。此外,高校诸多党员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频频发生入党后与入党前行为举止不一致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院校中党建工作制度缺乏对学生有效的长期考核制度与监督机制,从而导致党员在后续工作中质量下滑。
三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开展路径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开展方向需遵从党的方针策略,在党员培养过程中将全面从严贯穿至教育始终,树立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党员教育工作、党员考核机制、党员发展方向、党员思想观念等内容。
(一)创新党建工作思想理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我国人民的生活与学习也随之发生改变。高校大学生处于青春时期,思想十分活跃,个性特征十分明显,但在学习与生活中往往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从而面临一些困惑时无法妥善解决。同时,诸多高校在处理党建工作事物的过程中,管理观念与处理方式已经形成固定思维模式,惯用以往处理事物时的经验与方法,从而导致在开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发展等工作时举步维艰,基层党工作效果不佳。因此,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需积极创新工作观念,通过探索新型管理方法来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情况进行解决。此外,高校在培养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积极分子时,应在管理过程中秉承全面从严治党理念。因为对于党员工作来说,如若思想上出现病变,则会导致各种越界现象的出现,进而影响整体党员工作开展效率。
(二)创新党员引进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起,想要扩充党组织成员,需对党员入党动机进行深入分析,由此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符合党员需求。在选取高校学生党员时,需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来严格掌控程序标准。第一,高校学生需保证工作、生活、学习中皆可为其他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具备勇于奉献精神与活动参与积极性。第二,入党动机需正确,并掌握党的基本工作内容与理论知识,坚定共产党主义思想理念。此外,高校学生党员还需成绩较好,可从中帮助其他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党员引进程序中,需严把工作入关口,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来严格筛选党的积极分子,让程序执行与选择标准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理念。
(三)增强党员工作管理能力
基于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需增强党员管理工作,严明党员工作纪律、对不合格党员及时处置、从严治理党内生活。在此情况下,高校党员管理工作需根据校内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创新,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开展党员活动与党员教育,由此提升党员认知。同时,高校在组织党员学生学习生活方面,需保证党员工作制度全面从严,约束行为不规范与积极性较差的党员学生,在严明的纪律下进一步提升党员工作效率[4]。
(四)构建科学党建工作机制
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前提便是以合理、科学的党建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并在建立过程中规划出科学目标明确、操作性较强、可量化的考核体系,让高校建设党员工作可有效落实严格的考核规定。同时,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定期阅读党的相关知识内容,并在阅读后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还可在此中还来对书籍内容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确自身优缺点。一般来说,高校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的融合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对相关党员考核工作规则精细化研究,并从中对党员干部表现情况、学习情况、对他人的帮助等给予相应嘉奖与鼓励,让学生可在荣誉证书的作用下进一步改正自身缺点。
四 结语
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需以大局为重,并从中不断聚焦问题,创新思想模式,只有人心保持一致,才可从中感受到泰山推移之感。在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指导下,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打造一支合格的学生党员队伍,才能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素养提升树立优秀榜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5]。
参考文献
[1]熊晓梅.全面从严治党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22-23.
[2]杨爱东,盛建萍.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下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的丰富内涵与落实创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3):6-11.
[3]郭学德.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考[J].学习论坛,2017,33(08):23-26.
[4]王继成,唐雁,李峰.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党建带团建模式构建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8(04):30-33.
[5]郝凤.APP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2):363-3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