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情景教学法在高校中文教育中的应用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09 09:47: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中文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校中文教育的质量。基于此,这里主要探讨了高校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情景教学法的含义及应用优势、情景教学法在高校中文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高校中文教育;应用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孙颖.情景教学法在高校中文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6):64-65.

高校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表达能力,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提高自身的中文水平。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刻板、枯燥,很难达到高效中文教育的目标。而将情景教学法有效应用到高校中文教育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自身的中文水平[1]。

一高校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中文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一直以来,无论是学生还是高校,对高校中文教育都不够重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中文是我们的母语,认为学习起来很简单,学生和高校都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二是因为受功利心影响,毕竟目前国际上对中文的认可度还不够高,而且从就业角度来说,中文专业就业率是不如理工类专业的。因此,学生和高校对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是不够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教学理念和方式过于落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问题越来越多,教学理念和模式都和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格格不入。首先,高校教授多数年龄较大,是从业多年的老教授,在教学理念上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接受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角色的转变。其次,教学还停留在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且教学是以考试为目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高校课堂上,教师只是流程化地进行教学,并不会严格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也不会对学生学习提出很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很散漫,经常出现旷课或不认真听讲的情况,只要不太过分,教师一般不会进行遏制。这种教学理念和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中文学习效果[2]。

二 情景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的含义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情景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实践也参与。情景教学法通常是由教师通过投影播放、课堂活动、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创设情境,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引导,使课本知识可以以更生动、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情景教学可以通过三个教学阶段“感知——理解——深化”来进行。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创设特定的画面使学生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次是结合课本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深度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深化。总之,情景教学法就是通过设定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思考产生新的认知结构[3]。

\

 
(二)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1.形象逼真。情景教学法所创设的情境并不是复现实体,而是一种简单的模拟。通过创设的情境能获得与实体相似的形象和体验,会带给学生非常形象逼真的感受和真实感。

2.情深意长。情景教学是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带给学生形象逼真的感受,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其想象力,从而加深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景教学所蕴含的意义是深长的。

(三)知、情、意、行融为一体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通过音乐来渲染情境,利用实物来演示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角色扮演来使学生进入角色情境等。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或一组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使他们有机会可以参与、并亲身感受。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积极练习,达到知、情、意、行的融为一体。

三 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一)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刻板,是一种灌输式的填鸭式教学。而情景教学法则不一样,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情景教学法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剖析教材内容,对原有的刻板的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然后通过情景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营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通过情景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程和模式,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4]。

(二)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景教学模式下,学生会主动参与其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于教师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互动,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行独立思考,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这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情景教学模式下,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使自己的思维得到解放,并能产生创造性思维,可以在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些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这种教学模式固化、刻板、无趣、枯燥,是一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极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涉及人物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观看投影、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进而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学习空间的扩展

高校中文教学内容多是古今中外名著,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对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内涵分析也不到位,而情景教学法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中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其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扩展知识的学习空间[5]。

四 情景教学法在高校中文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应积极将情景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进行组合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虽然有很多过于刻板、枯燥,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教学方法都不值得学习,否则也不会一直为教师所用。教学方法也是在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将情景教学法有效应用到高校中文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学中不应该过渡依赖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应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同时服务于中文教学工作。几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活跃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中文教学质量。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在中文教学中,虽然已经有高校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其中,但却存在理解不够合理、不够深刻的情况,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会把原因归结到情景教学法。因此,教师要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就要对情景教学法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情景教学法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产生更为独到和深刻的理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要合理,要充分考虑到时间的合理性和学生的兴趣点,创设的情景不应过多,也不应过于复杂,而不应该为了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教学情境,那样反而会浪费了学生的实间,也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情景教学法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而不是课堂的主导。

\

 
(三)通过情景教学法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情景教学法的应用相比,中文教学实施情景教学法要更容易些。对于不同的文学类型和特点,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情境。如对于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的赏析,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要充分考虑其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并根据这些分析当时文学作品的特征。对于当时一些有代表性的杰出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文人的出身和成长环境,介绍作品产生的来源,产生的过程和原因。在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影片,组织学生朗诵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然后通过分组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一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和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正确理解情景教学法,将情景教学法有效应用到中文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芳.浅析如何在高校中文教育中应用情景教学法[J].青年文学家,2013,23(19):86.
[2]王娜.关于强化高校中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汉字文化,2018(09):24-26.
[3]王新颖.情景教学法在高校中文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11,2(15):134-135.
[4]曹丽娜.专业实践活动在中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47-48.
[5]董小萌.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5(12):220-2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