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有效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06 13:47: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在学习阶段的三大主要科目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小学语文,着重提高小学语文成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随着新课程教育标准的发布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教育部对于小学语文学习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像过去一样,只重视学习成绩,而是逐渐的开始重视语文素养。小学教师应当及时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生年龄较小,经验不足,且有着爱玩爱闹的天性,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切实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情绪态度,帮助教师及时的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当前,大多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也采取师生对话的方式,但是很多教师对于师生对话的涵义理解错误导致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篇论文旨在讨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涵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做到理想的师生对话状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对话;有效性

本文引用格式:刘康丽.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9,6(81):174-175.

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对话是符合当前对话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对话教学理念是比较符合素质教育和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了师生对话的有效方式,真正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时通过师生对话,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根据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教师及时地进行点拨和指导,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师生对话有利于帮助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尊重老师,崇拜老师,信任老师,这对于教师今后顺利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发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只要教师能够坚持和更好地贯彻师生对话的原则,教师就能够发挥师生对话的最大作用,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涵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对话是对话教学的一种体现,所谓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进一步讲,对话教学是为了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新型教学思维和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对话教学,应当注意对话不是简单的回答,一提到师生对话,往往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课堂中的师生问答,以为师生问答就是所谓的师生对话,其实不然,师生对话不是简单的课堂上的师生回答,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真正的师生对话是蕴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严说,师生对话需要老师和学生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仅表现为提问和回答,同时也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这也是师生对话在质方面的要求,另外,对话并非越多越好,师生对话遵循的是服务于教学的目的的原则,并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否则会导致对话滥用产生形式主义。因此,师生对话应当讲究量,对话不是越多越好,同时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的对话,是为了消除差异,排除异己,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因此应当鼓励不同的观念,思想观点的不同也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这之间有对话的必要和可能性[1]。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才是师生对话的主要旋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师生对话,应当充分的与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思想观念,教师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应当注意与学生思想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在思想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应当加强交流。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才能够共同进步[2]。

\

 
二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对话过于形式


师生对话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教学,师生对话,并不是简单的对话,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存在的主要是形式上的对话,只是简单的师生之间的问答,教师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学生负责回答。这种师生对话过于形式,真正的师生对话,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灵魂之间和思想之间的交流,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问题时,应当富有教育性和哲理性,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二)对话形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对话,存在着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师生对话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而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往往很多教师采用的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对话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没有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3]。

在师生对话中,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利于语文成绩较差的同学的学习和进步,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师生对话,应当尽量丰富对话的形式,既要采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同时也应当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4]。

三 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对话

(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师生对话这种互动教学方式,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及时的掌握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是富有教育性的讨论和演说,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之间的对话,能够对学生产生其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或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有利于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积极主动学习语文,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同学之间在学校相处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应当充分的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加强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包括单个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单个学生和组内其他成员的交流,单个学生面向全体同学的交流以及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等多种对话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师生对话的有效性,也应当充分地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重要意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语文学习氛围,同时,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能够帮助语文成绩稍差的学生,同学之间可以充分的发挥互帮互助的学习作用,开展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通过合作和竞争提高班级的语文整体成绩。同时,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提高班级的核心凝聚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5]。

四 结语

随着新课程教育标准提出了新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改变传统灌输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沉闷、压抑的语文课堂氛围,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推行师生对话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师生对话于形式和形式单一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且真正的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主要内涵,师生对话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的,师生对话的内容应当与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联系。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充分的发挥同学之间的合作竞争学习,提高班级的语文整体成绩,增强班级的核心凝聚力,通过增强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创建轻松愉快、富有创意的小学语文课堂,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

 
参考文献

[1]王晓梅,课程改革中的课堂师生互动[D],西北师范大学,2003.
[2]刘云杉,吴康宁,程晓椎,学生课堂言语交往的社会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5(104):56-60.
[3]张燕霞.论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8,5(32):221-2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选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2(4):25-29.
[5]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