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中药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25 14:06: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药学是中医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由于其所含药物数量多,药物之间又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知识点比较零碎且难记易混,学生学起来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甚或丧失学习的兴趣。本文旨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中药学教学改革,以期为改变教学困境以及中药学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文章指出三条对策:(1)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及知识背景,授课侧重应区别对待;(2)适当融入最新研究成果和人才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3)适当融入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中药学;专业兴趣;学习能力;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王君明,等.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中药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9):56-57.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估整个过程中,时时把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等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从而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新的更高的要求。《中药学》课程知识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学等课程的桥梁课程,《中药学》对于中医药相关专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同时又是内容量非常多、知识点非常零碎、知识点之间难于寻找逻辑关系甚或原本就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可寻。本教研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学生不同程度地认为,中药学相对于逻辑性强的一些理科课程,它难于记忆且好不容易记住了却相对更容易忘记,有时候还存在记着后面的忘记前面的,甚或偶尔存在知识点张冠李戴等不良现象,原本高涨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有所降低,少数学生甚或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学习兴趣和效率都大大降低。本文旨在探索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药学教学模式,以期为改变教学困境以及中药学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 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及知识背景,授课侧重应区别对待

《中药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几乎所有的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进行学习,例如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中医儿科学、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等多种中医药相关专业,均开设了中药学课程。尽管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习的课程名称可能是同一个名称,即《中药学》,然而,不同专业之间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知识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尤其是中医相关的临床专业和中药相关的非临床专业之间,差异更为明显。此外,还有一些中医药相关专业,例如本校的护理学、文化产业与管理、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尽管开设的课程不是《中药学》而是《中医方药学》、《中医药概论》、《中药学基础》等课程名称,但就开展的本质内容而言,均涵盖了《中药学》的学习内容,只是由于不仅仅涵盖了《中药学》课程内容,还涵盖了比如《方剂学》等课程内容,由于这些课程需要占用总课程的学时,从而使得这些专业的中药学学习的学时较少,学习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授课时更应该区别对待。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及知识背景,授课侧重和方式均应区别对待。例如,对于中医、中西医、针灸推拿、中医儿科等临床性强的专业,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适当适时穿插一些临床案例,以帮助医学生能更好地临床选药用药;对于中药、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等药学相关专业,则穿插的临床案例应交临床专业为少;对于一些较短学时的专业,由于授课时间太短,则应从总体重点介绍中药学基本知识和重点知识为主,偶尔适当穿插临床案例。
\

 
二 适当融入最新研究成果和人才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中药学》由于药物数量多,知识点比较零碎而且比较多,许多知识点之间又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时常有学生反馈容易混淆难于记忆,偶尔还会学着后面的忘记前面的,甚或出现张冠李戴等不良现象,对这些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或有效引导,还会过早丧失对中药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从而造成学习的恶性循环。此时,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能适时适当融入一些专业内的最新研究成果或成功案例,便可能会激发学生对专业及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可以适当引入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强调中医药及其古籍对青蒿素的发现乃至对诺贝尔奖获得的巨大贡献,激励学生对中药学专业及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又如,在学习四大怀药之一的地黄的时候,可以引入本校通过对立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药性物质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30772794)”及由其获得的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的最新成果,一方面由于是本校教师取得的研究成果,拉近了学生学习的距离感,另一方面科研反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在授课过程中适时适当适量穿插本校毕业的优秀知名校友的先进事迹和成功事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医药专业大有可为,增强对专业的兴趣、热爱和信心。例如,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张磊教授,全国名中医和教学名师丁樱教授、赵文霞教授、崔公让、毛德西等,世界大奖“2016未来健康技术奖”获得者、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终身教授李秀敏、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王升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刘延泽等,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熊维政,捐资1亿元设立“河南中医药大学长甲中医药发展专项基金”的长甲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长甲,河南爱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袁现明,上海玉丹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朝阳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驻马店市市长朱是西、河南省省卫计委副主任、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和成功事迹,足可以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三 适当融入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即以书本知识传递为核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书作为信息载体决定了以前学校的结构,已经对整个学校的组织文化产生塑性,现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开始发生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愈发深入人心,逐渐成为教学执行或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之一。“以学生为中心”是要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化,并逐步实现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条变革道路上不断冲破传统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的束缚。要想实现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则需要适当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课程组在《中药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PBL、层次递进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趣味性教学法、纵横贯通教学法、融入通识教育、融入中医药文化等教学手段和方法[1-8],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

 
参考文献

[1]王君明,贾玉梅,崔瑛.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法的中药学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11,27(4):48-50.
[2]王君明,蔡泓,崔瑛.基于德尔菲法的中医药本科生PBL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233-235.
[3]贾玉梅,王君明,崔瑛,等.PBL与层次递进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1):70-72.
[4]王君明,贾玉梅,崔瑛,等.基于PBL的中药学案例教学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45-147.
[5]王君明,崔瑛.中药学趣味性教学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6):108-109.
[6]王君明,崔瑛,王辉,等.高等医药院校中药学纵横贯通教学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9):96-97.
[7]王君明,蔡泓,崔瑛.中医药通识教育的应用及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4):1-2.
[8]王君明,崔瑛,蔡泓,等.中医药教学中融入中原中医药文化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8):95-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5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