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医学课程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针灸学》这门强调实践操作性的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思路和方法。本文将具体操作一一阐述,并将运用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列出,同时展望微信公众平台在《针灸学》课程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针灸学;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改革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秦元星,等.互联网+背景下的《针灸学》教学改革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7):93-96.
2019年1月25号教育部发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面向各级各类教育、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全面普及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实名制空间,加快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1]。紧接着,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代表委员们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助力教育公平,建议加大应用推广,并完善政策措施,构建既鼓励企业创新又维护师生权益的产业发展环境。这意味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全面到来。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构建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2],将相关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进行整合,利用到中医药人才的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而微信(Wechat)是一款具有通信、社交和平台化功能的移动软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作为一种专注移动端功能的软件,微信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应用创新空间。微信的实时通信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使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和黏着度,多种互动模式使信息交互更加灵活多样,新型的平台支持使移动学习应用开发更加便捷高效[3]。《针灸学》是中医类院校中医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专业的必修课,其涵盖内容广泛,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4]。对于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在针灸学教学过程中尤为突出,围绕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由来已久,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探索将微信订阅号运用于课程建设中。
一具体操作
(一)平台申请
我们申请了微信订阅号,用于《针灸学》教学使用,命名为《LEE想学习》。(图1)
(二)推送素材
云板书是依托于医卫码头,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收集优质的课程资源,利用photoshop软件,构建格式规范的教学地图,并将其传送到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5]。我们运用“云板书”等新兴的授课平台制作针灸专业相关板书,并运用录屏软件录制相关讲解视频,针对板书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见图2、3)
(三)问卷投票
利用微信小程序的问卷投票功能,对授课的内容得到及时的反馈,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具体详细的问卷设定,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目的,同时可以进行满意度调查。(图4)
(四)后台数据分析
利用微信后台数据分析,进行用户分析、转化效果及图文阅读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完成学生的学情分析、形成性评价等内容。(图5、6)
二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受众群体较为局限
微信公众平台的本身的优点在于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等方面,但是本微信号针对个别教师授课的班级进行推广应用,无法体现其优势,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发布内容标题多为:《九针》、《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与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优势》等,这决定了目标群众的范围,不利于将受众群体扩大[6]。下一步可着力于将专业的内容有趣化,深入浅出,能够面向更多非专业的受众,吸引他们成为公众号的关注者。
(二)内容丰富但是实操性不够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利用了多种平台媒介方式,例如云板书、Camtasia Studio、超星学习通等,多角度、全方位地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内容,把相关知识点细化直观化,但是由于针灸学学科的独特性,无法实现学生现场操作指导,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仍然未能较好地解决实操问题,期望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能够通过VR等新技术得以解决。
(三)更新和发布频率较低
该平台专业性较强,涉及到《针灸学》课程的相关专业知识,需要较强的理论性、学术的严谨性以及熟练的平台操作方法,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该微信公众平台由授课教师自行运营,因此更新和发布频率较低,不利于学生持续跟进学习进度。将来可招募更多学生志愿者和有意向的老师通过集中培训后形成较为专业成熟的运营团队,能够编辑并且审核相关发布内容。
三 展望
将微信公众平台与针灸学教学相结合,具有操作便捷、推送精准、内容丰富的特点,在课程建设中有较大的教育潜力:一方面,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课间课后时间进行单个知识点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甄别出更优质的关于学科前沿热点的内容,推送给学生,以扩宽学生的思维。但是要形成关注度较高的课程建设平台,还需要兼顾推送内容的有趣性,同时加入更多的任课教师,形成教师团队,分章节或者分工合作,完成系列内容的推送。
参考文献
[1]教技(2018)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Z].
[2]梁群,刁冰冰.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变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5):142-144.
[3]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88-95.
[4]部爱贤,王立国,熊俊.《针灸学》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光明中医,2017,32(6):903-905.
[5]吴仲敏,汪旭明,陈永峰.《系统解剖学》课堂教学中云板书的构建与应用[J].台州学院学报,2017,39(3):80-83.
[6]陆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方论刊,2018,(9):75-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