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汉语词汇量及其庞大,不同的词汇在实践应用过程拥有不同的要求与方法。为此,本文将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词汇教学法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词汇教学;研究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蔡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词汇教学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6):273-274.
汉语词汇之间的共性相对比较小,需要依靠学生的不断积累。现如今,我国高校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工作十分重视,教师通过运用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将每一个词汇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优势与劣势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词汇在运用过程的重难点。
一 词汇教学方法的初级应用
汉语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第二语言教学内容,在初级教学阶段学生无论是知识的储备能力,还是汉语言应用水平均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发展水平。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汉语言学习活动时,需要正确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简洁、易懂。在此,我们将介绍三种汉语言初级教学阶段所使用的词汇教学方法[1]。
(一)形象教学法
“形象教学法”是汉语词汇教学中最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初级教学活动中被经常运用到。形象教学法是借助图画、实物、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对词汇的意义进行理解与认识,而不是借助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留学生在接触汉语的初期对汉语的认知不够深入,甚至有的学生在汉语言学习方面属于零基础,教师如果运用全中文授课方式是一种不太现实的方法。因此,在汉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会运用一些具有较强直观性的图画、实物或者是动作对汉语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对汉语词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理解。汉语言专业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所接触到的汉语词汇均相对比较简单,而这些词汇中有不少词汇均能够用图画、实物或者是动作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在学习“香蕉”这个词汇时,教师通过展示“香蕉”这一实际物体或者是用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来,同时将“香蕉”两个字写出来,引导学生跟读;在学习“走路”这个词汇的时候,教师通过做“走路”这个动作,让学生能够对“走路”一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跟读。“形象教学法”就是将语言与实际事物直接联系到一起,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汉语词汇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与理解。但是在汉语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学对象是成人的话,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会显得过于幼稚。因此,形象教学法多用于教学对象是学生的汉语教学活动中。
(二)母语教学法
“母语教学法”是汉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在成人教学中运用的概率要比在学生群体中运用的多,是初级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重要途径。“母语教学法”是借助学生的母语对汉语词汇的意思进行解释,形成一种“英汉互译”的状态[2]。汉语是一个庞大的语言体系,有不少汉语词汇无法运用实际物体或者是动作进行展示,这时就需要运用语言对这些具有抽象性的词语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根据解释对汉语词汇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汉语与英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较大的差异,有些词汇可以运用直接翻译方法,但是还有不少词汇需要运用英语对汉语词汇的意思进行解释。例如,在汉语中“祖母”是指“父亲的母亲”,在英语中“祖母”的英文写法为“grandmother”,但是在英文中“grandmother”一词是对“父亲的母亲”、“母亲的母亲”的统称,教师为学生讲解“祖母”一词时,不可直接将其翻译为“grandmother”,而应将其翻译为“fatiher’s mother”。这种方法在讲解的过程具有较强的直接性,能够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少走不少的弯路。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汉语词汇均能够用学生的母语对词汇进行解释,例如在英语中所出现的“work”一词,其中文解释可以是“工作;职业;工作地点”,也可以是“做事;正确;操作;造成”等,这个时候就不能用母语对学生进行解释。
(三)语境教学法
“语境教学法”同样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初级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当然,“语境教学法”不仅可以被运用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级教学阶段,还能够被运用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其他教学阶段。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需要保证学生对汉语拥有良好的语感,如果学生对汉语缺乏语感,在实际学习过程将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汉语词汇的理解能力。教师运用语境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汉语词汇学习活动时,需要借助语境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情境化引导下对汉语词汇有一个独特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让学生对正确理解词汇的意思。例如在学习“浅”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不仅仅有一个意思,在实际应用过程它的应用领域很多,譬如“这个裤子颜色很浅”、“这条小河很浅”、“我和他之间的情谊很浅”等。因此,教师在运用语境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词汇学习活动时,需要充分借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浓重的语境氛围中开展汉语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认识[3]。
二 词汇教学方法的中高级应用
学生历经初级阶段的学习,对汉语词汇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与理解,学生们均用一个良好的汉语词汇学习基础,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步入汉语词汇的中高级学习阶段。在汉语词汇的中高级学习阶段,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了新的标准,要求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过程将直观形象作为学习的基础,进一步提升汉字意识与文化意思,不断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汉语词汇的自学能力。
(一)语素教学法
“语素教学法”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高级教学阶段的常用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借助汉语词汇中所出现的各种语素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将合成词拆分成多个不同的语素成分,让学生能够对汉语词汇的构成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例如,有一个老外到北京想要吃北京最具特色的“烤鸭”,但是他不会说“烤鸭”,但是他知道“烤鸭”一定是“用火烧鸭子”,而且他知道“火”和“鸭蛋”这两个中文读法,就说给饭店的服务员说自己要一个“火烧鸭蛋的妈妈”。老外会说“鸭蛋”一词,也知道“鸭蛋”的意思,但是不知道“鸭”怎么说,这主要源于老外的老师在给他讲解“鸭蛋”一词时,并没有运用语素教学方法。若教师运用“语素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讲解“鸭蛋”的意思,就能够将“鸭”与“蛋”分开讲解,这样就能够避免老外在运用的过程闹出笑话。在庞大的汉语体系中,拥有大量的合成词,有不少合成词的语素意义与词义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同学”一词是由“同”与“学”两个语素构成,其中“同”的意思为“一起”,“学”的意思为“学习”,两个语素连接到一起就是“一起学习的人”。有不少留学生在学习过“同学”一词后,就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推理出“同事”、“同桌”、“同伴”、“同性”等词[4]。
(二)构词教学法
“构词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可将其与“语素教学”联合到一起。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的过程,不仅需要学习汉语语素,还需要学习合成词在合成过程所运用到的构成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正确的推测出词汇的含义。教师运用构词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汉语词汇学习活动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纵使汉语词汇量及其庞大,但是合成词在合成过程所运用到的构词方法十分有限,主要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偏正”结构、“述补”结构、“联合”结构这五种形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统一类型的词语进行系统性学习,这样学习方法比单个讲解要有效的多[5]。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汉语词汇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工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需要教师全面提高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视,根据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掌握情况,合理选用词汇教学方。通常情况下,对初级汉语学习者进行词汇教学时,主要运用形象教学法、母语教学法以及语境教学法,对中高级汉语学者进行词汇教学时,主要运用语素教学法和构词教学法。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汉语词汇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学生汉语基础进行全面摸底,这样才能保证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梁向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词汇教学法研究[J].现代交际,2019(11):179-180.
[2]张博.提高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效率的两个前提[J].世界汉语教学,2018,32(02):241-255.
[3]靳洪刚,侯晓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实证研究纵观:显性与隐性学习、知识、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6,30(03):379-400.
[4]蒋梦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初级阶段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6.
[5]杨潇潇.“组合汉语”视野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设计研究[D].安徽大学,2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