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国际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能让世界看到一个全面立体客观真实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当下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下高校发展、大学生成长的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大学生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大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历程中,提升做事的能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国故事;大学生;文化自信
本文引用格式:谌丛,李玉财,邓听.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1):136-137.
2018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也是加强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的发力点。
一 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现实所需。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中国发展的需要
当代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故事”正在深深地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外部世界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外部世界对中国故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读、误解和误判。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中国故事不仅与中国自身的历史、现实和未来顺承一脉,而且涉及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这一重大主题。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关乎中国和平、发展、共赢的战略性问题。
近年来,“软实力”的概念被国际社会和越来越多的国内各界人士所接受,中国的国家形象、公共外交和对外沟通等受到国内各界的普遍重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国际话语权的要求越来越高,来华学习与工作的外籍人士也爆发式增长,国内大学生出国留学与出国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学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二)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高校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高校不仅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学习世界上的先进文化,也要讲好中国故事,输出优秀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创新力。
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走出国门,成为行走的中华文化传播者和发言人,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外国留学生走入中国高校,高校也可以借助讲好中国故事让留学生成为中外文化使者。高校应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交流意识,增强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符合国家“走出去”战略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高校师生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思想活跃的高素质群体。高校是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活跃阵地,是培养文化传播人才的摇篮。高校运用其在人才、知识、技术、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和引导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高校需要重视创新型复合型文化人才的培养,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支持文化人才,引领文化潮流,领衔时代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贡献聪明才智[2]。
(三)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赋予大学生肩上的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大学生,艰苦卓绝的红色革命文化激励着大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引着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受益者、继承人和实践者。大学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新生力量。
大学生作为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传播者,其精神面貌影响着社会群众对文化自信的关注和认识,影响着社会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3]。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传承民族文化不仅在个体意义上,对其人文意识的培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关键作用[4]。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与传播能力是提高其民族自尊心与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渠道,是提升大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奋斗历程中树立理想抱负,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
二 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
大学生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大学生富有朝气,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新思维与新方案。大学生可以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挑战中充分发挥创新优势。但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还需底气与基础。只有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大学生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真信,坚定“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学真懂,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革命文化,关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讲伟大的中国精神,表达中国人民的自信以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阐述发展起来的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是在向世界描绘中华文明的绚烂璀璨,是在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敢于并善于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的是中华文明愿意与其他文明开启交流与互鉴的旅程的胸襟和气魄。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就是以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再探讨、再深化的过程,让自身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融会贯通,汲取精华,促进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将其变为自身成长的源动力。
三 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注意事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调了文化人才的突出地位[5]。
大学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具备语言素养、文化素养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表达的能力。除此之外,大学生还需加强自身的文化的底蕴、知识与内涵方面的积累,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积累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尤其要注意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方法,克服其难点。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
大学生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历史资料、客观的事实,讲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红色革命文化故事、以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事,结合自身的个人的成长经历,讲述中国故事。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
在国际化视野下,国外的大学生用贴近外国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的交流方式,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和鲜活的故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网络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国内的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经历优势,带动身边的大学生在国内开展实践活动,到院校和社区开展实践活动,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运用“汉语角”、“小语种风采比赛”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以语言教育和文化熏陶激发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讲好中国故事的难点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研究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展现中国思想,组织故事载体。为了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就要对受众群体的兴趣爱好、学习和接受能力、个性特点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将课程设计地合理有效,才能充分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爱上中华优秀文化。另外,参与对象的筛选、开展场地的选择,以及如何借助网络宣传媒体进行宣传也是难点所在。
四 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意义
以我校为例,大学生作为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除了在校园中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鼓励学生投入到孔子学院的教学实践当中,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厄瓜多尔、蒙古、美国、白俄罗斯等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文化交流的行列,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志愿者,在海外的汉语教学志愿服务得到一致好评,不仅有国际志愿者的精神,更是用中国情感、中国思维、中国智慧彰显中国力量、传播中国文化的明显例证。大学生志愿者回国后,在学习之余继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来,带动大学生一起讲好中国故事。在新媒体上开辟“文化自信”原创专栏,通过宣传大学生志愿者在国外的经历和事迹,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自信呈现给全世界,让中国文化自信盛开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五 结语
大学生认真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通过生动形象、内容充实、情感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红色革命文化故事、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有效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精髓,大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历程中,提升能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建辉.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使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5):117-120.
[2]韩雪青.讲好中国故事与当代大学生成才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3):132-135.
[3]倪颖.讲好中国故事,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J].人民论坛,2018(28):136-137.
[4]刘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和对策探究[J].新西部,2018(20):150-151+48.
[5]唐琪.高校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讲好中国故事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4):132-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