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近几年海岛教育事业的发展,大众对定向培养制度也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定向师范生,培养人数逐年增加,但对于定向师范生的教学质量却少有人关注,也少有人做专门的调查研究。文章以浙江舟山海岛近几届定向委培的学生为例,他们均是浙江海洋大学在读师范生,通过对他们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掌握程度的调查研究,剖析定向师范生的教学质量,指出培养过程中定向师范生存在的“专业知识不扎实”“针对性教学技能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了其成因,对舟山嵊泗以及岱山等海岛县的教育类人才的培养方式和高校的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定向培养;海岛教育;教学质量;建议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胡璇琪等.关于海岛定向师范生的教学质量探究——以浙江省舟山市海岛定向师范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0):33-35.
一 研究背景
舟山作为一个群岛城市,许多小岛县城交通不便,出行困难,船是连接外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这让海岛的发展陷入人才“瓶颈”。我们根据新闻报道、政府工作报告等了解到,在嵊泗、岱山等这些海岛上教育和医疗领域急需人才,政府也曾尝试大规模引进外地人才,但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由于自然条件等种种原因早已离开海岛,岛上各方面的条件无法与大城市相比,因此在吸引人才,尤其是留住人才上一直处于劣势。
针对本地人才不愿回来,外地人才不愿久留的状况,各个海岛积极创新,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将目光聚焦于本地应届高中毕业生这一群体,走出了一条“本土人才定向培养”的创新之路。自2009年起,岱山县率先实施定向培养海岛卫生人才计划,2016年为有效解决县域师资结构性紧缺的问题,岱山县又联合师范院校与县区共同制定了培养方案——与大学联合培养和定向就业的模式,按教师岗位需求,在应届岱山户籍的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定向培养教师。嵊泗县也从2009年起,大力开展本地生源的社区医生定向培养工作。2012年,在取得一定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建立起嵊泗籍应届高中毕业生定向培养长效机制,又出台了《定向培养百名紧缺人才工作方案》,每年定向委培相应数量的本地户籍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中包括中小学教师岗位、医护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未来五年内比较短缺且引才较为困难的专业岗位。
随着海岛人才定向培养政策的宣传,大众从一开始的不了解到后来的接纳认可,报名人数也从寥寥几人变为了激烈竞争。目前已有众多的定向培养生签订了合同,在大学进行专业性的学习、培养,这些定向委培生的培养质量到底如何呢,我们认为应以海岛教育类定向委培生为对象展开这一课题研究。因此,我们对其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原因并针对性的给以建议。
二 现状分析
由于本次的研究对象是以嵊泗县定向培养浙江海洋大学在读师范生为例,人数较少,问卷调查的方式缺少普及性也难以客观地分析,所以我们采用了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等方式。
结合浙江海洋大学2016级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教学情况,我们将调查内容分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三大板块,其中专业知识包含专业核心课程和教育教学能力两大模块;教学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包括教学基本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我们根据实情增加了因材施教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我们归纳为自我发展和综合能力两大板块。
(一)专业知识方面。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都是来自浙江海洋大学小学教育的嵊泗县定向培养师范生,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共有10门,其中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专业基本教育教学知识,以普通心理学这一门专业课程为例,16级的定向培养师范生所在班级的平均分为87.7,而定向师范生的平均分为79.3,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单是这一门课程差别就很大,教学质量远远落后,其他已经开课的专业课程也存在类似问题。
在课程通过率方面,仅接受我们访谈的六名定向师范生中,在大一第一学年就有3名学生存在通过率未达到100%,也就是存在挂科现象,占到了定向师范生的50%,这一数据也反映了在专业学习方面定向培养学生的质量远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学技能掌握程度。在小学教育这一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有特别针对海岛定向师范生的内容,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所涉及的课程和同专业普招学生并无不同。其中三字书写和语言能力这两方面贯穿该专业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艺术素养这一块并没有专门开设针对海岛特色的课程,只在全校性的选修课中看到了舟山锣鼓这一门课程,但是采访中发现,并没有定向师范生选修这门课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专门开设面向这些师范生的特色艺术课程,他们基本上没有渠道接触舟山特色艺术形式,然而现状是现在的小学尤其注重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尤其是近年来一些艺术形式比如舟山锣鼓被作为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越来越受重视,而定向师范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这也是今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些定向培养的学生在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方面确实掌握到位了,但是他们的身份还特殊在毕业以后要为海岛小学服务,海岛小学和城市小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包括生源的质量、学校教学设施、课程的开设等,基础的教学技能并不能满足于这些特别的海岛小学,因此因材施教能力也很重要。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在职海岛教师中,多数都是有城市小学教学和海岛小学教学的双重经验的,据他们介绍,海岛小学学生和城市小学学生最大的区别来源于家庭环境,海岛小学的学生由于环境原因,大多数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学生父母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学生父母离异,等等这些都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所以海岛教师不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学生的心理教育上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这些海岛定向师范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本没有特别接收这方面的教学训练,并不具备适应海岛小学教学任务的一些教学技能。
(三)创新创业能力方面。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大学生在校园内外还有很多的竞赛,包括学科类的竞赛、艺术类的竞赛、体育类的竞赛等等,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同专业的普招学生由于毕业以后还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为了充实自己的简历,他们往往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并且争取拿到好的名次;而这些定向培养师范生则不同,他们由于政策的照顾,一毕业就身处编制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铁饭碗”,他们不需要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是考不进编制,他们只要保证自己能顺利毕业,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就可以了,所以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产生了惰性心理,除少数几个在课外竞赛中有获奖之外,其他基本都无参加。在自我发展能力这一块相对是比较落后的。
三原因阐述
在产生上述几种现状后,我们通过深入的交流以及对课程设置等的进一步了解,认为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一)课程设置上缺少个性化的东西。基础性的教育学课程达到了教学效果,但是针对海岛小学这一特殊的环境缺少技能化的教学课程,比如现在的海岛小学普遍学生数量比较少,采用小班化教学,而城市小学由于“二胎”政策推行多年,生源逐渐增加,每个班几乎都是35人以上的大班,这很可能导致这些定向培养的师范生毕业后分配到海岛小学,一方面会由于仍然使用城市小学的教学方式但发现并不适用,另一方面在大学里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很大一部分难以派上用场而产生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针对性的乡土文化课程也基本没有开设,这就导致定向师范生的受教育环境和将来的工作环境脱节,他们并不了解海岛小学的教学情况,也就不会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该方面的教学技能。总的来说,也就是涉及“海岛文化”海岛教育问题”“海岛学校”等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农村和积累情感的课程极少开设。又如海岛小学出现的“小规模化”需要小班化教学,此类课程也基本没有,与海岛小学的实际需要有明显的脱节。
(二)缺少“第三方”监督。定向培养师范生的流程大致是学生在高考结束后与当地教育局签订合同,继而在合作高校学习四年,最后毕业回到生源地工作。在学习的这四年中,可以说是放任不管,无论你在学校里成绩如何,表现怎么样,只要你能顺利毕业回到海岛教书,这中间的过程没有人管你。其实我们了解到,定向培养模式最早是从西方国家开始的,而西方国家全科定向教师培养的成功是政府、学校、专业机构联合培养模式取得的,所以说在培养的这四年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缺少竞争且无后顾之忧。定向培养的学生只要顺利毕业就能回到海岛工作,不论他们是真心为海岛教育事业服务,还是只是享受政策便利解决工作难题,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比同专业的普招学生要轻松,他们已经提前签订了合同,不需要通过应聘考试和其他人比分数比能力,只要接受分配工作就可以了,这也就导致他们对自己降低了要求,产生了学习惰性心理。尤其是他们因为未来工作无忧,加之没有适当的淘汰机制,因为“定向”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由此还会导致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缺失。
四 建议对策
针对上述的现状以及原因阐述,我们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良:
(一)课程设置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可建立海岛定向培养师范生的专门课程,除了和其他学生一样的基础性和技能型课程,针对定向师范生的海岛乡土文化课程也很重要。首先要保证在思想上有归属感,他们才会主动去了解海岛小学的基本情况,以此有针对性地对海岛小学特殊的教学情况进行对应的教学技能训练,学习并掌握一定的乡土文化知识,是教师融入海岛社会、海岛小学的重要条件,保证他们毕业后不仅从理论上还能从实际教学技能上适应海岛小学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引入“第三方”监督,确保人才选拔、培养的质量。除政府、学校之外,可以引入专业的机构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动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校效率,保证资源的合理和最优化使用;同时也能无形中给这些定向师范生一定的压力,确保学习的积极性。
(三)建立一定的考核淘汰制度。在学生接受教育、培养的四年过程中,可以利用中期的考核淘汰机制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了解,形成良性竞争的模式,将不合适以及不适应的、较落后的学生淘汰出去,合理安置,以此保证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如温水中的青蛙无所作为。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成评估小组,对定向培养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总结与反馈,建立一套科学评估机制。
(四)尝试“双指导教师”模式。在教育见习或是教育实习阶段,可以为海岛定向师范生指派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来自城市小学在职教师,一位来自海岛小学在职教师,共同帮助其成才。由于实习都由各自承接培养任务的高校安排,很难让海岛定向师范生下海岛实习,各个定向师范生无法在实习阶段接触到将来的工作环境,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可以由一名海岛教师远程指导。
白天各个定向师范生跟着城市小学在职教师在城市小学实习,学习一线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心得感悟记下来,晚上可以与海岛小学的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看看城市与海岛小学的区别,如果同样的内容放在海岛小学可以如何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向海岛小学指导教师学习如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
(五)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切实做好三笔字、普通话、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等基本教师职业技能与知识的过关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毕业资格审核挂钩。其次要建立学校、学生、见实习单位等多维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要特别重视来自学生见习、实习单位的意见与评定,注重评价结果的客观与准确。再次要打破过去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与实践教学活动效果的考核,强调对学生所具备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测试。
提高海岛定向师范生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长期坚持并且不断完善。提高海岛定向师范生培养质量不仅需要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下功夫,还需要学校、政府等多方机构共同合作监督,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参考文献
[1]庞丽娟,金志峰,吕武.全科教师本土化定向培养——乡村小学教师补充的现实路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6):41-46.
[2]李克勤,袁耀宗.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01):98-100.
[3]程水栋.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1):7-8+20.
[4]夏道明,赵青松,李超.安徽省五年制小学全科教育教师定向培养的理性期待[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170-171.
[5]韩冰清,王仕杰.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策略——基于“定向培养”政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05):6-8.
[6]周兴平,程含蓉.浙江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施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8(06):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