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陈旧、盲目、死板的人才逐渐被淘汰,为了顺应新时期的社会现象,创新成为人才必备的条件。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为学生自身必备的一个条件。对于高校而言,如果想要培养出科技创新型人才,就应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平台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基于此,文章将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建设科技实践平台的思路。其次探究当前高校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创新吸纳制度、创建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选择制度、开展多类创新科技活动、创建科技激励制度,以及资金筹措等对策,以期为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一定指导建议。
关键词:实践平台;科技创新;实验室
本文引用格式:石宏伟等.高校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0):237-238+241.
一 建设学生科技实践平台的思路
在高校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上的实践内容和实验内容,一般都是将其当成补充课堂的教学理论知识,很多都是教师先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示,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实践,这样学生才能有机会参与到演示当中,教师所指导学生的实践内容,一般都是为了验证课本中的理论内容,主要的意义是以验证为主,实践的内容比较固定和独立,没有和其他的内容和社会中所能用到的项目或者其他的学科互交叉。很多情况下,既使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也难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等来适当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和方向,仅是教师让实践什么内容学生就跟着一起进行实践,实践活动较为古板。此外还有的高校实验设备不健全,导致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受到实验中心的软硬件设备以及高校的管理等多方面的限制,难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针对科技兴趣浓厚的学生,受到多方面影响后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被埋没,使得高校培养顶尖的科技人才成为空话,进而难以完成这一目标。
(一)实验教学应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和多层次性
针对当前我国各个高校的教学现状来看,高校创建科技创新型的实践平台,实际上就是创建和完善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多层次教学指的是高校设置实验室,可有效地满足大一到大四,甚至研究生阶段,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对科技的需求。开放式教学模式指的是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无偿的为学生开放,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实践相关科技活动,能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适当地进行选择,并将高校科技中心当成学生创新科技活动的重要基地。创新型的科技中心指:实验教学中线的基础设施和教师的师资力量都能完全符合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的要求。高校科技实践中心能够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才能促使高校的实验中心逐渐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的科技人才圣地,进而更大限度的为国家、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促使高校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在实验中心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确定实验教学中心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基地就是实验中心,学生通过在实验中心的实践和学习,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由此能够看出实践中心对培养创新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在确定实验科技中心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规模定位。实验教学中心的场地设施、场地空间,能承担大规模的学生实验竞赛活动、课程教学、试验培训、教师的自主研究、学生的自主创新科技研究活动。第二,类型定位。运用模块分区方式,将不同的实验教学平台分成不同的区域,规划学科不同专业通用型的实验平台与对于相类似的专业实验平台。与此同时针对每个大类实践平台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年级段划分不同层次实验平台区域,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心达到预想的实践效果。第三,功能性定位。创建实验中心的过程中采用整合资源的方式来实现实验教学创新性与前瞻性。学生应该配备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合理的规划和统筹高校实验中心采用适合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实验中心,并且应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制定完善的运营制度,进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第四,效益的定位。高校在建设实验中心前应考虑效益的产出,也应该考虑相关投入。应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创新和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应该将实验中心的资源效益实现最大化,将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开设实验中心的根本目的。
二 高校建设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时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地基地,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让自身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但高校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难以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一,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尤其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对实践活动不够重视,教师仅是注重运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不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学习理工科时,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仅是指导各种理论知识内容,缺乏实践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态,学生仅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明显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造成不利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接受科技知识时,难以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方向和课题,导致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较为盲目。第二,对学生创新工作方面的奖罚激励制度缺失,当前很多高校都制定了挑战杯制度。但是高校针对科技创新活动,多数都是针对高校学生,高校积极创新活动不管是授课教师还是所有的学生,都为此次活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对学生和教师的努力,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激励,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开展出更多优异的科技活动,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创建分层次开放型的学生科技实践平台途径
(一)创新吸纳制度
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科技实践活动当中,高校可通过创建社团组织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科技创建实践平台的意义,让更多的学生都能认识和了解创新科技活动的意义。高校在组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将其设置为学生科协,将其作为吸纳喜爱科技创新研究学生的机构,由于需要通过分层次开放型的教学,每个年段应成立一个创新科技方面的社团,这样能促使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层次性。在社团中吸取更多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为参与社团的学生创建及科技创新管理档案资料,其中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班级、专业、个人爱好、个人科技技能、未来的目标等。
(二)创建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选择制度
一直以来,在开展创新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研究的内容都不对称,这是高校的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要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教师所指出的课题,在很多时候都不适合学生操作,学生与教师难以达成共识。第二,学生不知道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通过创建学生和教师之间双向的科技创新机制,促使学生和教师两者间都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科技目标,可适当地为学生与教师指出合适的科技活动,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一同探讨,通过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科技实践目标。
(三)分层次开展不同类型的科技活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科技能力和水平,应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并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活动,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学术交流会,促使学生和教师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对大一学生开展各类讲座,促使大一学生通过学术讲座的方式看来提升自己对科技的认知,促使大一学生能踊跃地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国。针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学生为实践创新活动的主力,但学生仅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实践活动主题进行实践,缺乏企业相关工作的时间经验,进而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实践活动难以更好的应用到企业实践活动中,因此高校可以与科技相关的企业做好沟通,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与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谈话,真正的了解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的真正需求,教师也应与企业做好沟通工作,吸取经验,促使教师在企业的指导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实践活动。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科技型人才。
(四)创建科技激励制度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进而才能更好地适应于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培养学生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应选择学生未来发展的科技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科技活动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针对相关问题要不断探究出新的科技活动,高校应针对对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贡献的教师要给予物质或者资金上的奖励。针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上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就业或者研究生时刻对其进行特殊的照顾,通风管这种方式能够激励更多的学生和教师积极地参加带科技创新的队伍中,促使教师能为学生探究出更多的科技活动内容,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能型科技人才。
(五)做好实验室管理
很多高校开展开放式的实验中心后,会担心有大量学生涌入,如果有的学生不认真的对待设备,这样会导致设备出现损坏的现象,这样为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苦难,实际路桥爱谁,出现这种问题,也仅限于在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的初期,很多学生对实验室中的新兴事物感兴趣就像尝试接触一下,而到了实验室开放的后期,能够继续到实验室参与实践的学生只是真正热爱科技活动的学生,并不仅是一时的更好奇心。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可以制定定期开放实验室的时间计划,实验室开放时,高校可以安排教师值班看守实验室,并且如果不同班级学科学生来进行实验时,值班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指导,如果发现学生有操作不当的行为应及时的制止,避免出现实验设备损坏的现象,针对学生出现疑问值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也能保障学生参加实验后能够学到一定的科技知识。
(六)教学效果评估
教师在安排学生参加完实验活动后,可能会发现实验效果没有效果,并且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验活动的指标,在实验课堂上创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也可以采用学生匿名评估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打分,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改正,并完善相关实践活动内容,尽量满足学生对实践内容的要求。
四总结
高校实施分层次的开放式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中心来表现相关的实践活动,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它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培养全能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顶尖科技创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是高校学生实施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可以通过开放性的创新实验,将课堂学习的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心当中,组织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再由教师精心指导,继而能为国家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顶尖科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建光,周亮,李忆湘.基于“一体化三层次开放式”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1):41-45.
[2]李源龙,徐森富,赵国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1):47-50.
[3]李鹏,张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06):127-130.
[4]卞军,蔺海兰.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探讨——以西华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6(08):106-108.
[5]姜明明,李凤玉,张春凤.分析检测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0):280-282.
[6]胡曙虹,黄丽,杜德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构的实践——基于三螺旋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以硅谷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6(3):21-28.
[7]王方.“互联网+”下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实践——中小企业视角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5):15-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