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探讨,力求在课上与课下双管齐下,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兼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融入;高等数学
本文引用格式:张宁,等.高等数学课程引入“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79):255-256,259.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其中高等教育更是为祖国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点。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高校教育,特别是加强高校思想教育才能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国再次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这一要求就是要在高校各门课程中贯彻“课程思政”。
高等数学是高校所有工科专业的公共必修基础课,从贯穿整个大学第一学年,这正是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的过渡,是熟悉大学学习的关键,更是奠定学生思想教育基调的一年。如何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贯彻课程思政,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也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高等数学课程推动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
“课程思政”并不是增开一门课,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本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内容细化隐形地传授给学生。
高等数学课程是研究抽象客观规律的课程,本身并不关乎思想政治立场,如何在其中加入课程思政就不可单纯的从立场上入手,需要在课程的点滴中加入。由于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之间的不同,很多同学进入大学之后发现,想学好高等数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往往将大量的精力通入到对概念的理解和习题的运算中,这使得学生忽略了其它的细节,更不用提这其中蕴含的思政思想了。教学时,由于高数课程内容多、时间紧,有些老师将教学的重点偏向于运算技巧的传授。而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该课程除了对运算方法与技巧的掌握之外,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与理论,教学侧重点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基础内容了解的不深入,更不要提其中隐藏的深层思想内容的把握了。课程思政的引入,就要求高数老师们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从思政的角度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加强教学改革。
数学揭示的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这其中自然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数学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恩格斯在数学上就有很深的造诣,其对于高等数学的描述至今仍然被很多高数老师用在第一堂的高数引入课程中。如何让学生领悟数学中包含的普遍哲学思想是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 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及措施
(一)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引入
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抓好这个主要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这主要可以由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1.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融入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融入而融入,而是要在原有的专业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这就需要高数教师在对思政内容和数学知识有足够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相互结合的挖掘与探索,并将其扩展为典型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由于非思政专业教师,对于思政领域的理解可能不够透彻,在结合过程中可以与思政课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
同时,思政内容的融入也不是每节课、每个章节都要有思政的融入,而是在可以结合的知识点上进行灵活的融入。特别是一些较为关键的定理或者典型案例中,如果可以适当的进行思政融入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在导数应用中学习了著名的泰勒公式,该公式是微分中值定理的推广,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的幂级数展开提供理论基础。泰勒公式是使用高阶导数组成的多项式逼近一般函数,对数表、三角函数表都是利用这个方法算出来的,在该过程中为了得出更为精细的结果就需要进行误差估计,并且可以计算出在不同阶导数时的误差范围。在介绍误差计算时可以给同学们介绍刚刚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它是世界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也是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他也是世界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在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建筑师们克服了一系列的世界级难题,其中之一就是沉管的安装放置。为了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成,需全面考虑建设条件,必须在55公里的全长中,铺设6.7公里外海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标准管节每节长180米,排水量超过75000吨,要将这些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深度进行海底无人对接,并且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而该技术在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当时我国对该技术的掌握约等于0,国外公司借助自己的技术垄断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为了让国家能够掌握这项技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带领自己的团队刻苦钻研,在自主建设过程中进行多达百余项的试验研究和实战演练将这项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外海沉管建设难关攻破,严格的控制住了最难控制的误差。这个例子说明了控制误差的重要性,强调泰勒公式在误差计算中的作用,同时也从中学习当代中国科研人的钻研精神,在学习中融会发扬。
在无穷级数的知识点中,研究了数列的求和问题,在讲解中可以结合银行储蓄的复利问题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利滚利”的可怕,以此介绍近年来危害极深的“校园贷”、“套路贷”给陷入其中的同学带来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抵制享乐主义,养成理性消费习惯,远离非法贷款。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以往高数教学中,我们虽然强调学习知识的意义,但是最终往往局限于做题方法的重复,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多个片面的点上,对于这些知识的来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理解。如何将这些片段连接成一个完成的篇章,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将数学中的哲学本质展现出来,将数学史引入到高数课堂的教学中来。历史不仅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概貌,使课程的内容互相联系,而且通过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数学思想的主干联系起来。在数学史的讲述中,学生可以看到数学发展的曲折,数学家们的艰苦漫长奋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塑造完善的人格。
总所周知,高等数学是在极限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和延伸,围绕微积分原理建立起来的。而早在公元263年的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就在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中为求解圆周率而创立了割圆术,其内容已具备了最初的极限思想,他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用该方法计算了3072边形面积从而求出π=3927/1250=3.1416,将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三位,他在割圆术中提出的极限思想及其得出的一系列结论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在讲解极限的时候可以将这个历史故事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数学的辉煌过去,以此启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愤图强传承中国科学之光、继承科学思想。如今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科技等多方面对我国进行打压,特别是在芯片领域进行了十分严格的限制和封锁,能否研发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高精端芯片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科技研发的高度。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古代科学家们的科研精神,在科技创新上越走越好,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建设科技强国而不断努力。
(二)课后的思想交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高等数学基础课程课时量的减少,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要求,就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这就加大了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解决有限的课堂时间和丰富的学习知识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足够的预习和复习。高数课程的难度给学生的自学增加了很大的阻力,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才能更顺利和高效的进行。而现代化通讯设施很好的建立了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课外联系。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课外学习效果,将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利用QQ群组功能,在课前、课后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学习报告。学生课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对于较为典型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进行说明。在学习群众中发布一些数学界的历史与趣事、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的发布一些利用数学建模可以完成的与学生专业有关的题目,启发他们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学习和知识应用的统一。
四结论
新时代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仅是思政老师和辅导员的任务,也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参与其中。本文中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对高等数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既为了将思政理念不露痕迹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又能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框架的理解,促进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提升。
但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非思政教师对于思政理念的理解也不够全面深入,还需要多学科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佚名.高等数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 394(52):45-46.
[2]朱哲,宋乃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4):11-14.
[3]张楠,罗增儒.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3):72-75.
[4]刘淑芹.高等数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4(52):45-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