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英语发音中的“儿化音”现象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10 10:59: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儿化音是指在汉语发音中,人们常常在韵母上加上一个“儿”的现象。儿化音在汉语中十分常见,并且在汉语中起到多种作用。而在英语发音中,也有一个类似于汉语拼音“er”的音[r],并且在学习英语时,很多中国学习者也将汉语中的儿化音带入了英语发音之中,习惯在英语单词的某些部分上加入“er”,使其儿化。这种现象在英语课堂中非常常见。本文将列举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发音中的儿化音现象。

关键词:儿化音;英语教学;英语发音

本文引用格式:孙一赫.大学生英语发音中的“儿化音”现象[J].教育现代化,2019,6(82):242-243.

英语语音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英语口音是否纯正,是否准确经常用来作为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标准。“但是由于语言迁移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中朗读课文或者练习口语时经常口语问题,夹杂中式发音”[1]而其中儿化音就是极为明显的口语问题之一。本文从汉语儿化音的定义及特点出发,对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出现的英语口语儿化音现象进行定义和归类,为英语语音教学提供借鉴。

一 儿化音

儿化音一词原指汉语中的语音现象。“儿化音是指在汉语中,人们常常在某个字或词语的韵母后加上一个“儿”,从而改变原有韵母的音色,成为卷舌音的现象。”

[5]根据这个定义,儿化音的基本特征是,在汉语中,儿化音一般是加注在韵母之上,从而形成卷舌音。在汉语中,儿化音的使用频率非常大,尤其是在口语中。“而且儿化音的位置在汉语中也相对固定,一般出现在字以及词语和句子的末尾部分。”[2]儿化音有可能出现在某个字或词语里,如:哪儿、手把儿;也有可能出现在某一句话里,而且通常是在一句话的末尾部分,如:你去哪儿了、有什么事儿。

\

 
二 大学生英语学习者的儿化音现象

在英语的发音中,“浊辅音[r]的发音以及发音方法与拼音中的“er”极为相似。”[6]在英语中,读[r]音时,“须将舌端抬高,接近上齿龈后背部,舍身向后缩;气流经社团和上齿龈后背部之间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3]此外,英语中的辅音[r]也可以放在元音之后,此时“不能单独发音,需要同元音合读,使之成为一个元音。”[3]在这种情况下,[r]与汉语中的儿化音十分相似。由此,英语发音中的儿化音,其本质就是辅音[r]的不适当添加或应用。在英语学习中,很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说英语或读英语时将汉语的儿化音带入了英语之中,形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所特有的英语儿化音现象。

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课堂的表现,儿化音在英语发音中的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在两个特定的元音和一个辅音后加上[r],在元音上的表现主要是在[ə]以及[ɒ]后添加[r]音,这一点和汉语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因为汉语的儿化音也是在韵母添加“er”;而辅音方面的表现则为[l]与[r]的混用。

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将儿化音应用到英语时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即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上述三个原因出现的音节,无论是第一音节、第二音节或是第三音节均会加上儿化音。

(一)[ə]

在[ə]之后加上“er”在课堂中是十分常见的。

英语中的[ə]与汉语拼音之中的“e”音发音较为相似,发音方法和结果几乎相同,“发音时舌身平放,舌中部略隆起,双唇扁平。”(汪文珍,2008)[2]。英语的[ə]也是极为常用的元音之一,可以与辅音以及其他音节一起形成英语单词,比如:sofa/’səʊfə/、extra/’ekstrə/、extra/’ekstrə/以及一些含有这一音标的长单词,如woman/’wʊmən/等。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中国学生在发含有这个音标的单词的时候会在这一音标之后附加上一个多余的[r]音,使其儿化。比较经典的例子主要是某些英语单词,比如,delicious、famous、precious、various、nervous、problem等。

以其中几个为例,如delicious,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标注和解释,这一单词的发音应为:[dɪˈlɪʃəs]。根据音标,[ə]位于这个单词的第三个音节,且结束[ə]发音后应该立刻发[s],但是学生会在[ə]后加上[r],让这个音节变成[ʃərs],最后delicious的发音也变为[dɪˈlɪʃərs]。

另外的几个单词也有相同的情况,如学生在课堂做口语展示或读课文时常会将famous[‘feməs]读成[‘femərs],将precious[‘prɛʃəs]读成[‘prɛʃərs],various‘[vɛrɪəs]读成‘[vɛrɪərs],nervous读成‘[nɝvərs],problem[ˈprɒbləm]读成[ˈprɒblərm],还有将was[wəz]读成[wərz]

(二)[ɒ]

“学生英语发音儿化音还体现在元音[ɒ]上。元音[ɒ]的发音方法是双唇稍微向外突出圆形,舌后升起,舌尖不触下齿。”[3]在英语之中,有很多单词之中含有这个元音,如dog、watch、stop、everybody。在英语的发音中,如果在单词中,[ɒ]之后没有字母“r”出现,是不能出现儿化音的,但是在课堂中,很多学生却在[ɒ]后面加上[r]使其成为[ɒr]。其中的例子主要有problem、everybody、economy、was、because等。

以problem为例,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标注,problem的发音应为[ˈprɒbləm]。根据音标所示,元音[ɒ]位于单词的第一个音节[prɒ],且[ɒ]之后应该读第二个音节的第一个辅音[b],两个音之间并没有[r],因此在发音的过程之中不应该出现[r]。但是在课堂中,很多学生在[ɒ]加入辅音[r],使单词的第一个音节变成[prɒr],同时,这个单词的第二个音节中还包含元音[ə],根据第一条所说,学生也会在这个元音之后添加辅音[r],使单词的第二个音节[bləm],变成[blərm],最终,problem的读音就变为[ˈprɒrblərm]。

此外,很多学生还会在其他含有元音[ɒ]的音节或者单词中加入[r],使其儿化。如everybody[ˈevribɒdi]读成[ˈevribɒrdi],economy[ɪˈkɒnəmi]读成英[ɪˈkɒrnəmi],was[wɒz]读作[wɒrz],because[bɪˈkɒz]读作[bɪˈkɒrz]。

(三)辅音[l]

除了以上所说的两个元音之外,学生还会经常把辅音[l]读成[r],使其变成翘舌音。在英语发音中,“[l]是舌端齿龈边辅音。发音时舌尖及舌端紧贴上齿龈,舌前向硬颚抬起,气流从舌的旁边送出。当此音为尾音时,将舌端抵住上齿龈,舌前下限,舌后上抬,舌面形成凹形。”[3],常见的情况有:special,usual,will,almost,traditional,apple,central。

以单词will为例,will在英语中有很多意义,“可以作为将来时的标志,表示将来要去做的事情,也可以用作情态动词,表示本人的意愿等”[4],因此在口语中是学生使用率极高的词汇。根据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的标注,Will的音标为[wɪl],根据音标可知,will是一个单音节单词,而在will中[l]位于这个音节的末尾,因此在拼读完[wɪ]时,应该将舌尖及舌端紧贴上齿龈,并且舌前部向硬腭抬起。但在实际的口语发音中,很多学生却将这个单词发成[wɪ],即在结束[wɪ]的发音后,将舌头卷起,使[l]变成[r]。

同理,学生会将special[ˈspeʃl]读成[ˈspeʃr],usual[ˈjuːʒuəl]读作[ˈjuːʒuər],almost[ˈɔːlmoʊst]读为[ˈɔːrmoʊst],traditional[trəˈdɪʃənl]读成[trəˈdɪʃənr],apple[ˈæpl]读为[ˈæpr],central[ˈsentrəl]读成[ˈsentrər]。

但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情况下,学生都会将[l]读成[r]。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辅音[l]儿化通常仅限于一种情况,即[l]位于单词中一个音节的最后一个音时,如上述的所有单词:special,usual,will,almost,traditional,apple,central等。而除此之外,即当[l]并非是单词中音节的最后一个音时,学生不会将其读为[r],如library。根据字典标注,library的音标为[ˈlaɪbrəri]。而根据音标,在这个单词中,[l]位于第一个音节中,而且[l]后面还有元音与之相拼,即[l]并未音节最后一个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遵循其原来的读法,将其读为[ˈlaɪbrəri],而不会出现[l]及[r]混读的现象。

\

 
三 总结

根据上面所述,学生英语口语和朗读中的儿化音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音标上,分别元音是[ə]、[ɒ]以及辅音[l],但是原理却有差别。对于两个元音[ə]、[ɒ]来说,学生主要是在后面添加辅音[r],使其变成[ər]和[ɒr],但是元音本身没有消失或被替换。但是对于辅音[l],学生则是将其用[r]替换,使之在单词发音中完全消失。

参考文献

[1]蔡玛莉.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模式反思[J].文学教育:中,2017(11):117.
[2]宋扬.从“失落韵尾”与“舌位下降”的维度再论汉语普通话儿化音的发音规律[J].传播与版权,2018,(11),142-144.
[3]汪文珍.英语语音[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9-62.
[4]张道真.张道真英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68-170.
[5]张岚.“轻声”“儿化”现象的规范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6):32-33+46.
[6]张文君.美式英语的卷舌音[r]与汉语中的儿化音对比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7).129-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