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促进船海特色发展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9 10:10: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可充分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特色一流,重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创业育人的富有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本文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船海工业技术领域的独特自主创新人才培养,阐述了走近船海工业发展、助力国家海上一带一路经济增长、实现海洋强国梦想的控制工程专业为代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该实践提升了全日制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了国家经济新常态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船海特色;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控制工程

本文引用格式:李芃,等.促进船海特色发展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2):4-6.

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船海工业作为国家建设和国防事业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多处提到海洋发展,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三海一核”领域的高等教育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海洋工业等特色行业的卓越应用型工程师具有重要作用。

一 高校特色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实践

国内部分高校已建立初见成效的特色型培养模式,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天特色背景下控制工程研究生的培养,学校在培养控制工程研究生的过程中针对控制工程专业如何在航天特色背景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得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满足航天领域的专业需求,也能适合于现代社会宽泛的就业环境的问题,提出了厚基础、宽专业的分层教学加强研究生教育,保证航天控制人才的脱颖而出[2]。西北工业大学针对目前我国普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仍然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期国防科技人才发展的需求,导致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的问题,提出了“双向扩展型”人才培养模式、丰富研究生培养内涵建设、发挥名家讲堂、挂职锻炼等活动,不断优化研究生育人环境建设等方法和举措,适应新时期国防科技人才发展需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中南大学的“四位一体”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与实践[4]、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5]等也都是各高校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尝试与创新,其卓越的成效和丰硕的成果也都值得其它高校和教育学者学习和借鉴。

\

 
二船海工业特色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中的实践策略

(一)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确定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总招生人数的比例也逐年递增,如图1所示。发展目标是与学术型研究生数量达到基本持平。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以控制工程领域为主。


\


控制工程专业涵盖了以下研究方向,船舶航行与作业控制理论,水下导航系统理论与技术,船舶先进减摇控制技术,现代舰船综合导航理论与系统技术,新型惯性器件与高精度导航系统,机器感知与智能控制,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等专业性强的领域。针对船海特色下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培养,提出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体系,增强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厚,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以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多主体协同育人为抓手,搭建产学研平台,实现控制工程领域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课程层次体系建立

针对培养具备从事船海相关领域素养的全日制专业控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达到具备较强的实践和综合创新能力。依据培养方案进行了课程体系分层化建设,建立涵盖公共基础课、工程领域必修课、工程领域技术课、选修课和综合环节五个层面的课程体系。保持控制工程核心理论和技术方向课程群构成的基础上,优化具有行业特色的新工科专业选修课程和综合环节课程的合理配置,如《工业应用机器人技术分析》,《图形图像技术新应用》,强化了学术活动和工程实践,特别是相关行业领域专业硕士实习活动。在教学方式上,邀请行业企业,相关研究院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开展课程讲座、研讨、报告、交流,提升了研究生对船海领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兴趣。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明确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科研研究、论文开题、论文评阅、学位论文撰写、中期检查与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直至最后学位论文答辩。

1.校内导师配置。学生可以选择学校本专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指导教师。校内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理论课程选择和学习,协调科研,参与学位论文选题方向的把握和指导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和最后的论文撰写答辩工作。

2.校外导师遴选与导师库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和实践过程中需与企业导师之间建立合作与沟通,从而保证面向应用型研究机制运转良好和获得特色资源共享。近年来,自动化学院累积遴选控制工程方向的优质校外导师98名,其中大部分来自船海领域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校外导师采用聘用上岗的方式,经过严格的遴选机制,要求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相关行业或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了解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动向;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计划,协同培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和实践环境。

(四)开放的科研训练实践体系打造

科研实践训练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国内高校以往突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比较注重学术研究为导向,对基于科研应用型思维和方法研究缺少有效的手段和教育方法。随着国家政策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列入十大工业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一些高校都在积极地响应和发挥船海特色大学的办学优势促进特色经济发展。哈尔滨工程大学具有船海行业特色资源进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得到充分加强。

1.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利用和发挥好如中船工业、科技、重工等集团及其相关科研院所、海洋工程装备和海洋战略性产业开放式科研平台等载体,联合科研项目攻关实践锻炼,产学研合作为落脚点的指导原则,制定适合一流大学特色的、开放的研究生科研训练计划。用以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造性解决复杂工程应用型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基地(或科技园)建设。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积极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实践教学创新示范基地。大学自身也有国家科技园,但由于校区集中在哈尔滨这座内陆城市,导致“三海一核”特色办学发展受到地域影响。如今,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已经建成,并建有青岛科技园。园区围绕船舶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新材料和舰船信息化等领域,引进相关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可以增加专业学位硕士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依托这些基地,开展实践课程建设,讲座,交流,科研项目,促进科研合作,成果转化,实现多方受益共赢。

三 面向船海特色全日制控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效果评价

通过以上培养实践,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得到突出锻炼,论文工作量饱满,能就专门问题能提出独立见解和创新技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科研获奖等成果明显增强。哈尔滨工程大学培养的各类型人才以往就业形势喜人,受到业界充分认可,我国船舶工业系统40%的技术和管理领军人才毕业于哈工程,专业型控制学位研究生更是活跃在一线产业城市的相关领域。最后,通过评估建设项目研究反馈,收集就业数据,分析行业需求和特色培养的建设效果。根据往届毕业研究生就业之后显露的问题,可以对现有研究生培养进行持续改进,形成高质量的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协同创新良性培养闭环系统。

四结语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中锁定船海特色发展,较好地明确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激发了学生从事船舶和海洋技术研究的热情,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打造开放的科研训练实践体系,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评价反馈体系,有助于培养出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承担特色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了国家在实现海洋强国梦过程中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Z].2009-03-19.http://old.moe.gov.cn.
[2]刘燕斌.航天特色背景下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06):57-58.
[3]李圣,李勇,王海燕.国防行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工业大学“双向扩展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1):14-19.
[4]尹翔,周涛,刘有才,等.“四位一体”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7,(02):27-31.
[5]许福,敖知琪,上官大堰,等.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11):76-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