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和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背景下,二级学院的本科教务管理仍然处于重要、特殊又隐形的尴尬地位,其定位为执行、服务和支撑,衔接师资与学生、沟通高校与院系,但缺乏职业认同、岗位指南和专业化指导,在应对新的和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要求时,更多的都要靠本科教务秘书自身的自我革命、持续学习和长久积累。
关键词:教务管理;本科教务秘书;二级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马玉婷,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务管理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2):302-303.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教领域接棒“211”和“985”的又一个振奋人心的重大战略,事关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的未来,在教育教学方面提出了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两个重要任务。[1]2018年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全面加强一流本科教育。[2]在本科教育受到更多重视、人才培养受到更多关注的背景下,二级学院的本科教务管理工作需要实践“一流本科,服务师生”的理念,践行自我革命、工具革新和持续学习,在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传承性上做文章,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度。[3]
一 身份定位转换:“秘书”到“主管”
院级本科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处在一线工作前沿,工作处于执行上级部门、院系领导临时性工作任务,处理和解答任课教师及学生即时性问题而应接不暇的状态。本科教务秘书常常囿于事务繁杂紧迫,不断扮演救火队员角色,工作获得感和认同度较低;工作经常被打断,对本科教育教学整体性认知和把握不够,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4]
加强对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及时了解本科教育的最新动态对于提高本科教务秘书对工作的认同度和自豪感会有积极作用。但是繁重而压力责任巨大的工作经常让本科教务秘书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定期的关门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沉淀和思考将对工作本身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的处理要放在工作能力和效率提升的大目标下考虑,学习着将眼光从拘泥于一事一物的处理转向整体把握,将角色从临时救急的救火队员转向长期积淀的专业人士,将定位从被动的秘书转向为主动的主管。
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不是简单的行政工作,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师资队伍,职业认同上的迷茫不仅带给了教务秘书具体工作上的困难,也成为外界指摘教务秘书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优良作风的借口。[5]事实上,跳出繁杂的工作和社会、学校对于教务秘书的固有眼光,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应该是“主管”而非“秘书”,是“专业人士”而非“一块砖”。在度过自我定位和认同难关之后,也应该认识到,自我定位转变后,教务秘书的责任变得更大,要求也变得更高,之前被动完成工作任务,现在是主动规划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控制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成果。也只有真正做到这些具体方面的转变,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从“秘书”到“主管”的角色转变,扭转学校、院系和领导层面上对教务管理工作的认知,真正的实现“立德树人”,更好的“服务师生”。
二 工作方式转换:“救火队员”到“有条不紊”
二级学院的本科教务管理工作条块多、任务重、细节和流程要求高,对接部门庞杂,经常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常常处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尴尬中。只有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把握和预判,培养淡定从容的工作气质,才能更加高效高质量完成基础性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
本科教务管理的常规工作涉及学籍管理、教学任务落实、毕业论文管理、科研创新项目管理、竞赛管理、数据填报、会议管理和经费处理等,每项都是相对独立却互相联系、即时性高却旷日持久、强度大准确度高却基础性的工作。在提高工作责任心之外,更应该做好的是积累总结和流程化系统化,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疏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成效。[6]
以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为例,工作周期为一整年,涉及到全体毕业生和全院上下几乎全部师资,学校对此也有相应的文件和检查要求,如何及时地沟通师生、合理地安排日程、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确实面临很多挑战。遵照学校文件精神、总结多年工作实际、吸收兄弟院校工作经验,笔者就往年的毕业论文管理的工作安排梳理和总结并在2019年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试点推广了下表的整体流程一次通知(见表1),师生普遍反应能够对整个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就工作日常安排有提前的预判,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三 工具转换:“土作坊”到“信息化”
当前社会正处于第三次信息革命过程中,当人工智能已经在生产线上解放工人的时候,高校二级学院的本科教务管理工作却仍然“土作坊”时代,信息系统过多且信息不对称、反馈周期长、反复统计、手工核对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师生和教务秘书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工作量,也埋下了数据不准和失实的隐患。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统一的工程,建议教务信息系统2.0的升级应该以单一入口、操作简单、流程可视、即时交互为指导,通过一个系统实现教师-学生-教务秘书以及学校-院系-教师及时准确的信息共享。
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基本信息状态信息采集为例,数据是以学年为周期,而采集工作却为次年,实际数据产生到数据采集跨将近2年,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且采集的数据仅具统计意义,延迟性的统计起不到对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激励作用。建议将此功能合并到学校的统一系统,与师生的年度工作总结和有奖评优挂钩,统一填报及时公示,既减轻师生工作量,又保证数据准确性,还能真正起到激励教学的作用。
一流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是“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通过身份定位、工作方式和工具的转换,实现二级学院本科教务管理人员“主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才能更好地服务师生,实现管理育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八法(暂行)》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1/t20170125_295701.html.
[2]《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谭细龙,王慧玲.提高教学秘书素质是实现高效系级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根本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8):13-15.
[4]肖卫.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管理工作浅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7(04):75-80.
[5]王园园.争创“双一流”,切实加强高校研究生教务秘书管理[J].高教学刊,2019(02):162-165.
[6]徐慧珺.基于服务理念的本科教务管理工作机制构建研究[J].山西建筑,2018(10):243-2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