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从《个案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设置来看,主要包含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两大环节,由于其较强的应用性和广泛的适用范围,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尤为凸显。目前,该课程已有较为成熟的实务教学模式和经验,但在模块整合优化、不同层次与阶段教学的针对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本文根据个案社会工作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任务,对实务教学中的主题、内容、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社会工作
本文引用格式:杨扬.《个案社会工作》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2):261-262.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目标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大直接方法之一,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出现最早的一类工作手法,它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针对有需求的个体或家庭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与帮助,目的在于缓解个人或家庭的生活危机、帮助其解决相应的社会生活困难、协助其发掘生命潜能,最终实现个人人格不断完善、个人或家庭适应并融入正常社会生活、实现个体价值的目的。依据个案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不同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在设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方面虽各有侧重,但基本都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使学生了解个案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懂得个案工作的目标、任务,理解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等基础知识;第二,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哲学与价值体系,学会如何面对及处理个案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第三,学习个案社会工作的各项理论,做到运用不同的理论设计干预方案、采取不同的理论视角解释个案;第四,掌握并灵活运用个案社会工作从接案到结案、跟踪服务一系列流程;第五,学习各类具体的个案工作模式,能够在实务中灵活运用。
可以看出,《个案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应用性强的显著特点,配合理论教学,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自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灵活运用各项理论和具体工作模式应当是学生学习个案社会工作课程的最终目标。华莱士的科学环指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演绎和归纳两种思维方式下,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概念和假设的框架,而实践或经验研究则成为理论的形成提供重要基础。因而,《个案社会工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应当承担起使学生能够正确解读、干预个案,且能正确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模式的使命,更应当通过大量的实务操作为现有的理论(模式)提供检验、修正、补充、完善的经验素材。
《个案社会工作》实践课程教学环节应当指向以下目标:第一,学生能够采用恰当的理论进行个案的解读与干预方案的制定;第二,学生能够理解个案工作的灵魂——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能根据现实情况恰当处理好伦理困境及案主及工作者之间的专业关系;第三,学生在实务中,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例如家庭治疗模式中,结构家庭治疗和联合家庭治疗各自特点和适用个案;第四,在标准的专业工作步骤基础上,充分嵌入自己艺术化、个性化的工作风格,在寻求个案社会工作本土化工作模式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实践教学需要配合或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开展,从理论内容看,《个案社会工作》包括个案工作概论、个案工作的哲学基础和伦理体系、个案社会工作理论、个案社会工作流程、个案社会工作的具体模式与派别等。
(一)个案社会工作概论
此部分的授课内容包括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将个案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相关专业进行区分,梳理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认清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设计上,采用课堂辩论赛的形式,如个案社会工作者是收费的活雷锋吗?个案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利益互动关系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以辩论的形式展开,辅之以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对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部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增加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由原来的单纯理论灌输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其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除此之外,通过视频赏析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一些地区针对安宁疗护开展的个案社会工作,会使学生直接关注到个案社会工作的多元化的服务对象与服务领域。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
这一部分内容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灵魂,决定了个案社会工作之所以是社会工作的“情”的部分。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指向个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存在于头脑中的认识部分,比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应当是相互照顾及相互负有责任与义务、个人有发展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社会有为个人发挥潜能提供资源与舞台的义务等。而将头脑中的价值观转化为实务过程,就产生了伦理部分的规范,这应是此部分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核心。个案社会工作伦理的实践教学应当包含在认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个案工作伦理规范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我国个案工作的伦理规范要求,比如遇到伦理两难的问题应当以什么作为解决问题的标准?个案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社会、专业、机构、同事等负有怎样的责任等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一部分内容从理论向实务操作转化的难度很大,因此,可以设置二级阶梯的实践教学方法,第一步通过辩论和案例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谈谈自己对于案主和案主问题的认识,这当中会凸显出学生的价值判断,(如在处理婚外情个案时,有些学生会直接说出案主的行为是有问题的;在面对未婚先孕且要求案主绝对保密的案主时,部分学生会认为其无药可救等等),同时使学生辨析何种价值观在处理实际的个案问题中是正确有效的;第二步运用情境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境况下,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实操。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要角色就是引导员与评判员,核心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摒弃自我价值,进入案主的价值框架,学习非评判与价值中立的个案工作原则。
(三)个案社会工作理论
理论在一些教师看来没有必要进行实践环节的设置,通常的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少数老师还会跳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学生学习个案工作的难点,单纯的课堂讲授显得枯燥晦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往往是在学习结束后就把理论抛之脑后。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时,可以运用学术沙龙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订出理论主题、参考书目,定期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主题分享和问题探讨,特别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每一主题与社会热点相结合,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
(四)个案社会工作流程
如何完成一个个案,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接案、收集资料确定问题、制定干预方案、干预方案的执行、结案、跟踪服务,个案工作的整套环节及原则、技术等应在实践教学中展开。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实践教学可以设计“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学方法。首先,“走出去”,利用实践课时,带领学生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观摩成功个案,尤其是在操作难度较大的一些环节,可以在观摩之后组织机构工作人员与学生进行讨论。其次,“请进来”。邀请一线工作者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重点是让他们设置相应的情境,带着真实的实务操作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演练,这样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最大化地投射到现实问题中去。
(五)个案社会工作的常用模式
学生学习具体操作模式的目标与核心应当是了解该模式的理论背景与基本假设、掌握该模式的操作技术等,结合理论部分的学习,实践环节应当以如何使用某种模式、如何针对个案的特点选取恰当的工作模式、怎样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看,可以利用个案项目教学的方法,项目教学以情景模拟为学习基础,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实务操作技术后,需要利用专业见习、实习尤其是课程内的实践课时,由教师积极联系一线的个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真正的案例,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学习不同模式的特点、技术等,提高理论向实务的转化率、适用率。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隋玉杰,杨静.个案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卢露.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家庭社会工作》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5(16):235-2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