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针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法没有真正实现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问题,提出了实施对分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7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12个班的学生,将其分成两个组,其中每级的1、2班为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每级的3、4班为对照组,继续采用传统教学。从学生到课情况、教学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讨论交流情况、学生对儿科基本技能掌握的牢固程度、学生平时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对分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得到增强,基本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结论实施对分课堂教学对进一步推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打破教师“教”和“授”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和“教练”作用,真正实现师生的教学双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对分课堂教学法;教学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茹官璞,等.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对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2):265-267.
自我国高校扩招20余年以来,大学生的数量猛增,青少年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人文素养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打瞌睡、不认真听讲。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最大课题。《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课程内容包括《儿科学》基本技能、儿童保健与营养、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治、儿童危重疾病的识别和急救等。运用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始终没有改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师高度关注“教”和“授”,师生互动不多或互动流于形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参与度较低,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发挥教师的“导演”和“教练”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笔者尝试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法,探索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法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设计,分析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法之后的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教学法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2014年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新模式[1],包含教师核心内容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小组讨论三个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把课堂时间对半分,一半给老师,一半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角,增强课堂参与感与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和加深课堂知识。
目前,对分课堂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及微生物教学等教学中[2-4],还有一些学者尝试将此方法引进高中教学改革中[5]。而对高职院校各临床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更多的是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尝试翻转课堂[6]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对分课堂教学法应用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之中。
一教学设计
笔者将2015级-2017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12个班分成两个组,其中每级的1、2班为实验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每级的3、4班为对照组,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每个班学生人数均在40余人,总学时72学时,周学时4学时,选用的教材为张爱娥、茹官璞主编,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儿科学》(案例版),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总体安排
教学过程包括讲授、作业与讨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讲授,教师就《儿科学》各章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职考重点及临床要点进行讲授,核心是要做到精讲留白,在注重有所取舍的同时,又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第二个部分是自主学习,学生课后依托教材、相关教学资料及网络资源,围绕讲授的重点、难点和课后思考题进行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核心是不得与老师和同伴开展任何交流,只能通过自身努力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基于理解开展后续深入的讨论奠定基础;第三个部分是课堂讨论,各小组成员依托“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的学习体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重点讨论小组每位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不懂的和不理解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安排专人进行汇报,重点汇报小组讨论的精彩内容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针对未解决的问题,可先由其他小组同学回答,如果所有小组都无法回答或答案存在分歧,则由教师负责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第一次上课时要向学生讲授对分教学法的特点、实施的关键点、该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以及对分教学法考核方式。
(二)作业要求
作业次数为每章一次;作业内容包含三点,分别是各章节的内容概要或学习心得(即亮闪闪)、通过自学自己解决而别的同学有可能存在疑惑的问题(即考考你)、通过自学未解决的问题(即帮帮我);作业以讲义形式提交,最终由老师批阅,并将批阅后的作业装订成册保存。
(三)分组方式
由班长负责,自由组合,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一个秘书,小组发言人由各小组成员依次担任。
(四)讨论内容
重点围绕本章重点、难点、核心理论、核心技术、职考难题及未解决的生活、临床问题等展开。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的总体思路是以检测学生能力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侧重过程性考核,考试总评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到50%,期末考试成绩占到50%,过程性考核成绩包含考勤成绩、讨论成绩、训练成绩、作业成绩、操作测评成绩等5部分,其中考勤成绩占过程性考核成绩10%,讨论成绩占20%,训练成绩占20%,作业成绩占30%,操作测评成绩占到20%。期末闭卷考试,占到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核命题思路是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及理论联系临床及生活实际为原则,注重对职业资格标准及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期末考试题型包含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单题和病案分析题,分别占到40%、9%、15%、10%、12%和14%,考试涵盖了儿科学的职业标准、容易混淆的概念、核心理论和核心技能之外,还将《儿科学》最新的临床案例以及《儿科学》临床前沿研究领域融入考试之中。
二 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得到增强
通过对我院2015级-2017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儿科学》课堂教学实施对分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情况调查,从学生到课情况、教学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讨论交流情况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对分课堂教学,学生对儿科课堂教学的兴趣不断增强,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自主完成作业,自愿参与讨论和交流(见表1)。
(二)基本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对我院2015级-2017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儿科学》课堂教学实施对分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相关技能竞赛调查,从学生对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测量、小儿腹泻补液、新生儿培养箱的使用及新生儿气管插管等儿科基本技能掌握的牢固程度进行比较,重点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结果显示:实施对分课堂教学的学生对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测量、新生儿气管插管、新生儿培养箱使用及小儿腹泻的补液等儿科基本技能掌握的牢固程度高于实施传统教学的学生(见表2)。
(三)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通过对我院2015级-2017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儿科学》课堂教学实施对分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相关学习成绩调查,从学生平时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对分课堂教学的学生对儿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强于实施传统教学的学生(见表3)。
三 总结
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到课率明显增高,课堂互动积极主动。课后,学生们结合网络、平台、杂志等各种课外资料进行自学,按照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并带着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而且还积极回答其他小组未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将以往的生活经历、临床见习所见所学内容等与《儿科学》的相关理论相结合,认真理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第二,同学们学会了总结和应用,具体有三方面表现,一是学生可以熟练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儿科学》中的知识点、核心概念和核心理论;二是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概念和理论,对现实生活及临床见习所见所学中存在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三是同学们能够针对教材中某些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本研究将对分课堂教学法应用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之中,对课程的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对实践后的教学效果进行探讨,对进一步推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施对分课堂教学过程,还有一些问题还需要在未来实践过程中继续研究,一是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避免学生谈论与讨论内容无关的话题;二是如何对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定量测定、综合评价。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只有打破教师“教”和“授”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和“教练”作用,真正实现师生的教学双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赵婉莉,南娇鹏.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6(5):40.
[3]李建铁.基于“对分课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月刊,2015(8):93-95.
[4]刘明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730-734.
[5]安晓丽.关于“对分课堂”是否适合高中课堂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15(5):168.
[6]刘鹏,茹官璞,李燕燕,等.翻转课堂在高职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14):0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