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养永州大学生集体意识的教学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4 13:59: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地方院校部分大学生中缺乏集体意识,这不利于他们个体价值的实现,也不利于社会价值的实现,当前的意识形态教育还有一个缺陷是流于表面,即基本停留在教师说的层面,缺少让学生去感受、交流、思考的维度。针对这一不足,本文作者设想通过永州红色文化资源来建构地方院校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是:以地方院校大学生作为对象,让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一定的逻辑途径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强化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融入集体生活,在不同层次的集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能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永州大学生;集体意识

本文引用格式:赵洪涛.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养永州大学生集体意识的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82):125-126.

“红色文化资源”与进步、现代的价值观相通,会得到大学生情感、心理上的认同,从而对大学生的集体意识起到促进、增强的作用。我们可以弗洛伊德的心理认同理论为指导,针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不足,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中融入播红色资源,以此培养大学生融入集体,将来服务社会的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大学生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的。他们具有集体责任感,这在一些公共事件中可以看出来。比如在汶川地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事件中,莘莘学子积极参与,表现出大学生对社会、集体的责任意识。但在不少大学生中,仍然存在集体意识缺失的问题,尤其在独生子女比率增加的情况下。这主要体现在:重个体利益,轻集体利益;重自我价值,轻集体价值;重自我责任,轻集体责任等方面。近年来在新闻媒介上所曝光的大学生负面事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缺乏集体意识、责任。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思想文化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大报告着重指出了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这在对高校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部分大学生在集体意识方面的缺失之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及方式来解决,就地方院校大学来说,利用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来塑造他们的集体意识是一个极其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的思想教育还有一个缺陷是流于表面,即基本停留在教师说的层面,缺少让学生去感受、交流、思考的多元维度。

(二)概念界定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既具有无形的思想性,又具有物质的有形性。就思想性而言,“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间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关系,它包含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思想、共同富裕等内容。就有形的物质性而言,现存的各种革命景点、文物、健在的老革命干部是培养地方院校大学生集体意识的重要依据。

\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理论,“集体意识”是指在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个体对群体认同的思想意识。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团体精神”或“团队意识”。马卡连柯认为,社会主义建立在集体主义的基础上。地方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力量的平台,有必要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体主义根植在大学生心中,文章的主旨在于探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实现这一目的路径。

二 利用永州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集体意识的路径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社会群体成员在认识和感情上的同化过程,即“个体或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靠近的过程,可使个体在心里产生种归属感,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发展认同,指个体的行为发展成类似于某个人或某团体的行为,即把外界某人或某群人的特性内投到个人的人格中。

第二、知觉认同,指把别人的优点、团体的荣誉、客观的事物视为与自我共同具有。这一理论能有效说明我们用“红色文化资源”来熏陶、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合理性——“红色文化资源”是代表着历史进步方向的先进的人、物、事、思想,它对大学生具有正面价值及吸引力,能够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集体意识归根结底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认同。

《人民日报》旗帜鲜明地提出:让红色资源成为发展支撑。习近平同志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这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湖南地方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比如永州:江华、道县、东安,冷水滩等地保存着大量的革命遗迹,人们迄今口口相传着当年红军克敌制胜、力挽狂澜的英雄事迹。身先士卒的永州籍的革命家蒋先云、李达、陶铸一直让永州人民引以为豪。永州的“红色资源”是教育本地院校大学生的重要精神财富,假如我们可以合理引导学生去看、听、游、唱“红色资源”,对于树立他们的集体意识大有裨益。“红色资源”具有多元价值、形态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深入到历史、革命的语境中,切实去感受当年革命者们同心协力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及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立体的教育形态效果要远远超过单凭教师侃侃訚訚的言语叙述。

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路径来实施这一设想。

第一,了解当前地方院校大学生集体意识的现状、主要表现、原因,选择集体意识较为淡薄的学生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第二,通过“红色资源”来对部分大学生缺乏集体意识的不足来补偏救弊。

1.课堂文本展示。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生动展示“红色资源”的内容。课堂教学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工具向大学生形象展示叱叱风云的革命历史画卷,并配合以系统的语言讲授,让学生领略并在情感上认同“红色资源”的内涵及红军战士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在校园文化站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课堂外的另一重要教育平台。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中通过名言警句、壁画、雕塑来深化大学生对地方革命历史的了解,明白集体主义精神是红军战士克敌制胜的原因。

3.在社会实践中深化。感受“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刻魅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本地的名人故居、革命遗迹参观调研,拜访当年革命的红军战士,听他们说“创业艰难百战多”的辉煌历史,去博物馆阅览革命的文献资源,使大学生重温历史,树立信心,齐心协力众擎易举实现国家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第三,对研究的效果进行检验。通过对重点观察及随机调查对象的问卷分析、事实调查了解他们学习、感受“红色文化资源”的收获,了解其集体意识加强的情况。

第四,将研究获得的经验向其它地方院校推广。对研究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做好结题工作。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地方大学生的集体意识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个体意识,这是时代所赋予他们的特征。由于一些大学生对个体意识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在生活中容易走向极端的个人主义。尤其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冲击下,不少大学生存在着一切向钱看、为个人利益不惜使用任何手段的心态。对于肩负国家复兴、建设社会主义重任的大学生来说,仅仅强调个体的价值与作用,而忽视集体利益与价值。在个体与集体的对立中,个体的价值也无法得到实现,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历来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与个体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集体发展壮大了,个体自然而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大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当代社会需要具备团体意识的个体,单打独斗只手空拳开创事业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要想未来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必须懂得团队的合作,以国家社会利益大局为重。

\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吴海文.整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实践探析——以永州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1):72-74.
[4]李水弟主编.红色文化与传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5]贾玮玮.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6][奥地利]弗洛伊德.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7][奥地利]弗洛伊德.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